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军旗飘扬 (第2/2页)
彻底分割包围,彻底失去联系和补给才投降,他们已经完成了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对于英雄应该有英雄般的礼遇。 文森特也是这样做的,在对待俘虏上面文森特与张俊有相同点,张俊知道后世因为虐待俘虏造成极坏影响的事件,也造成敌国士兵拼死抵抗的决心,如果战胜方能够善待他们,那张俊今后将获益匪浅,当然短时间是看不出来的,但效果会很快显现。文森特的这一特性也许是与意大利人的浪漫有关。 华沙东半城在当天下午全部被萧清,张俊和隆美尔已经把自己的指挥部搬入了波兰总统府,因为波兰总指挥奥古斯特被党卫军抓住了,本来不愿意投降的奥古斯特经过张俊客气的接待,善意的交谈,最后决定接受张俊的建议: “华沙一是座历史明城。不能就这样毁于战火。那些还在华沙东半城坚守的波兰预备役。他们已经完成了国家赋予他们的使命,现在是结束战争的时候了,华沙不能也应该在继续流血牺牲。” 奥古斯特于当日下午四点通令华沙西半城的预备役投降,华沙城在党卫军第一装甲军面前,一天时间陷落,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一天攻克敌国首都。 当然波兰华沙的陷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华沙陷落的外部原因,由于德军突然袭击。使波兰军队猝不及防,其迅速陷落的内部原因是,德波战争爆发后,英法迟迟不对德宣战,但宣战后并未积极参战,采取的是消极措施,如“静坐战争”,坐视波兰沦亡,英法联军没有对波兰提供哪怕是一名士兵的帮助,现在有秘密条约英法更是不会为波兰流血牺牲。波兰把自己国家的安危寄托于帝国主义,这个和找死没有什么分别。这是战略层面的。
而战术层面就是罗慈元帅的兵力部署出了大问题,罗慈元帅的思想还停留在一战,把兵力平均地布置在国境线上,结果德**队的钢铁洪流一碾而过,然后出现党卫军第一装甲军一天逼近波兰首都的情况,可以说波兰的被动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元帅罗慈的责任,如果罗慈元帅指挥正确,波兰抵抗几个月还是没有问题的,最少也不会出现一天似乎就被人拿下首都的情况,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1939年9月2日,可以说是最惊心动魄的一天,张俊和希特勒赌对了,用非凡的魄力一举拿下波兰首都,彻底击溃三十万波军的反扑,并且包围波兰东部几十万军队。看来波兰灭亡只是旦夕之间的事情了。德**队的战力这下是彻底震惊了整个世界,所有报刊杂志广播都在讨论德国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美国是最留意的一个。当然德国的巨大战力也彻底镇住了英法联军,瑟瑟发抖地窝在马其诺防线上的堡垒里面,不敢在出来一步。 …… 德国国防部: 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威廉凯特尔 陆军总司令:瓦尔纳冯弗立契 陆军总司令:沃尔特冯勃劳希契 陆军参谋总长:弗朗茨哈尔德 陆军参谋总长:库尔特蔡茨勒 参谋部参谋长、军务处处长、 战略顾问: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装甲兵总监、陆军代理参谋总长:海因茨古德里安统帅部通信处处长:冯菲尔基贝尔 空军总司令:里特尔冯格莱姆第1、2航空总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 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 海军总司令、国家元首:卡尔冯邓尼茨 党卫军总领袖希姆莱 这么多高级将领齐聚一堂当然是在开作战会议,作为这次华沙战役的总指挥凯特尔元帅主持这次会议,再说希特勒正在养病,就连张俊拿下华沙的事情都没有告诉他,害怕希特勒因为大喜大悲的又突然激动的昏厥。 今天在德国国防部的议题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关于波兰战役的后继战斗安排,因为现在战局已经出现巨大改变,以前的作战计划已经不适合现在使用,大家必须商量一个新的战争计划出来,因为元首不在,所以只好大家商量着办了,这样责任也小的多,本来这个战争计划凯特尔就可以组织人制定,但是作为总指挥偏偏没有,反而让大家商量,反正大家是没有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把几个合适的意见拿出来讨论,通过以后,我们就按照通过的意见制定战略计划,现在开始举手发言。” 久在上位的凯特尔十分沉稳地说完,然后示意下面的将军元帅举手发言: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