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王者归来 第一章 大难至 (第2/2页)
王画说过,唐朝长远的隐患是皇帝专权,这不是唐朝的隐患,而是整个封建时代最大的隐患。但眼前的最大隐患就是武将专权。手中有兵,就容易出政权,再给他们治理政治经济与人事调动、处理官员的权利,武将迟早要为害国家。 可是李林甫却是一个催化剂。 因为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皆以节使入知政事,李林甫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杜绝出将入相的根源,于是说:“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 蕃人好啊,识字的人很少,就是识字也有限,况且又是一个蕃,并且没有什么底,立下再大的战功,也不过是一方节使。比如高仙芝,再比如哥舒翰。 李隆基也被这一句话迷惑住了,认为好。 确实胡人与蕃人作战比汉人要勇敢一点。于是边将边兵多用胡人蕃人。 本来武将已经专了多的大权,再交给无信无义,无爹无娘的胡人与蕃人之手,结果可想而知。 从幽州到西域皆是一片胡歌之声,其中最有名的汉人大将王忠嗣还让李林甫给陷害了。 李林甫好不容易老死,没有想到杨国忠接着上来。 这并不是最大的危机,就象雍正留下的底,如果不是另一件事,还能够李隆基败上几十年。 在北方,安禄山因为李林甫建议,重用蕃将,得到李隆基的信任,为范阳、平卢与河东节使,镇拥有的兵力达到了十八万多人,而且几乎全是忠诚不高,却能征善战的胡兵。同时还兼任河东河北采访处置使,这又使西到忻州、代州,东到平州、营州,这使得这么大的地方军事、民政、财政权利全部集中在他一人手中。 同时还领着陇右群牧、兼群牧总监,掌管着全国战马。 王画听说后,说了一句:“乖乖冬冬,比我当初在西北的权利更大。” 不但名正言顺,战士比血营战士多,管理的面积也略微大一点,人口则多上好几倍,州县不知凡几。 这还不是让王画纠结的。纠结的是另一件事。 安禄山大jianian似忠,充傻装愣,拜了杨贵妃做了干娘。既然拜了干娘,安禄山生日到来,李隆基与杨贵妃皆赐以重赏。天后李贵妃召安禄山进宫,以锦锈作大襁褓嬉乐。这还算正常的。李隆基听到后宫欢笑,于是过去察看。左右对贵妃日洗禄儿。 当时安禄山四十八岁,正是血气旺盛的时候。而杨贵妃才十二岁,就是安禄山没有四十八岁,才十八岁,两个人也不能在一块洗澡。
这是洗澡还是做什么? 不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或者下人提前通知了,李隆基进去居然没有怀疑,还站在边上看着杨玉环替赤身**的安禄山洗澡,洗完了,还赐洗儿钱。于是以后安禄山出入禁中,无人再敢过问,或与杨玉环对食,与寝于杨玉环殿中,昼夜不归,丑声传于民间,都传到了大洋洲。李隆基还不怀疑。 王画有点搞不懂,毕竟是中国四大美人哎。 让人画了杨贵妃与安禄山的像。 杨贵妃不用说,长得很美了,与平公主一样,体态不是胖,如果真长得象一头肥猪一样,李隆基也不会这么喜欢。只是一个丰腴,但平公主脸上方,杀气重,却不如杨玉环一张脸儿妩媚。 确实很美丽,比年青时的李裹儿不遑让多少。 再看看安禄山,脸形倒很威猛,武将嘛。但看看他的体态,最少有四斤,特别是一个大肚,拖到大腿了。估计就是这个肚都有一个正常人重,难怪他自己说他这肚斤。如果没有这肚,长相还马马虎虎。可有了这个肚,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甚至王画还邪恶地想,男女做事时,什么招式也不行,只有一招古罗马式。 就是偷,什么人不好偷,偷这样的男人? 就算安禄山身上有某些过人的天赋,也要杨玉环自己去**。 难道杨玉环关在深宫中,李隆基满足不了她,那怕长得象赖蛤蟆,只要是正常的男人也是好的? .中,其他美或为国,或为恩人,可圈可点,唯独杨贵妃除了死得可惜外,作风真的不好) 毕竟是四大美人,如雷贯耳,杨玉环这个做法,让王画感到十分郁闷。 可是结果呢? 汉人也许知道知恩图报,比如后来的洪承畴,皇为了招揽他,让自己的妃小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皇后,色诱洪承畴。老洪同志禁不住美色的诱惑,再加上皇问寒问暖,对他态恭敬,于是国家民族全忘在脑后了,投降了满清。 但胡人不行,李隆基越是这样,他反而越看不起李隆基。 李隆基还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他又做了一件蠢事,许安禄山在上谷郡铸钱,也就是说给他替国家铸就钱币的权利。这样一来,他的财力更加充足。 也不是没有人看到,许多人进谏说安禄山有反意,连杨国忠都这样说。不过杨国忠不是进忠言,他是看到安禄山如此受宠,眼红污造的。但李隆基不相信。 看到如此,杨国忠更加眼红了。 如果是李林甫在世,还好点。对安禄山有恩,没有李林甫也就没有安禄山的今天。而且李林甫权谋之术过人,说他是十大jianian臣好,或者是唐朝败亡的罪盔祸也好,如果没有很深的权谋之术,如何呆在相位上十九年? 看看被王画称为最能善变的姚崇在相位上又呆了多长时间? 所以李林甫的权谋之术,也让安禄山有些忌惮,当然,那时候他的谋反条件还没有成熟。 但换了杨国忠这个酒囊饭袋,安禄山尽管上了他的堂妹,根本不把贪婪无能的杨国忠放在眼里,视之蔑如。 这一来矛盾更加激化。 杨国忠为了达到目的,命京兆尹查安禄山在长安的宅第,又斩杀了安禄山家客李超。 到此,安禄山反意已决 不过李隆基还不相信,杨国忠又为了“证实”,进言道:“陛下召试之,召必不来。” 这么多人都说安禄山谋反,李隆基心中也开始忽信忽疑,于是召见安禄山。 这时候安禄山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冒险进入长安,见到李隆基后放声大哭,说道:“臣本是胡人,是陛下宠爱,才有今天的地步。现在为国忠嫉妒,臣死无日矣。” 你说,这么大块头的超级大胖一哭,还真有那么回事。 李隆基释解。 于是连李亨进谏,他都不听。 两个月后,安禄山从容辞归范阳,一点儿着急的神色都没有看出来。 不管他在军事上天赋如何,单这份城府,恐怕连李林甫也赶不上。 李隆基也没有想到其他,同意了,还亲自御衣辞行,安禄山受之惊喜交加。 实际上不是为了御衣惊喜的,是为了李隆基放人惊喜的。 可是…… 安禄山出京,疾趋出潼关,连傍晚都在赶,唯恐杨国忠又下了绊,将他重新留在京城。他这个大胖,可没有当初王画的好身手。 然后乘船沿黄河而下,为了抢速,命船夫手执挽船用的绳板立在岸边,十五里一换,昼夜兼程,日行数里,经过郡县也不下船。 这时候安禄山反意已明,可是有人说安禄山谋反者,李隆基都把他们捆绑起来送给安禄山。因此,人人都知道安禄山谋反,可没有一个人敢说。 唐朝最大的灾难就要到来了。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记住“89网”.r>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