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第三次中日战争爆发 (第3/4页)
团jīng锐损失在济州岛,而且竟然理直气壮的对日本选择,一切责任都推到了日本头上。 “该死的!这是个巨大的政治yīn谋!” 山本权兵卫在这一刻终于明白了中华帝国为何当初非常痛快并积极的支持日本攻击济州岛,原来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对日本开战的最佳理由。山本权兵卫恨自己没有第一时间发现中华帝国的yīn谋,被巨大的利益所míhuò。 伊藤博文问道:“美国方面有什么态度吗?” 外相林董这时替山本权兵卫回答道:“美国方面正在紧急讨论,目前还不知道美国方面的态度,估计会支持我们吧!” 伊藤博文又问道:“英国方面呢?他们不是答应我们,只要对德宣战就可以加入协约国吗?” 林董苦笑一下,道:“本来是这样的。不过,中华帝国方面好像暗中施加了压力。英国方面以我们没有能力参加协约国对欧洲作战,昨天拒绝了我们的请求。” 伊藤博文皱眉道:“该死的英国人,一样的不讲信用。” 山本权兵卫转头问向总参谋长炽仁亲王,道:“您看呢,我们该怎么办?” 炽仁亲王同样眉头紧锁,中华帝国突然变卦对日本开战,这让他和整个日本军部都有些措手不及。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中华帝国在明级战列舰建成前是不会对日本开战的,为此他们甚至希望通过对德国宣战来撬开英国的嘴,只要加入协约国阵营,那么中华帝国对日本开战的可能xìng就更小了。 然而,偏偏中了计,英国人更是无耻的利用完日本摧毁济州岛德军基地就一脚把日本蹬开。 不过,最让炽仁亲王担心的却不是这方面。而是日本联合舰队此时正被中华帝国海军主力阻隔在外无法回国,一旦遭遇中华帝国海军主力攻击。日本联合舰队那点儿家底估计都得搭进去了。而美国太平洋舰队远在夏威夷,而且同样也没有做好开战准备。更加被动的是。美国国民对于日美安保条约有所限制,除非日本本土遭到袭击,否则美国不会军事介入。而偏偏中华帝国在济州岛问题上做文章,导致美国国会无法按照日美安保条约来对中华帝国宣战。至少没有借口,就无法说服美国国民支持美国介入。 另外,美国海军也是自保有余,进攻不足。跟中华帝国海军比起来,美国海军现役战舰当中没有任何一艘主力舰可以跟中华帝国的元级战列舰相抗衡,因此美国海军平日里咄咄bī人的样子,但是如果真的跟中华帝国开战。美国海军并未做好心理准备。 综合这些原因,炽仁亲王心里很没底,于是叹道:“不管怎么样,中华帝国袭击了济州岛。大日本帝国9万余将士葬身那里,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炽仁这话让山本权兵卫和其他大臣官员们非常的紧张,这表明军方没有把握打赢这场战争。 山本权兵卫说道:“如果这次再战败,中华帝国就不止要五千万英镑了,估计会让我们彻底沦为他们的奴隶。” 炽仁明白山本权兵卫的担忧,安慰他道:“放心,海军虽然没有把握,但这次我们帝国陆军20个师团。足以挡住中华帝**队登上日本本土。” 一直没吭声的能久亲王这时突然道:“我们的四个师团已经在济州岛损失了,现在只有16个了。能否守得住还是个未知之数,要知道。中华帝国一旦得到了制海权,像对付英国那样对付我们,三个月,三个月我们都会被困死。” 内藏相桂太郎叹道:“如果我们走资本主义,不发展工业的话,估计现在我们还可以实行闭关锁国这个策略,我们的工人都去种田就不用担心失业了。” “这是什么话?”伊藤博文顿时不满,道:“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可以倒退回去。” 林董说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美国驰援我们了!” 山本权兵卫点点头,道:“没错!如果美国不来驰援我们,那我们就真的要亡国了。” “我们主动退让,把济州岛还给中华帝国,再赔偿些给他们,让他们不要对我们开战,这样不就可以了吗?”
担任内务相的陆奥宗光突然抛出了惊人之语,如果是平时,他一定会遭到围攻,指责他卖国,是卖国贼。但是如今局面,所有人都希望能够通过让步来推迟跟中华帝国决战的时间,以便让日本做好战争准备。 “可能吗?”伊藤博文苦笑道:“中华帝国肯定会让我们赔偿整个济州岛的损失,他们会把济州岛上烧光的所有房屋、树木、动物,甚至空气和水都要我们赔偿,你赔偿的起吗?” 陆奥宗光说道:“至少我们可以拖延一下!” “也有道理!”林董突然说道:“我们做出巨大让步,让中华帝国开价,我们借助谈判期间,加速完成战争准备,至少也能拖延到美国驰援我们。” “不可能!”山本权兵卫先是点头,接着顿时摇头道:“中华帝国一直对我们示弱,就是在等这个机会,现在他们不会轻易跟我们和谈的,至少他们会先把帝国海军消灭,让我们这个岛国没有了依靠,那时他们或许会跟我们谈。” 炽仁亲王叹道:“早知道这是中华帝国的yīn谋,我们就应该早些完成战争准备。现在我们的长mén级战列舰和丹后级战列巡洋舰都还未完工,我们的海军根本不是中华帝国的对手。” 能久亲王说道:“但愿东乡君能够把海军平安的带回来。” 众人沉默了好一会儿,最终山本权兵卫问道:“大家表决吧!我们要不要宣战?” 当然得宣战了! 尽管所有人都心里没底,但是也不甘心再忍受中华帝国欺负他们了,同时也只有宣战。才能表决心,让美国介入。 最终。12位内阁大臣一致通过了对华宣战的决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