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迁徒 (第2/2页)
武安国立即对郭援等人下达一系列的命令,通报各官吏,准备迁徙。 而那些官吏,在赶来的途中,看到卫铭与县令,出了‘城’。 ‘县令大人的命令’快速下达,整座县城的百姓、官吏、走商,通通迁往大卫庄!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数里,仅六十里的路程,走了整整两天! …… 北海郡国,据城,郡府。 太守‘孔融’跪坐在书案前,手中握着一卷诗集竹简,尽管听到都昌城夷平的消息而震惊,但是面色依然沉稳。 “县令将县民牵往大卫庄?” “是大卫庄!四万县民正在向北行走,估计两天可到。”兵曹掾史【主兵事】答道。 “可知道,为何县城会夷为平地?”孔融缓缓站了起来,透着窗户,看向都昌县方向,县令不像这么没分寸的人。 “尚在调查当中!相信,县令很快会有表章送到!”兵曹答道。 “听说这个大卫庄,民生极好!庄民富裕,治安稳定。” “单论村庄,大卫庄恐怕是郡内首屈一指!”兵曹回归话题说道,“擅自迁城,于法令不符。是否需要下令阻止?” “百姓为重!”孔融叹道,“四万人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都昌城已经一片废墟,守在那,受苦的是百姓!本守且看县令如何安排。” 随即,孔融下令:“密切关注大卫庄的消息!” “诺!”兵曹拱手。 “太史慈的老母,也是在大卫庄?”孔融突然说道。 “是的!四年前就已经去了大卫庄。大人若是惦记,下官可以派人去请安。” “太史慈为了郡内百姓,逃亡辽东郡,也算是一位忠良之士。他留下的老母,本守必须加以照料!你派人去请安,顺便,探探大卫庄的情况。”孔融说道。
********** 四万县民到达大卫庄时,有40124人! 而早在两天前,回到村庄的卫铭,耗资3695万黄铜币,新建完毕7390座‘宽敞草屋’! 赤魂令,修建宽敞草屋的配额上限,是10000座! 所以,修建这么多的草屋,并不会向外界暴露大卫庄有超配额大量修建‘宽敞草屋’的能力! 而卫铭是用赤魂级‘山寨系统’进行建筑,建筑时的光幕是赤红色。而建成后,由于已拥有赤魂令,会自动升级至正牌赤魂建筑,也不会暴露橙魂令。 现如今的大卫庄,已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郡府,乃至州府都会关注大卫庄!有丝毫的蛛丝马迹,后果都会非常严重! 绑架县令,迁移县城,哪一项都是谋反大罪! 而这些在城里生活惯了的县民,是否住的惯‘宽敞草屋’,也就是次要问题了。 解决了住,然后是吃的问题。 大卫庄宣布,对县民,免费发放粮食!管够! 四万人口,对于大卫庄的粮食支出,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大卫庄有高达近九百万斤的糟粮存储,更有战略储粮,半年之内,大卫庄不会出现粮食危机。若是放在一般的村庄,几天之内就要闹粮荒。 为了解决短期的粮食问题,大卫庄的商贸区,也在加快的购进糟粮。 大卫庄的人口骤增至五万,相应的庄务也会骤增数倍。 村庄各部院,本是应付不及。‘县令的命令下’,县府的各级官吏进入各部院,使得各部院的建制,发挥出了前所未有高效职能。 此后的三个月,大卫庄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新庄民的民生上! 大卫庄的优厚待遇,早就闻名北海郡国。虽然这些县民生活在县城,生活条件优厚,但是也仅仅是在居住环境与交通便利上。切实关系到县民生活质量的金钱收入,却是比大卫庄主民还要差一些。而免费入学、免费医疗等,更是妄想。 四万新庄民,亲身体验到大卫庄的待遇之优厚,远胜以往,赢得赞誉一片。 这次安顿四万多新庄民,住房耗资3695万黄铜币,口粮耗资超9000万黄铜币,其它待遇总和,耗资超5000万黄铜币! 整整三个月的支出,耗资达到18000万黄铜币! 而这次能够快速的安顿四万新庄民,田丰在新政中制定的庄务处理程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万新庄民,有序的快速的融入了大卫庄! 县城一倒,都昌县内,再也没有城池能于大卫庄展开经济竞争。 大卫庄的贸易量,在这三个月中,番了一番! 而大卫庄的制造区,获得了县城能工巧匠的新鲜血液,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制造能力! 从128种商品生产种类,跃升至186种! 其中,有57种商品,得到了改良。 大卫庄,成为都昌县实际上的治所,也成为都昌县的经济中心! ———— 二更到! 半夜的那更,请个假! 说说沙埂为什么会请假,更新延迟吧。 沙埂这几天,在抽出大量的练习、思考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应该可以看到,这几天的写作风格,稍有不同。 沙埂会把自己最满意的文拿出来,给大家! 今天就到这吧! 沙埂告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