汉末三国志_第080章 孙吴最后的名将陆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80章 孙吴最后的名将陆抗 (第2/2页)

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服下,没有回答部下。

    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乡一镇之间,不能不讲信义,何况一个大国呢?如我不讲信义,正是宣扬了羊祜的德威,对他毫无损伤。”。当时晋、吴两边都有人认为这样有失臣节,纷纷讥讽羊祜和陆抗。

    【军事评价】

    陆抗虽然在历史上参与的作战并不多,但他的军事能力只看西陵之战就已经够了。西陵之战是吴国后期非常关键的一战,这一战当时的背景是吴国在暴君孙皓领导下国力大幅衰退,国内动荡不安,而晋朝则内部已经稳定,改朝换代的影响已经过去了,步阐的叛乱本来可以说是晋朝灭吴的一个契机,然而因为陆抗的出色发挥,硬生生的扭转了局势。

    步阐作乱之后,他家在西陵经营了四十多年,可以说是根基深厚,哪怕是陆抗也在短时间内打不下来,而陆抗虽然包围了西陵,然而晋朝的援军也很快就能赶到了,在兵力上对方也有着绝对的优势,陆抗基本只有一些地利,但陆抗就是凭借着这仅有的一些地利,就玩出了花样,首先陆抗利用牢固的江陵城吸引了羊祜的主力部队,又断绝了交通,导致晋军西陵前线补给困难,而陆抗先修好了围墙,使得支援步阐的杨肇部队寸步难行。

    就在这种情况下吴军内部的朱齐、俞赞突然反水了,吴军机密必然会被泄露,一般将帅在此时可能就不知所措了,然而陆抗就是陆抗,他不但没有惊慌反而利用这点果断换防埋伏晋军,把劣势变成了优势,结果杨肇就悲剧了。当然了,因为陆抗又要围城又要御敌,所以兵力不足,鱼和熊掌无法兼得,拿不出足够的兵力追击,然而陆抗虚张声势的派千余人,依然杀的敌人落花流水。

    所以陆抗是什么级别的将帅,这一战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唐代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大司马荆州牧陆抗”。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陆抗。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陆抗亦位列其中。

    【历史上的陆幼节】

    姓名:陆抗

    属性:统率(A-)在西陵平定步阐之乱,被认为是孙吴最后的名将

    谋略(B )陆抗虽然在远方领兵,但对于孙吴国内外的局势是非常清楚的

    总评(A)陆抗在西陵的大胜,可以说是为吴国延命数年啊

    别名(称号):字幼节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军事家

    官职:大司马,荆州牧

    爵位:江陵候

    谥号:武侯

    家庭出身:吴郡大族

    生卒:226-274

    出生地:吴郡吴县

    主要社会关系:父亲(陆逊)族兄(陆凯)儿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耽)

    主要经历:

    226年-264年继承父业,先后担任建武校尉、立节中郎将、奋威将军以及镇军将军

    264年-274年平定步阐之乱,击退羊祜,担任大司马

    总结:陆抗是吴郡陆家三个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注:看了这么多资料后,感觉《晋书》的确没节cao。《晋书·羊祜传》的记载是:“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而《汉晋春秋》里原文是:“于是吴、晋之闲,余粮栖亩而不犯,牛马逸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沔上猎,吴获晋人先伤者,皆送而相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