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_第一百三十七章 玩味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 玩味天下 (第2/3页)

含铀的作黄色,含铬的作绿色,含锌的作白色,含铜的作蓝色,含金含硒的作红色等等。这大多数产自淄州西南。

    接下来就是是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次将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最后一道工艺就是镀金,也就是镶金,现在没有很好的镀金办法,只好用描金,这是不让铜丝生锈的。

    因此,王画需要很多工人,特别是掐丝这一道活,需要无数的工时。

    而且鼎基用的活更多。

    现在图纸没有定落下来,各幅画与诗字赋送来了,王画看了后,很不满意,又重新分配了一下。甚至看到某些人实在没有作山水画的天赋,再次裁剪下去,重新喊了一些画山水的高手。

    但为了让工人熟悉,王画先让他们制造了几样景泰蓝,比如以清朝珐琅莲花纹酥脆油茶盖罐为原形,或者以清朝御制铜胎画珐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为原形,或者以明景泰象足狮耳香炉为原形,让他们熟悉工艺/>可就在这时候,平公主写来了一封信。

    平公主得势,原来还十分喜欢李隆基,李隆基越有本事,才越有机会推翻韦氏。但现在情况变了。一开始她还认为李隆基年轻,没有将他放在心上。可随着她产生了更大的野心,就感到李隆基对她的妨碍。

    可这时候李旦已经将李隆基立为皇,她感到危胁,于是想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做。不管做不做女皇,也许真没有这想法,主要能长期保住自己现在的权利地位。

    于是派人散谣传,说非皇帝嫡长,因此不当立为。

    李旦听说后,十分反感,但他也没有想起是平公主做的,认为这是民间的谣传,于是下旨警告天下姓,不得传说此事。

    平公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利用李旦对她的宠爱,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许多耳目,然后将李隆基所做所为,用放大镜放大,有意无意地挑唆。这让李隆基十分不安。

    所以他接到王画回信后,吭都没有吭一声。

    当然,这时候一切还处在暗下,李旦也没有察觉。他又替五王平了反,削了武思父坟墓,将尸骨抛尸野外。还有一件事,韦氏是不能陪葬定陵了,于是让李显前一任王妃赵氏追谥为皇后,可没有人知道她安葬在哪里,于是用她生前的衣服招魂,用衣服与李显合葬。又替裴炎等人平反。不过也没有全盘否定武则天。他还让两个女儿西城公主与隆昌公主作女道士,准备在长安城西建造道观,为武则天助冥福。

    总体来说,这几个月政治还是清明的,这要得亏大宋与姚崇。

    唐朝旧制,以上官员由皇帝当面册授五由皇帝颁制书任命,也就是制授,六以下官员由皇帝颁敕书任命,为敕授。但任命皆委托尚书省拟定,官由吏部拟定,武官由兵部拟定。这个制在李显手上完全败坏。大宋担任吏部尚书后,李乂与卢从愿为吏部侍郎,人都不畏**,请托之由此塞堵,一万多名候选官员中,铨后入选的不过两千人,进一步对唐朝冗官瘦身。姚崇为兵部尚书,6象先与卢怀慎为兵部侍郎,对武官选拨任用也走上正途。甚至因为等候血营诸将,还有意将空缺留下。

    在这卷直风影响下,许多官吏不畏强贵。

    宦官闾兴贵托李朝隐为他办事,李朝隐不但不买账,反而将他抓了起来。李旦为些还嘉奖了李朝隐。

    侍御史李孚弹劾时也不畏强贵,众人毁之,李显说道:“鹰博狡兔,须急救之,否则它反而被兔咬伤。御史弹劾jianian邪时,如果没有君主对他保护,也会被jianian邪所伤。”

    众人愕然,老鹰被兔咬伤?

    但这股清风吹得正是时候。

    于是侍御史倪若水,再次弹劾祝钦明与郭山恽这两个马屁精,撵出朝堂。

    可是这个好景并不长。

    没有几个月,平公主党羽开始结成,想要加害于李隆基,于是派她的女婿唐晙邀请韦安石到她家。韦安石坚辞不去。

    第二天,李旦召见韦安石,对他说道:“朕听说朝廷武官全都倾心于,你应当多加留意。”

    好人就怕挑,坏人就怕劝,李旦成天听到平公主有意无意的话,心中产生了疑心。

    韦安石也没有想到其他,直接说道:“陛下是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的,这一定是平公主的主意。为宗庙立下大功,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

    他话音还没有了,后面帘一挑,平公主跑了出来,斥责道:“难道孤比你这个大韦相公还能进献谗言吗?”

    韦安石脸色大变。

    实际上刚才平公主正在与李旦议事,之所以召见韦安石也是平公主的安排,她自己躲在帘后面偷听。

    平公主说完了,立即下令让他抓韦安石审讯。

    幸好郭元振赶到,苦苦求情,才使韦安石侥幸保全。但经这一吓后,自此李旦问他什么,也只是唯唯喏喏。

    平公主依然没有满足,她看到韦安石被她吓到了,于是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让他们改立皇。在场几位宰相吓得一个个不敢吭声,可是大宋却不客气地质问道:“为大唐社稷立下大功,是宗庙的主人,公主你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又有什么权利提出这个建议”

    对这个铁头,平公主无辄,只好气得扬长而去。

    李持盈听说此事,担忧而不解地问王画:“为什么父皇听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