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蒹葭玉树 (第3/4页)
“那为什么要去送死?” “诺。” 樊於期不能理解剑客,他投军是为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可荆轲,好像不是。 “我不过叛逃,就被株连全族,阖家老幼全部伏诛。先生是否想过,自己的妻儿?” “想过,所以只能成不能败。若非如此,我怎会来借将军人头一用?” “我怕死,为了活命连自己妻儿老小都不顾,你的妻儿更不值得我舍下这颗头。” 樊於期拂袖告辞,剑取喉,袖缠锋,袍角撕裂,长剑沾血回鞘。 剑锋避开致命处,血丝在项上串成珠线,荆轲的身手无人可破。 樊於期只好回座继续喝酒,这一宴注定有来无还,多喝几口才够划算。 酒入喉,如水,无色无香无味,如今什么酒到他口中都不够烈,不能忘忧更不能消愁。 “你逃是因为秦王要杀你,秦王为什么要杀你?” “因为……”樊於期苦笑:“我,怕,死!” 那一夜邯郸城外,女人和孩子全都拿起了刀。 柔弱的女子让樊於期想起温柔的妻,幼小的孩子让樊於期想起襁褓的儿。 将军不忍再下杀手,中军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主将杨端和殒命,罪在樊於期失守。 “我杀了十几个孩子,男孩女孩都有,没有办法再杀下去了,没有办法,没有办法……” 樊於期的眼睛里挂满了眼泪,像是又回到了那一夜。 那夜手起刀落,全都是孩童的头。 荆轲了然,道:“将军仁心。” “仁?” 樊於期醉了,神思恍惚得不认识这个字了,他记起太尉上任时颁示全军的训令。 一兵退则自溃一伍,一将退则自溃千军,千军溃后焉能保全一兵一卒?怜敌如同杀己,全军之仇也!大仁不仁,此军中第一大义。 “我仁,仁那一时,仁到全军溃散,仁到家破人亡!呵——仁义至极呵!” “秦王不仁,秦法不仁,非你之过。行尸走rou了此残生,不如杀身成仁。” 樊於期苦笑,笑得癫狂。 “不,秦王并非不仁,秦法也非不仁,是我……是我太懦弱……当年我投笔从戎,只是听秦王说起过四个字——‘以战止战’。我曾誓死效忠于他,也曾经相信杀戮能停止杀戮。可是那天夜里,那么多孩子的血,我问我自己,自诩正义的杀戮与滥杀无辜有什么区别?秦王,他到底是在杀人,还是在救人?!或许他最终可以做到吧,但是这代价……这代价太大了!” 樊於期的梦碎了,荆轲却在笑:“你是个书呆子,不适合从军。” “何出此言?” “只有书呆子才会想这些问题,只有书呆子才喜欢怀疑自己。” “是啊,只有书呆子才会想,究竟要死多少人才能给他换上一顶帝冠?” “不是他,也会有别人。” 樊於期讶异了:“你看得如此明白,为何还要犯险?” “诺。” “你明知杀了他这天下会乱得更久,为何还要卖命?” “诺。” “诺?” “诺。” “疯子!” “你也一样。” 樊於期怔了片刻,尔后狂然大笑,抱酒敬荆轲最后一回。 “我注定要带着遗憾去了,还有这理不清的疑惑,你也不过比我晚几天而已。很快就会相见,就不跟你说送别话了。只请你,让我睁眼看到他,提醒他别忘了给我们这群士子的——诺。” 剑光映月寒,风凛凛,血潺潺。 鲜血泼进荆轲的酒碗,血点如梅花晕染,花朵徐徐绽开,怒放殷红一片。 荆轲捧碗饮尽血酒,一滴不剩。 至此,唯一能推迟死期的,是鸿雁方至的一位故人。 燕王喜也已召见过使臣,那双暮年苍鹰的眼睛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哀光芒。 燕太子丹问父王:“我燕国如今,除了求和,还能有哪一条生路?” 没有。千万条路,都是蚍蜉撼大树。 朝议的结果也是割地求和,用屈辱换几年和平,但愿这几年里燕国能起死回生。 “敢问有谁愿意替燕国出使秦国,签订割地丧权之约?” 没有。立约之人必定被举国唾弃,永世不能抬头。 “既无人能担此任,儿臣举荐上卿荆轲。” 荆轲跪受使者印绶,抱着这一匣催命符回家。 高渐离向来清冷的目光也颤抖了,他负琴离家去往无人之处一抒胸中万千悲愤。
清河在跟琴姬说笑闲话,荆轲怕扰了她们好心情,就抱印坐在窗下静听。 “竽?我只听良哥哥讲过滥竽充数,可是不知道怎么吹,吹牛倒是会!我到齐宣王跟前啊,就是那个滥竽!” “噗!你家里人不教你这些吗?” “爷爷只会讲故事,从来不教歌和乐。琴jiejie你会这么多乐器,是哪里学的?” “我呀……” 琴姬生在燕赵交界的中山国故地,地薄人众,男人没多少土地可种,女人也没那么多蚕桑可养。 没地没田的人要活,只能媚权。 男子或盗墓或为匠人,女子则鸣琴鼓瑟,游媚贵族富豪,遍布诸侯后宫。 抱琴入邯郸,待价青云楼,青云楼三位成为三国太后的传奇女子是她们的榜样。 她在青云楼呆了半年,终于秦国外使姚贾看中了她,将她送入秦宫。 女孩本以为就此便能平步青云,却不曾想从此后便成了无根浮萍。 秦宫佳人万千,飒爽如王后,温婉如郑姬,明艳如胡姬,清绝如苕华之主。 她只能龟缩在乐府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琴女,偶尔梦一梦野雉变成凤凰。 终于有一日,秦王宴请燕国太子,乐府令差她去陪侍。 秦王英武魁美,女孩刹那心喜,盼那一双目光能落在自己身上。 一曲琴挑动两人心,曲罢,秦王与燕国太子都投来惊鸿一瞥。 秦王先收住眸光,转向身魂分家的燕国太子:“你喜欢,归你了。” 就这云淡风轻六个字,她便从秦国乐府的琴女变成了燕国太子的妾侍。 燕国太子好歹也是太子,以后会成为燕王,女孩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 幸运,恰恰是不幸的开端。 她愈美,他便愈恨,她愈爱,他便愈狠。 她是一个男人因为可怜另一个男人而割舍的一件赏赐。 怜悯与施舍,燕丹不需要,也最为憎恶。 他留下她只是为了不忘屈辱,她到最后也才明白,嫁他为妾只是替秦王偿还情债。 七年枕畔温存,没换到一丝情分。 “他就这么把你送给大哥哥了?” “对他来说,荆轲比我重要得多。” “那也不能这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