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卫之王_第四十四章 阿罗约是菲律宾总统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阿罗约是菲律宾总统吗? (第2/2页)

建联提高位,接到李楠传球之后,迅速交给孙诚,孙诚做了一个投篮的动作,骗过霍鲁伊蒂纳之后又传给李楠,而李楠也做出投篮动作,尽管阿尤索没有上当,但是,他们的内线已经空了。

    篮球传到姚明手里,小巨人面对19岁的稚嫩中锋拉莫斯,轻松转身上篮得分。

    要说波多黎各的战胜美国的优势在哪里,就在于他们内线高大,防守好,准备充分,联防战术运用的很彻底,更关键的是阿罗约爆发。

    面对摧残了美国防线的阿罗约,孙诚当仁不让亲自盯防,此时阿罗约控球在手,肩部连续晃动,然后大幅度向左偏移,随即向右侧强突。

    阿罗约速度很快,但是孙诚的反应和速度更快,立刻侧身移步,斜斜顶住阿罗约,使得后者刚加速又立刻减速,还不得不向外移动。

    阿罗约行进中用肩部使劲顶了孙诚一下,孙诚底盘很稳,没有被撞动,但是他也悄悄的伸手猛然抓了一把阿罗约的痒痒rou。

    阿罗约一哆嗦,下意识的把手中篮球拨向远端,孙诚跨步急速移位,斜伸右臂,狠狠地将手掌拍在篮球上。

    为了阿罗约单打成功,波多黎各几乎都在左侧活动,只有阿尤索在右侧底角待命。

    而篮球就顺着边线往波多黎各半场蹦蹦跳跳滚动,所以,追球的只有孙诚和阿罗约。

    孙诚速度快,又占了不用转身的长处,抢先抢到安丘,飞速前冲。阿罗约自不会怠慢,全力牵扯防守,但是在场外观众看来,他只是在孙诚后面吃尘土的份。

    尽管还有其他球员回防,但是孙诚根本无视,一个变相甩掉霍鲁伊蒂纳,冲至篮下暴扣得分

    只一个回合,孙诚就用实际行动告诉阿罗约,想凭借个人技术一举打败我,这不可能的事情。还是乖乖的收起你那套不可一世的神情吧。

    阿罗约知道自己力量和速度都不占优,所以不在强攻,随即通过跑位,将篮球吊给中锋拉莫斯。拉莫斯身高219cm,个头足够,可是力量比不上在NBA打拼两年的姚明,姚明狠狠地顶住他,让他无法顺利转身。

    此时的拉莫斯技术还很稚嫩,只能深入篮下才能得分,但是如今还没有进罚球区,拉莫斯已经寸步难行。

    硬抗不行,拉莫斯立刻横向内切,但是姚明早有所料,横移脚步封堵住拉莫斯的内切脚步。

    “不愧是姚明,牢牢地封死了对手的进攻路线。”孙正平称赞道。

    张合理老师分析道:“拉莫斯还比较年轻,不是姚明的对手,姚明对他是全方位压制拉莫斯只有传球一途了。”话音未落,拉莫斯后撤——跳投!

    角度完全被姚明封死了,篮球歪歪扭扭的飞过姚明的手掌,却只是碰到篮板,离着篮筐,还有老远呢。

    姚明转身抢到篮板球,大力抛向前场,孙诚接到篮球,突到对手篮下传球,易建联后排插上,跃起双手灌篮!两腿顺着惯性直接抛上了篮筐。

    刚开场仅仅一分钟,中国队便连入三球,以6:0领先波多黎各男篮。伴随着阿联的暴扣,是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还有,看台上飞舞的五星红旗。

    中国人给中国队加油,则本是天经地义,更何况,这个世界,华人太多了,呵呵。

    阿尤索中路强突刘炜,但是在罚球线附近遭到李楠和孙诚,以及易建联的夹防,只好传球给阿罗约。

    孙诚立刻转身扑向阿罗约,他的速度太快了,快到阿罗约都来不及抬手,孙诚的手掌已经拍向阿罗约手中的篮球。

    阿罗约大骇,只好强行转身,击地传球给圣地亚哥,后者杀入篮下面对姚明换手上篮。

    太勉强了!中路回防的易建联轻松摘到篮板,立刻抛给孙诚。

    孙诚是中国队攻防转换的关键人物,而此时的他就站在三分线上,直接大力抛向前场。

    刘炜一骑绝尘,冲到篮下轻松上篮得分,8:0。

    阿罗约有些着急,面对孙诚严防强行出手三分不中。姚明轻松摘下后场篮板,然后孙诚带球杀到波多黎各篮下,又是一记回传,又是后排插上的易建联,再次双手暴扣!

    看着两眼冒火的阿罗约,孙诚微微一怔,很明显,这家伙有点着急了。

    按理说不应该啊,和梦六队一役中,阿罗约全场贡献24分、7次助攻和4个篮板的骄人数据,怎么会轻易情绪失控?

    没错,就因为阿罗约在那场比赛得到高分,他变得自信满满,对于中国队,他认为只需要半场就能彻底解决战斗,但是现实和理想差距太大,难免让阿罗约上火

    阿罗约发起狠了,还是有两把刷子,他背对孙诚,运球背打,挤靠碰撞,右脚为轴,右后转身,立刻挺身举球。

    要投篮!孙诚纵身跃起,半空之中却见阿罗约那只是假动作,而是迅速收球矮身,左脚迅速前踏,冲入内线后急停跳投,篮球急速划过一道平滑弧线,击在篮筐上,反弹,在篮筐侧沿上颠了两下,然后一歪,落入篮筐。

    终于开合了,阿罗约在波多黎各替补写欢呼声中,高举双手返回半场,这一刻,他是英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