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1~512章 空军竞赛再起【万字大更】 (第2/4页)
16英寸巨炮的超级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之后,以中华帝国清级战列舰进行命名,使其一直服役到现在。 可以说,中华帝国三军将士们在整个条约时代里是相当悠闲的。但是,欧美各国却不一样,在初七八年间,各国因为财政无力支撑强大的军备,所以没有什么动作,跟中华帝国一样,海陆空三军放了长假,很多一战时期的装备一直用到现在。 但随着欧美各国经济的不断恢复,各国的鹰派人物陆续抬头,纷纷出台军备预案。 不过,受限于五国公约,五大常任理事国即便是扩充军备也不可以超过条约的规定。 1927年开始,南非战争当中,德国的亨克尔战斗机的横空出世,一度打破了中华帝国空军的霸权地位,将战后全球称霸的雷电战斗机赶下了神坛,就连中华帝国的地狱火战斗机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来应对挑战。 法国是先从中华帝国获取了相关的情报,一方面从中华帝国进口地狱火战斗机来抗衡德国空军的亨克尔战斗机,另一方面也开始自己研发先进战斗机。 20年代末期,全球航空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的阶段,各国战斗飞机纷纷追随中华帝国空军的发展方向,开始向单翼、可收放起落架、全金属结构等方向发展。作为传统航空大国的法国自然不甘于人后,1926年法国空军航空技术服务部提出了研制现代化单翼单座战斗机要求,代号“1”。 按照1的要求,莫拉纳_索尼埃公司在保密状态下研制出了一种下单翼战斗机——s405。当然,这款战斗机早在五年前就开始立项研究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得到法方的满意,加上法国政府迟迟没有通过对空军装备的拨款,所以该机的研发经费不足,一直拖拖拉拉的进行。 第一架样机实际上在1924年8月8日就已经上天试飞了。不过全世界除了中华帝国有专门的飞机试验风洞外,其他国家都没有那种先进的测试飞行数据的设备,法国同样如此,他们的飞机试飞一般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而且数据的把握全靠试飞员,误差非常大,往往需要数百次上千次试飞能够得到确切的数据。 s405这个编号就是经历了数百次修改后定型的,因此编号到了405,而中华帝国有风洞进行综合测试,上万个测试数据,基本上经过一次大规模的改动后就能够通过了。两国相比之下,技术的差距立见分晓。 s405直到1927年3月后定型。该飞机参考了中华帝国地狱火战斗机的气动式布局设计,由于法国材料工业技术不够先进和完善,其机身的外壳只有70%由铝合金制造,后机身仍然采用帆布蒙皮。动力装置采用860马力的“西班牙-瑞士”12yrs发动机,改进了机翼设计,大时速达到了443公里/小时,同时采用了可收放式起落架。 莫拉纳_索尼埃战斗机成为了法国第一种时速突破400公里/小时的战斗机,其出色性能使法方非常满意,立刻发出了制造16架试生产型的订单。同年,s405原型机参加了在中华帝国皇家航空学校校庆25周年举办的国际航空展,其广告牌上竟然大大咧咧的写上了“世界上好的战斗机”,令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一片暴汗。 同样,德国空军也正式把他们先进的亨克尔战斗机拿到这次国际航展上展示,在飞行表演和同台竞技上,亨克尔战斗机以其超高的速度压到了s405战斗机,令法国空军非常的不爽。 于是,在法国空军的要求下,莫拉纳_索尼埃公司对s405战斗机又加以改进,换为中华帝国皇家航空工业集团立时十年研发成功的1060马力的“龙卷风”x1000发动机,并且减轻了机翼重量,改进后的飞机命名为s406,于两个月后上天,大平飞速度达到了526公里/小时,武器装备为机头20毫米机关炮一门,机翼75毫米机关枪两挺,起飞重量25吨,大航程1000公里,是一款以格斗和护航为主要目的的空优战斗机,具备了同德国亨克尔战斗机一较高下的能力,随后法方正式将其定型并大量生产。由于法国空军从中华帝国采购地狱火战斗机价格高昂,且维护费用也不低,而莫拉纳_索尼埃公司的这款战斗机造价比地狱火战斗机低不少,因此得到了法国空军1200架的订单。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空军的主力机型一直是这款装备中华帝国造的航空发动机的s406战斗机,以及数百架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地狱火型战斗机。 参加中华帝国国际航展的还有法国的型的远程邮政飞机——阿米奥341。该机由让?卡尔维监督,朗贝尔和吉罗丹两人负责设计的t341型远程邮政飞机在这次航展上大放异彩,被人们誉为法国航空业尽善尽美的杰作。倍受鼓舞的设计人员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了t370型竞速飞机,准备用于参加明年在上_海虹口举行的国际飞行大赛。尽管后法国空军以太危险为由拒绝了这个提议,但阿米奥公司还是自己出资完成了该机的制造工作,并在七个月后于伊斯特尔进行了首次试飞。 尽管阿米奥公司设计开发的341远程邮政飞机为民用,但是其大航程大载重量令法国空军为之眼前一亮,认为将其改装成轰炸机非常适合。 在对阿米奥341飞机进行了各项测试后,法国航空技术局的技术人员提议对飞机做一些修改,包括:增加第五名乘员,换装发动机之后换引擎罩的设计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等。就在阿米奥公司落实这些改良前,原型机被选中用于一次计划外的宣传飞行。德国空军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恩斯特?乌戴特将军邀请法国空军参谋总长约瑟夫?维耶曼将军访问德国,而后者决意借机用外形“摩登”的t341来展现法国空军的不凡实力。为了让德国人相信该机已经大量装备了法国空军,所有表明原型机身份的标志和编号被统统涂抹掉。 1927年9月16日,t341从维拉库布莱直飞柏林,平均时速达到了440公里/小时。当访问在五天后结束时,该机又回到维拉库布莱继续其作为原型机的使命。该机根据航空技术局的要求,阿米奥公司为t341换装了两台1020马力的土地神罗纳14n20/21发动机,同时为了在机身内容纳第四名乘员而改用双垂尾布局取代原来的单垂尾设计。经过这一番改头换面后,该机被重命名为t351n01。 卡尔维和他的设计小组改了引擎架的设计并简化了机体和尾段的设计,此举使得该机能配合几种不同的引擎,主要是跟中华帝国生产的一系列航空发动机引擎接口标准相配套,因为法国空军对本土制造的航空发动机不甚放心,必要时还得换装中华帝国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因为中华帝国制造的东西向来被认为是质量相当过关的,是放心产品。 除了几何尺寸外,飞机在外观上也有显著的不同。原型机上偏向机身左侧的座舱被延长并移到了机体的中心线上,而机翼内的六个燃料箱可以携带2798升燃料。武装包括机头一挺备弹500发的75毫米1934型机枪,另一挺备弹800发的相同武器则布置在机腹处,以防备从后下方进攻的敌机。除此以外,在座舱后端还有一门备弹120发的依斯帕诺西扎hs40420毫米机炮。该机机组共四人,包括:驾驶,投弹手/领航员,腹部机枪手和背部炮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