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小瓶子 (第1/3页)
第九十五章小瓶 李显宣布后说道:“散朝。” 韦氏一下拉住了李显,说道:“不可。” 同时韦安石伏在地上说道:“陛下,爵高功浅,臣不敢受,另外臣有事禀报,臣近来身体不好,请陛下允许臣致仕。” 唐朝爵位明确规定,皇兄弟、皇,皆封国为亲王;皇,为郡王;亲王之,承嫡者为嗣王,诸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 封国亲王,现在整个天下只有个人可以有这权利,李旦,李显的两个儿,李重福,李重茂。 自己这四人有什么资格为王?岂不看到五王的下场? 一旦这个赏赐坐实了,除非韦氏登鼎做了新的女皇,还要有武则天的手段,将天下镇住。否则换作那一个李家的人做了皇帝,先就会对付自己这四人,并且有可能连韦家都要诛灭九族。 再说,天下姓闻听此事,会做怎样的感想。还有一个血营在西北虎视眈眈。 就是爵位本身,也含意深刻。为什么自己是楚王,成了韩信。韩信骄纵,实无反意,自己同样如此,虽然没有做下多少恶劣的事,可在诸韦上不作为,也被诸韦牵连进去了,同样是反臣。这个背后是高人指使的啊。想到高人,他不由想到李旦,如果李旦与平公主齐心扶助李显,就是韦氏将朝政把持着,也未必能成就大业。 于是他直接来个致仕。 李显根本就没有理睬,看着韦氏问道:“为何不可?难道解琬不适合担任朔方大总管?” “不是。” “那是杜暹不适合担任大理寺丞?” “也不是。” “那是王志愔不适合担任大理寺正卿,或是李朝隐不适合担任洛阳长史?” “都不是,”韦氏咬了咬牙,终于明白过来,这是李显与自己摊牌了。虽然这些调动没有牵动宰辅,可也有许多重要的职位。按照规矩,同样需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审核,无议后才能准旨。当然正常情况下,面对强大的皇权,中书门下两省审议也只是做做样。 但现在韦氏一党肯定不会让这些铁头冲乱朝堂的。因此李显以进为退,逼自己表一个态。 她说道:“这些人调动,不是宰相,皇帝如果看重,下旨就是。但后面四位相公,不可授此大爵,于祖宗规矩不合。” “朕且想想,散朝。”李显说完,这回真的退出早朝大殿。 既然是交易,得让这些大臣上位,他才能收回这次赏赐。 可是这一次李显的强硬,与诸韦的冲突,终于使许多大臣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韦氏也回到寝宫。 两个监走了过来,小心地将早餐端了上来,用桂圆莲以及其他一些食材熬的粥,还有几碟精美的小菜,放在精致的食盒里,十分地诱人。 当然,韦氏不可能真正绝食的,不过这两天来为了掩人耳目,这些饭都是偷偷摸摸做好送上来的。 可早上因为担心前面手下的大臣逼迫李显认输,会不会有什么差错,韦氏早餐没有吃。 看到了食盒,她气愤地一脚将它踢翻,然后喊道:“滚” 几个监连忙将地上的碎盆捡起来离开。 韦氏又喊道:“且慢。” “皇后,还有什么吩咐?” “你们派人严密监视相王府的动静,还有对纪处讷他们说,朝廷先给孤安稳下来,不要多事了。将重心集中到相王身上。” “启禀皇后,相王今天一早离开洛阳,回京兆去了。” “回京兆去了?”韦氏无疑感到一拳打到棉花上,这个相王,果然不可小视。给自己添了这下大乱,居然说走就走,自己想找麻烦就找不到了。 “就是逃到天边也得我将他监视住,还有,找理由开始弹劾相王。” 这一次李显这一手封爵之棋无疑是天外飞仙,神来一笔。依丈夫的本事,就是让他想一年,也想不出这一巧妙的招数。而且如果让李旦与平公主与丈夫联手,自己苦心经营好几年,有可能毁于一旦。 想到这里,她说道:“你们退吧。” 监退下去,她弯下腰从床边一个掩秘的暗阁里,将那天李裹儿看到的小瓶拿了出来。 雪白的瓷瓶,上面有许多铜钱图案,还有一行唐朝不入流的诗僧王梵志很受人嘲笑)写的喻言诗: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做工十分精美,尽管诗很粗鄙。这多半是江南王画那几座瓷窑烧出来的产。不过现在这些瓷窑一起转给了十八家,当然中间有什么猫腻,一个也不清楚。主人换了,产也换了许多种类。这种小瓶体积玲珑,不是用来民用的,而是给道士炼丹盛放丹药的。 韦氏将瓶塞打开,里面有料米黄色的小丸,在六月初的阳光照射下,看上去十分地小巧可爱。 她将小丸倒在手心,看着它,脸上阴晴不定,过了一会儿,才低声说道:“再忍受一段时吧。” 说着,重新将小丸放回去,将瓶塞塞上,放进那个暗阁里。 然后坐在软榻上,脸上神情继续变幻莫测,一会儿犹豫不决,一会儿怨恨,一会儿闪出歹毒的凶光。 可是朝中没有一个大臣,知道这个小瓶,就是李裹儿知道,也没有想到它会是什么,会引起什么后果。 因为韦氏的默认,还有四个封国亲王的大帽下压,诸韦不敢轻举妄动,李显的任命,中书门下没有敢反对,通过了。 当然,还有一个主要原因,相位没有变动,依然还是四韦拍门,羽林军也没有调动,韦室弟也继续掌握着羽林军各个重要的职位。所以,一盘算后,许多人只好吃了这个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