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0章 掌控命脉【二更】 (第2/3页)
得不卖李鸿章的面子,随后王辰浩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敛财收入许诺给他们高于原先水平的好处和收入后,他们也不愿意跟王辰浩结仇,因此率先服从王辰浩的币制改革,纷纷在各自省份内实施龙币流通法案,关闭铸币厂,停发乱七八糟的货币和票号,打击各地sī自囤积倒卖龙币的钱庄和个人。 接着,王辰浩又派出大批的特使纷纷前往南方各省,按照各省官员们的不同敛财收入,左手大棒威胁,右手送上好处,很快便瓦解了他们的联盟。 首先就是闽浙总督升允,他在得到王辰浩许诺给他价值100万龙币的帝国银行股份后,立即在浙江、福建推行龙币流通法案,关停了所有的铸币厂和票号,同时打击投机倒把的不法商人。 接着云贵总督瑞芳,四川总督李秉衡,台湾巡抚唐景崧等纷纷被说服,效仿升允开始推行龙币,同时他们也分别获得五十万到一百万龙币不等的帝国银行股份。 由于大力打击投机倒把的不法商人可以令帝国银行的股票上涨,因此出于各自利益,各省督抚们纷纷严打,并且对外国银行进行限制。 两广总督德寿见升允变卦了,大骂升允无耻的同时,也派人跟王辰浩的特使接洽,由于两广牵扯到的龙币发行量巨大,因此王辰浩许诺给德寿价值200万龙币的帝国银行股票。两百万龙币,德寿当即选择了屈服,转而支持王辰浩的货币改革。 剩下的就是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二人了,他们的态度依然是十分坚决的。王辰浩知道单单靠金钱和武力是不足以让这个两个元老级人物屈服的,于是王辰浩先拿刘坤一下手,他鼓动两江三省的新闻媒体,大肆曝光一批地方官员们的贪污**,揭发刘坤一sī自铸币,缺斤少两,滥发货币的罪行,并派出特遣队鼓动老百姓哗燥,闹得两江三省民怨沸腾,一下子就把刘坤一气得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随后,王辰浩上奏朝廷弹劾刘坤一,朝廷隧下旨让刘坤一在家养病,同时委任江苏巡抚张人骏代为行使两江总督之权。 张人骏比较识时务,当即接受了王辰浩给他的优厚条件,从而关停了两江三省的铸币F,推行龙币法案。 一个月后,全国各省就剩下了张之洞的湖广两省,王辰浩天天向朝廷上书弹劾张之洞,光绪有心想维护张之洞,拖延王辰浩的改革进程,但是由于全国各地就剩下湖广没有推行龙币了,面对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光绪最终下旨限令张之洞马上关停铸币厂,停发其他货币,推行龙币。 张之洞也是气的要命,在这方面他本以为王辰浩都不过他,岂料王辰浩特别善于制造舆论优势,结果张之洞上面被朝廷数落,下面被百姓指责不得已只要选择了让步。 王辰浩本来不打算给张之洞好处的,但是王辰浩不想跟张之洞结成死敌,因此对张之洞关停湖北铸币厂给予了200万龙币的帝国银行股票补偿。 解决了国内各省督抚们的阻力,使得龙币得以在国内正常流通并很快成为了市面上的主要流通货币。 不过,外国银行如英格兰银行、汇丰、法华银行、德意志帝国银行、俄华道胜银行,〖日〗本正金银行等依然悄悄的囤积倒卖龙币。对付他们就得跟列强们的政府谈判,因此王辰浩不得不照会各国驻华公使、领事。 对付〖日〗本王辰浩的态度非常的强硬,直接对〖日〗本提出了警告。 如果不停止非法倒卖行动,将驱逐〖日〗本所有在华银行。〖日〗本方面底气不足,〖日〗本公使林董只好向〖日〗本正金银行下达了命令停止非法买卖龙币行为。 〖日〗本是王辰浩的敌人,俄国次之。对待俄国,王辰浩的态度同样强硬。王辰浩知道中俄必有一战而且时间不会等得太久,因此同样是警告。 俄国公使库曼当即跟王辰浩吵翻了,但是俄国目前也在进行金本位制改革而且同样遭到国际金融大崭们的入侵如果不同意王辰浩的话,等到王辰浩喘过气来时,指使他的美洲银行对俄国卢布进行恶意炒作的话,那可就不利了。考虑到俄国银行对〖中〗国龙币的危害远不如美洲银行对俄国卢布的危害大,最终库曼选择了低头命令俄国银行不得在参与倒卖龙币的行动。 剩下的列强当中,王辰浩只在乎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四国。 其中德国和法国两国对王辰浩的威胁最小德国远在欧洲,没有远洋大型海军力量,所以王辰浩不怕得罪德国。 同样,法国虽然在远东有法属越南殖民地,但是法国学现在的重心放在欧洲。一方面,法国跟德国在陆上关系紧张,另一方面法国跟英国的关系却是更加紧张,法国在英吉利海峡上同英国海军的军事对持,令法国两面受敌。 同时,法国和英国在非洲大陆上的军事扩张已经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边缘,法绍达危机。 法绍达危机是1897年8月,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而在尼罗河上游的苏丹小镇法绍达发生的冲突。 1986年,法国政府派遣远征队自法属刚果东进,以实现其“2S计划…”,建立横穿非洲的法属殖民帝国。 1897年7月,法国远征队到达法绍达。英国自1882年占领埃及后,积极推行其“2C计划…”,以图建立纵贯非洲的英属殖民帝国。1897年8月,英国在征服苏丹后,一部分英军沿尼罗河南下,也到达了法绍达,同先期到达的法军相遇。 英军坚持苏丹为英国势力范围,要求法军撤离。双方相持不下,形势异常严峻。 王辰浩知道这场危机最后得以解决,愿意是法国政府考虑到自己在法绍达的兵力有限,尤其在法德对抗的形势下不宜再同英国发生冲突,遂决定对英妥协,法**队于1898年11月命令远征队撤退。1899年3月,英法两国达成协议,以尼罗河及刚果河的中心线作为双方势力范围的分界线。法绍达事件的解决,为日后英法两国的接近创造了条件。 此时,英法两国正是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法国根本无暇东顾,因此王辰浩也不害怕法国。 王辰浩向德国和法国政府提出正式抗议,要求两国制止两国银行商的不法行为,否则将给中法关系和中德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德法两国本着强国的姿态,一开始拒绝,但是王辰浩接连提出抗议,一次比一次强硬,最后威胁如果法国和德国政府不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清帝国将取消对法国和德国的最惠国待遇,并且废除法国和德国在华取得了一切利益。 法国和德国政府没想到王辰浩的态度如此强硬,于是开始正视这件事,最终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法国和德国都鉴于清帝国实力的强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