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符道比拼 (第2/2页)
机会,而且为了增加效果,必须加入特定的引符咒,同时给出了一张‘引符咒’咒印的画法图。 对李沐而言稍有难度,之前从未绘制过木符,对手法、感知、渗透度全都拿捏的不是很准,而且图鉴中的画法非常繁琐,稍出纰漏,就会前功尽弃。 李沐没有贸然开始绘符,而是仔细的观摩图鉴中的画法,将一笔一划完全印如脑海,经过再三推敲,确认熟记于心后,拿起灵木符基开始绘制。 制作木符用的毛笔很绘制纸符用的毛笔不同,使用三色水系灵洺晶做笔杆,札须虎铁须做硬毫,水木相成,是绘制木属性灵符的好笔,但是由于札须虎鬓须毛质较硬,而笔尖也过于锋锐,因此用来绘制玉符或者石符刚好合适,倘若绘制的是木符,就有些过硬,如此一来,对感知和渗透度的要求就比较高,很是考验对感知和手法的掌握。 李沐尽管已经做好了准备,第一枚还是失败了,对感知和渗透度的把握够了,然而在绘制时,由于线条太过稠密、繁琐,心神无法使感知的波动趋于平稳,在一处细小的连接点画过了一笔,导致最重成符失败。 净息凝神,平心静气,李沐在脑海中将图鉴中的画法来来回回反复琢磨数遍,再次拿起灵木符基开始绘制。 一盏茶过后,最后一笔收尾,淡绿色细丝状灵光顺着线条笔迹流转,很快收尾相接,连成一副整图,李沐心中一喜,画法没有问题,现在就开内部稳定如何。 木符是趋于纸符和玉符之间的灵符,木符本身的质地通常比玉符弱,所以渗透度不能太高,却又比纸符硬了许多,因此渗透度也不能太低,又因为灵木符基的储量不大,木符在市面上比较少见,所以很少有人专门去研究木符的绘制手法,因此绘制木符的手法通常使用的是绘制玉符的手法,这样会造成木符内感知不均匀现象,从而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李沐聚精会神的望着手中的木符,只要灵光一闪,灵气外漏,就能用‘收符决’稳固灵符,从而成符。 然而李沐渴望的现象没有出现,如果三十息内没有灵光出现,则说明灵符内部构架不稳定,无法凝聚灵气,或者说在凝聚灵气时构架崩塌,导致灵气涣散,不管怎么说,总之还是失败了。 深吸一口气,时间所剩无几,李沐没有犹豫,拿起地上最后一枚符基,平缓心跳,集中精神,再次聚精会神的绘制起来。 钟声敲响的前一刻,一道灵光自李沐手中透出,李沐赶忙默念收符决,一个‘收’字出口,木符表面的灵气渐渐收敛,微弱的灵光在线条见闪动,淡绿色的光华逐渐暗淡,这是成符后灵光内敛的表现。 李沐吁了口气,没想到符道比拼比他想象中要困难的多,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制符之术,应该能够轻而易举的进入内门,所以前三天的演武比试他才没有放在心上,不曾想,符道比拼的第三场就遇到了麻烦。 望着手中的木符,李沐有些暗自得意,第一次绘制木符,三分之一的成符率与那些耗费大量金钱练习三五个月的初级制符师旗鼓相当,免不了自鸣得意。 木符线条笔直,很清晰,如同一幅素描画卷,使人一目了然,收符的七符门长老接过李沐的灵符后大吃一惊,跟一个人的手法太像了,深得那人的真传。 李沐的手法传承自凌霜,以感知渗透笔尖轻点慢画,但用力很深,笔迹稍有倾斜,带着轻微弧度,线条细腻、明朗,给人如画般的感觉。 经历了第三场的波折,之后的比试李沐一帆风顺,最终挺近了第八场。 四、五、六、七四场比试跟第三场一样,都是发给一支特定的毛笔,一副图鉴,一皿调制好的灵粉,数个符基,和各种不同的‘引符咒’咒印。 要求也只有一个,最后上交一枚成符,就算通过,时间一小时。 李沐虽然中途也偶有失误,不过却还算顺利,没有出现过第三场时险些出局的情况。 最后一场的比试略有不同,要求绘制的是最常见的辅助型灵符除尘符,给出了调配好的灵粉、毛笔、画法图鉴和十张空白符纸。 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十张灵符的绘制,并且最终上交不少于八张的除尘符,也就是说成符率必须在八成以上。 这一场比试对李沐而言非常轻松,成符率高一向是他的特点,尤其是纸符,也许是感知把握准确和心细的缘故,只要掌握了熟悉的画法和手法,一般很少出现错误。 一个小时过后…… 第一天符道比拼的八场比试结束,开场时的参加人数有一千两百余人,此时就只剩下了三十七人,可见没有一定的功底和扎实的制符手法,很难步步晋级,坚持到最后。 接下来是看台上精英弟子讲评品符的时间,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子时,而后便是三年一次大比最有看头的奇符展示,许多罕见的灵符将会展出,让众人一饱眼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