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帮着数钱的人太少 (第2/2页)
以望见小琉球。 我房里恰好有根据渔民描述记录的航线,你派捕鲸船队过去望一眼,据说那里珊瑚便宜的,几个瓷碗换来半船,还有玳瑁、龙涎香等等出产。传说那里也是鲸鱼洄游的必经路线,你可以让捕鲸船直接朝那个方向开,捕不到鲸鱼就拉一船小琉球货物回来,一定能发财的。” “啊”,施衙内张嘴结舌。与此同时,首席上坐的几个豪商也惊愕的张大了嘴……捕鱼跟海贸不同,海贸是要chou税的,而且是重税,但如果捕鱼的船出去拉了一些小岛上的土产,而且这种土产还都是玳瑁龙蜒香一类的奢侈品,那捕鱼这个行当岂不是比海贸更轻松? 施衙内结结巴巴的说:“我有……有二十多艘捕鲸船。” 时穿回答得很快:“每月二十船货物,哪怕这些货物都是鸟粪也赚钱,我也全能吃下来。至于硝石嘛,你可以问问你老爹,让他承揽替枢密院练硝的活儿,然后整船整船倒卖硝石。” 施衙内愣了半天,才合上了张开许久的嘴,憨憨地笑着说:“我回去买船,我要把捕鲸船增加到一百艘。” “不够,远远不够”,时穿充满恶趣的怂恿:“海州城有五百艘捕鲸船也不够,哪怕每天捕获一百头鲸鱼,只要加工能力上去了,一亿皇宋人也吃得下这些鲸鱼。至于鲸蜡与鲸油,更是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 “人手不够呀”,施衙内哼哼:“海上捕鲸,需要掌握牵星术,知道如何在海上定位,还需要识地jg确海图的船长……”
“你我人手不够,可皇宋有一亿人”,时穿转动着眼珠,充满huo力的说:“不如咱俩把捕鲸技术当作投资,谁家有钱购买船只,咱们出技术,参股捕鲸船队。哈哈,世人都拿土地当作田产,岂不知大海也是田。陆地上养一头牛需要多少草料,而大海中捕捞一百头牛的rou食,只需一条船,十来个人就行。这不比单纯做海贸赚钱,海贸一次出海需要一年,捕鲸出海不过数月,一次捕鲸赚回来的钱,应当是农夫一年的辛劳吧。” 施衙内顿时明白了时穿的意思。其实,施衙内一直tg羡慕时穿的,这人什么都不用干,只是给人指点一下,出出主意改进一下工艺,就能坐在那里数钱。这种躺着数钱的子施衙内早就想享受一下了,没想到呀没想到,如今能轮到自己。 “没错”,施衙内装出一脸憨相,傻傻的自曝其丑:“一头鲸鱼上的收益,岂止农夫一年的收获,就是一个中户一年的收益也不如呀。只不过船长分得多点,船夫吗,大约比农夫收入稍高点?” 反正都是闲篇,时穿也顺势夸张说:“据说小琉球本无主之地,自东晋末年那群人回归之后,小琉球再无人来朝贡,而那岛上不出产铁石,寥寥无几的岛民不得不用木棍做武器。那里硝石便宜的土坷垃一样,但今后中原用硝量只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在琉球随便占一处矿山,向中原贩卖硝,这可是子孙后代的万世收益啊。 到小琉球比到本还近,我记得现在咱宋船从泉州海州出航,大约七能够航行到本,到琉球航行一次,大约五天吧。这么短的距离,一个月可以跑两趟,两船硝石卖出去,不比种地收益强?” 衙内脑袋一晃:“你不用huo我,我是去不了的。衙内我如今光是捕鲸船以及作坊那块,钱财就如同流水一样,我只缺人手,哪有闲工夫到琉球那个野地挖矿。” 火器世家出的凌飞对这番谈论听的很清楚,他可是直到上等纯度的硝石是什么价。这时候他眼睛亮亮的,站在师傅桌边不想离开,只是遗憾ch不上嘴,好不容易等时穿与施衙内的谈话稍作停顿,黄爸又ch了进来,他好奇地问衙内:“衙内,这捕鲲……收益很大吗?” 衙内一晃脑袋,笑的很得意:“黄大人,如今市面上的蜡什么价?两文钱一只罢?” n客桌子上,王氏早已经竖耳倾听了半天,赶紧ch嘴:“不止不止啊,我们在京城居住的时候,一支蜡烛,往少里说卖到十二文,多的话要卖二十一文。” 时穿一指施衙内:“全中原最大的蜡烛批发商就在你们眼前,他衙内每支蜡往外面卖两文钱,全批发给各处的店铺,由他们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向外卖。” 施衙内得意的点点头,补充说:“一头鲲上的蜡,往少里说可以制作两万支蜡,多的话,二十万只蜡烛都不止。” 王氏深深的吸了口气:“一条鱼上的蜡就能卖四万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