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章 明楼大东家 (第1/2页)
最让明晓楼天下皆知的原因是,明晓楼之所以叫明晓楼,是因为它要“明天下之势,晓天下之事”,每十天左右,明晓楼会在楼内大殿内的通晓栏悬挂一幅巨幅明晓贴,面俱是惊人悚听的消息。 如一期的通晓贴的消息是,如今正得恩宠的惠妃的父亲四官员方大人借水患赈灾之余,吞没了朝廷四十万两白银的十万两,相关人物证词俱在,容不得抵赖。 今天又是明晓楼发通晓贴的时辰了,无数的学子和穿着学子衣服的官员,纷纷聚集明晓楼,边聊天下大事,边等着新一轮爆炸性的消息。 骆风和骆云俱是被眼前的景像惊到了,没想到数十步之遥,骆府门前的冷清,与明晓楼的繁华,竟然是在同一条街。 正惊疑间,只听远处一匹快马飞到,一个声音高喝道:“大捷大捷天朝之师大败阿鲁台部” 快马到明晓楼前停下,一人风尘仆仆赶至明晓楼后院,骆风和骆云不由自主的跟着进了明晓楼议事殿,只见大殿富丽,却不设茶桌,只设莆团和小几,几人团坐一团,高谈阔论,好不热闹。 不一会儿,一张通晓贴自二楼悬挂起来,面刷刷点点,祥细写着御驾亲征阿鲁台部的战况经过,祥细分析了蒙古三部之间的势力分布以及各自利弊,论点充分,让众学子和官员探为观止,又引发了一场关于对蒙战争的争论。 骆云和骆风不由得咋舌,嘴巴张得老大,耳朵轰轰作响,万没想到有人官方的捷报还快,也没想到有人如此大胆,大胆张贴枉议朝堂,让学子们驳来辩去,二人耳边充斥着学子们的争论之事。 正议论间,只听一声锣响,一个赫亮的声音自二楼传来:“各位学子们,本楼一任掌笔明先生已经外放出仕,不能再任掌笔,即日起,有兴趣的学子可以来应征掌笔,标准还是老规矩,十六岁至二十五岁之间,尚未婚配,进士出身或有进士之才,貌优秀,身高一米八以,终身不纳妾......” 骆云不由得一撇嘴道:“这哪里是找掌笔,这分明是在找夫君,条件也太苛刻了吧。二十五岁以下的进士少之又少,尚未婚配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个掌笔只怕不太好找。” 说完各项标准后,二楼的生模样的男子继续说道:“月俸银子和一任掌笔一样,月银三百两。” 人群不由得响起了惊诧声,了解情况的北京人不屑的看了一眼少见多怪的外乡人,连骆风和骆云也收到了无数个白眼。 身旁一个男子撇撇嘴道:“乡巴佬,三百两给吓到了这个明掌笔,去年分红是千两的大宅子,虽然写的事情可能得罪权贵,但明晓楼有保密条款,从不泄露掌笔隐私。” 骆云不满意的横瞪一眼,反驳道:“这还叫隐私符合条件的进士没几个,未婚配的没几个,外放做官的也没几个,还有那个身高什么一什么米的,一猜不猜出来了” 那人扑哧一声笑了:“你当这里是你们乡下陛下虽下旨迁都北京,但南京也要留驻小朝廷,造成官员紧缺,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陛下无奈增设科考,仅这三年的进士得有百名,再加往年科考举的,更是举不胜数。而且,明晓楼还说了,有进士之才也可应征,想找到此人更如大海捞针,无法辩别。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知道明先生是原本在朝的官员还是后来外放的官员还有身高一米八,聘的地方有尺子,不达标直接请出来。” “若是有心找那花千两买了宅子的有才之人呢”骆风不禁问道。 那人又摇了摇头道:“先不说现在来北京城买宅子的人有多少,你又怎知人家是在北京城买宅子还是在外放地买宅子最重要的是......” 那人勾了勾小手指,二人不由得惊的向前靠了靠,只听男子神秘道:“关键,你焉知这不是明晓楼的障眼法这可不是一般的地儿,听说,官员们的七寸都在这儿牢牢掐着呢,连锦衣卫那个冷面阎罗都白搭。” 骆风、骆云不由得面面相觑,冷面阎罗,是锦衣卫副指挥统领杨锡,为人狠辣,不讲情面,算起来还是骆风和骆云的妹夫,可是,meimei骆玉卿嫁给人家的手段太过卑鄙,还是个小妾,人家不搞死骆家,估计还是看在当年小妹骆冰卿的情份。 想起骆尘得到骆少谦的倚重,自己这个嫡子反倒成了摆设,骆风眼色一眯,将手里的即林递给骆云道:“云弟,你看好这三个孩子,我去应征掌笔。” 骆云嘴巴张得老大,半天才反映过来,赶紧将骆风扯回身前,压低声音道:“大哥,你也不符合要求啊” 骆风眼色一沉道:“骆家刚到北京,知晓的人甚少,我长相周正,将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