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女王振(续) (第2/2页)
王画立即下了一条命令,让各个交好的家族,利用手中的资源,或者他自己的资源,掩护姓逃离唐朝。 王画与朝廷和解后,大洋洲的事情也公开了,王画进一步放松联系,这些呆在大洋洲的姓开始将手中的钱,寄回给亲戚,或者亲人,并且用书信写了大洋洲的情况。 这进一步消除了姓对海外的疑虑。 特别是宗教,让教民们谋反,或者再象洛阳那样,不大可能。可是替他做做宣传,或者本人自己连同家属投奔大洋洲,还是很容易的。 况且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是每一个州县姓生活都很好的,遇到一个贪官污吏,贪污也没有事,得有本事做实事,如果再不会做实事,姓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最主要现在国家处于一种微妙的失控状态,有的地方官员都不知道,韦氏朝廷能不能长久,在这种情况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廷监管的力不足,于是大量姓开始往大洋洲流动。 这一次流动几乎是公开的,流动的人口很多。当然打着各种旗号,有的到海外世家的殖民地,有的悄悄外出谋生活,有的探亲访友,然后一个一个家庭从唐朝彻底消失。 当然,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一旦政府恢复机制,马上就会监控起来,再想象这样迁移人口,那是不可能了。 因此,王画性做到底,每协助迁移一个姓,给两十缗钱的奖励,主动替王画迁移的每一个姓给十缗钱的奖励。 这个消息放出去后,各大家族都处在一种疯狂的状态。这个帐谁都会算,如果自己有能力替王画迁移一万个姓,实际上只要将他们带到海上,也就没有了他们的事,加上朝廷混乱,统治乏力,迁移容易。一万姓二十万缗钱,就是将这笔钱放在韦家,韦家都会动心。如果十万姓呢?两万缗钱,有可能韦家不顾皇后的脸面,都能参与其中。 这是一次疯狂的迁移。 当然,因为李显才死去一个来月,迁移才刚刚开始,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不过上官小婉时常帮韦氏写章,在李显时就替李显写回奏,不然也不会有内相之称。韦氏将她引为心腹,将许多事务交给了她。 她看到了户部一些奏折,因为对韦氏的反感,苏也不想多事,淡淡说了一遍。 上官小婉也没有说,但她猜测出王画的另一个用意,那就是让政局僵持下去,僵持的时间越长,迁移的姓越多。因为老苏不是李旦的人,也不是平公主的人,所以连李旦都没有想到王画这个拖延的原因。 但总之,王画是暂时不会向朝廷出兵的。
既然王画要拖延时间,上官小婉主动配合王画,政治中心再次转移到长安,时间耽搁下来,而且兵力重新布置调动,再加上到了长安,离江南岭南山东河北等地更远,下面的人迁移的姓更加肆无忌惮。 最后能迁移多少姓,上官小婉也算不出来。但姓迁移得越多,这些姓可不是没有开化的土著人,大洋洲实力就会加强。甚至自立为国,说不定她还会做一个女官。 不过这一来,时间拖长了,必须规劝李裹儿。再象这样僵持下去,韦氏失去了耐心,有可能随时对李裹儿产生杀机。 她得亲自劝一下李裹儿,先低一下头,只有取得韦氏的信任,她才能恢复人身自由,才能将儿抱在手中,才有机会,到时候人一起脱困。 但因为韦氏正在查询是谁向李裹儿泄密的事件,上官小婉冒险派了江彩儿通知了一声后,再也不敢与李裹儿联系了。 乘此机会,主动要求,还不会让韦氏怀疑。 上官小婉到了上阳宫,将下人打发离开。 这些监宫女多是韦氏的心腹,监视李裹儿的。可是他们的当红程,远远不及上官小婉,立即退下。 上官小婉与李裹儿说了很多道理,李裹儿一开始还倔强地不同意。 上官小婉急切地说道:“公主殿下,如果你母后用你们母性命逼王画孤身入京,会有什么情况?” 李裹儿不能回答。 “公主殿下,何谓忍辱负重?陛下之死,不但是你母亲,而是朝中一干jianian臣挑唆导致的。如果你想要为你父皇报仇雪恨,就得会隐忍,不使王画拖连后腿。唯一一条办法,只有换取你母皇信任,这样我们才能人一起逃出京城。让王画没有后顾之忧,好安心替你父皇报仇。这不是你们母二人安全,而且还是你父皇的血海深仇,国家的将来。” 这才将李裹儿说服。 上官小婉离开上阳宫后,李裹儿要求面见韦氏。 随着王画“凶相毕露”,李裹儿这个棋越来越重要。 韦氏让监将李裹儿带来。 李裹儿开口道:“母后,如果你想孩儿写信,让王画归顺朝廷,就必须答应我一件事。” 这是一个好迹象,韦氏问道:“什么事情?但别要过份要求。” “我想母后替父皇隆重下降,还请天下有名的道佛二教的高僧、仙长替父皇超渡。” 这个要求不过份,只是需要一段时间准备,韦氏立即答应下来。 上官小婉事后将整件事的经过,向王画说了一遍。这有表功的意味,当然也通知王画一声,得有一个准备,里应外合。 王画看了信后,摇头苦笑。怎能小视天下妇人之辈,这个上官小婉的睿智,远远超出一般大臣之上。 于是回了一封信,信上说了一句话: 尔为吾知音,可以鼓琴瑟,可以赋诗。尔为吾膀臂,亦是一裴矩。 不说社稷之臣,而是将她比作了隋朝的媚臣裴矩,也是对她以前一些事情的否定。但裴矩投入唐朝后,成为一代名臣。王画这样显得他真心实意。 上官小婉看了信后,差点“漫卷诗书喜欲狂”。 王画有了这个印象,不愁到了大洋洲后,没有自己的位置。 不过王画并没有做什么指示,而是说了见机行事,到了他下决定的时候,会通知她做安排。 但是这件事上官小婉做得很巧妙,最高明的是她左右逢源。因为女儿的回心转意,韦氏对上官小婉的印象更好。 而且女儿主动答应说服王画,使她心中多了一份安全保障,也坚定了她迁移长安的决心。 最后终于下诏,立即转都京兆,听到这份诏书,许多大臣相顾愕然。这件事只有韦党的一些心腹知道,其他的大臣全部蒙在谷里。 看到李旦坐在上,吃惊的样,韦氏心中大乐。 一旦决定返回长安,就得立即离开了,不然不能元旦到来,他们还在半上。还有梓宫运送长安,这需要许多礼仪,也要商议下来。 这个韦氏就不管了,有礼部官员商议礼仪。 散了朝后,韦氏又看了一下李裹儿,将礼部准备的豪华安葬清单拿了出来。 李裹儿看了后没有吭声,不过脸上神情有些好转。 这让韦氏很开心,虽然有些怨气,这很正常,那能上官小婉劝了一下,就将她彻底劝说的? 然后找到了上官小婉,对她说道:“孤其乐融融也,昭容,你也是孤的颖考叔。” 上官小婉心里想到,我的德可不敢与颖考叔相比,你更不是郑庄公。 面不更色,盈盈一拜道:“多谢后夸奖,臣不敢当。” 但韦氏这个评价,使上官小婉红到发紫的地步,连几个韦相公看到上官小婉,也侧目而视。 王画与朱仝听到这个消息后,差一点儿笑弯了腰,颖考叔? 朱仝笑完后,不由地摇头,韦氏野心可比武则天,然而两个眼力相差如此,岂不能败? b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