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拉网式战术 (第3/3页)
自己坠入埋伏圈的。
拨也拨帖磨磨蹭蹭的,阙特勤不悦地说道:“不听命令者,斩。” 再次丢下一个尾巴,然而并不是就安全了,阙特勤又下了一条命令:“吐尔默,你率领一千人狙击前方军队。” 尽管意识到不妙,阙特勤下令向东北方向撤退,然而马力耗尽之下,很快就能让血营追赶上来,况且身后还有一支要命的骆驼军队。 吐尔默脸上同样很难看,这不是狙击,而是送死。不过他回答十分巧妙,说道:“大将军,我们身后还有多少军队了?” 这一句说到阙特勤的痛处,一万人,自己能征善战,在突厥也是有名的,现在却只剩下了可怜巴巴的五六千人,分去了一千给拨也拨贴,只有四五千人了。 但现在不是发作的时候,他和颜悦色地说道:“只是拖上一拖,将敌人甩开,立即撤回来。” 这一句说得很含蓄,默许吐尔默战上一会逃跑。 吐尔默心里说道:能逃得了么? 但阙特勤都说到这份上,如果自己不答应,那么阙特勤不会介意执行军规的。 他也磨蹭蹭地带去了一千士兵,看着他们离开了,阙特勤说道:“跟我走。” 那怕现在阴山脚下全是血营步兵,那怕他这支军队过去,立即建立奇功,他也不敢迎上去,与即将来到的血营作战了。 实际上战到这里,默啜心里怎样想不知道,阙特勤心寒了。 但两支军队确实用牺牲立下大功,终于让阙特勤带了千来人马,逃回了大漠。 这也是他指挥的,换作别人,十有**会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 一开始突厥斥候还在垂死挣扎,然后一条条网线收紧起来,一个个突厥士兵接二连地倒了下去。 为什么这个网线要有横向跑动,主要还是马速,骑马比步兵优势大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坐在马上,居高临下,还有马的冲力,手中的兵器带着马的冲力所产生的惯性,使兵器挥砍出去的力量更大。还有,因为跑动,所承受的压力,应对的敌人很均匀。这也符合了使每一个士兵都能作战的宗旨。 当然在跑位时,配合更重要,不然在收网时,跑动的横线,会误伤到自己的战友。还有,如何跑动,那些人跑动,怎么样跑动,并且不停地利用跑动,将敌人最多的地方,使网线增厚。都需要很好的配合。 现在参战的人数很少,还是精锐士兵,封常清在望远镜中,看了后,还是摇头。因为失误时常产生。但就是这样,默啜已经惊掉了眼珠。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默啜下令,让贺鲁真带了两千人下去救援。 看到突厥人又出动了两千军队奔出阴山,封常清不惊反喜。 他不怕突厥人与他纠缠,就怕他们不纠缠,纠缠的时间越长,就能等到哥舒翰与孔黑军队到来。 天终于黑了下去,一轮明亮的月亮升了起来。 然而在这片月色下,激战反而更加变得惨烈。 封常清也出动了两千兵力,同样还是十队人马,再次开始张网,不过因为中间还有一些士兵在激战,再加上敌人主力的阻挡,这一次张网时有一些混乱。这小片的混乱,在短时间使突厥人出现以多打少的局面,牺牲了一大批血营战士。 而且从敌人主力中间强行撕破一条条直线横张网,同样损耗很大。不过是从外围开始切割的,一片片向里面兵力薄弱的地方开始流动。 网张于张好了。可这一回又是一变,不是整条线在流动,而是一个个网格在流动挤压。 从表面来看,因为被割成一个个片,里面防御更加敦厚,实际不是如此,外围距离更大,在不断地流动中,使每一个士兵几乎都能击杀敌人,但围在圈内的士兵,外面的士兵刚刚接了一招,第二个兵器接着砍来。一个圈转下来,外面的士兵筋疲力尽,里面的士兵有心却无力。还不能换防,在高流动下,一换防将里面的士兵调出来,出现的损伤更大。 一开始似乎占了优势,可一会儿变成了严重的劣势。 当然,还是十分不完美,网张得形状很不规则,这也无所谓,配合时出现的失误更多。 封常清不满,然而它的杀伤力还是十分巨大的。 默啜十分不甘,刚要下令再次分兵,去打听阙特勤的斥候回来了。 并没有到达战场,虽然吐尔默狙击了一下,也为阙特勤赢得了一些时间,可面对孔黑五千生力军,只是反抗了一会儿,就开始崩溃了。有少数士兵还逃了出来,没有目标,盲目地逃向东方,两个逃兵遇到了斥候。 将情况一说,斥候立即撤回。 听到斥候一说,默啜知道大势已去,阙特勤带着千人逃到了北方,血营不会再感兴趣了,那么接下来,这两支军队汇合,会到什么地方来? 想到这里,默啜连忙吹响撤退的号角。 但那么好容易退的? 一个也撤不出来,就象是上了一层万能胶一样。 默啜咬了咬牙,下令道:“撤。” 不是指思结贺鲁真的,而是指自己身边九千名士兵。 连夜撤出阴山,前面一撤,后面思结贺鲁真这两千名士兵更失去了作战的勇气,一个个下马投降。 出了阴山,还是茫茫的大草原,然而默啜两眼发呆,就象失了魂一样。 这一战,默啜损失了一万六千多名士兵,思结贺鲁真、浑特墨、阿史那提等多名突厥勇将或被杀,或被俘。 而且这一战打完,血营如王画所想,在突厥人心中留下了厚厚的阴影。就象小孩哭闹,喊一声血营来了,小孩都停下来哭泣。同样这一战,封常清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 但使唐朝决定议和,还有其他两个消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