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十指相扣 (第1/2页)
一青衣太监双手捧着明黄的圣旨,一路低头,快速前行,恭敬的递给了站在一旁的高庸。 秦元敏站立中央,后面便是太后,皇上,与皇后,在这种时候,他们都变成了秦元敏的背景板,文武百官肃手站立,垂头倾听。 高庸的视线缓缓扫过下方,询问的回头望了一眼秦冕,接到点头示意后,才认真而又虔诚的打开了手里的卷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于十一年前得一皇子,因其体弱,不宜对外宣称,当日朕亲送皇子出宫,如今,大荣国运昌隆,朝纲清明,皇子身体康建,德行廉善,故,昭告天下,封秦元敏为太子,有朝一日,继承我大荣江山!” 高公公吐字清晰,声音尖利刺耳,更有那站在下首的太监一声声将圣旨的内容传递下去,是以高庸话音刚落不过片刻,下面便传来了sao动的声音。 “这秦公子如今还真是一步登天啊?” “哪里是秦公子,是太子。” “你们说他是哪位宫妃所生?” “不知道,这皇家之事啊乱着呢。” 百官在底下窃窃私语,胡惟亦沉着面色缓缓扫了一眼,手杖不轻不重的敲了下地面,却成功的让正在进行小动作的许多朝臣安静了下来。 “皇上,微臣有一事不明,不知坐在您上首的是哪位贵人?” 胡惟亦的发话在秦冕的预料之中,这本就是他亲求胡惟亦站出来的,连下两道圣旨,其中一道还牵扯到自己已经陪同先帝殉葬的母妃,秦冕总觉得有些不顺畅。 “这是....." 秦冕的眼中刚刚闪过一丝因为大典即将结束的喜色,脸色便暗了下去,了渺师太打断了他即将脱口的话。 “丞相大人竟是连本宫都不认识了吗,本宫陪同元敏出宫那么多年,再回来竟无一人识我,怎么,你们老了,记性不好了吗!" 有那聪明的百官这个时候识相的的都低垂了脑袋,笑话,先帝驾崩时秦元敏还未出生,那个时候这位传说中的太后便已经随着先帝驾崩了,怎么会变成了陪同太子出宫疗养。 尽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时间对不上,却没人一个站出来,个个都双手背后,乐的装傻,胡惟亦愣了一下,很快的接口。 “哪里,太后娘娘与往日相比容颜更胜三分,老臣却是老了,一时没有看清,还望太后娘娘莫怪。” 胡惟亦说着便跪了下去,恭敬的磕了个头,不等太后将他唤起,他的目光又移向了秦冕。 “皇上,不知太后娘娘封号?” 虽然与自己料想的不同,但是了渺师太的身份却已经被承认了,秦冕本以为没有自己的事情了,冷不丁又被胡惟亦问住了,他吭哧了好半天没有反应。 “老臣提议,太后娘娘便为孝廉太后吧,您悉心照料太子十一年,功不可没,当之无愧。" 有胡惟亦替自己解围,秦冕哪有不乐意的道理,不等了渺师太发话,便拍了桌子一锤定音。 “不愧是丞相,孝廉甚好!” 了渺师太本就不在意这些封号,看到秦冕准了,也跟着点了点头。 “丞相大人辛苦了,还不快快起来。” 这场无聊的正身大典,到这里,在坐在上位的几人眼里,就应该结束了,哪里知道胡惟亦并没有依言站起,依旧定定的跪在地上,刚欲起身的秦冕不得不将屁股放了回去,再说话是已是语气不善了。 “丞相?您这是做什么?” 秦冕眯着眼,话里带着的警告气息并没有影响胡惟亦分毫,他重重的将额头“嘭”的一声磕在地上,撞出一块青紫。 “皇上,微臣请愿,重新立后!” 胡灵玉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在这种场面下向自己泼了一盆狗血,她双手紧紧的掐着扶手,这样才能克制住自己站起来发脾气的欲望,柳眉倒竖,嘴唇微张,面目扭曲。 胡惟亦并不理会自己这句话掀起了多大的滔天巨浪,也像是丝毫没有听到胡恪谨子在自己身后小声的提醒,他再次重重的额头触地,再抬头时,已是一片血丝。 “皇上,皇后娘娘德行有亏,老臣教女无方,恳请皇上让老臣将皇后带回家中,好生教导,否则,大荣根基必定尽毁,再不留丝毫痕迹啊皇上!” 胡惟亦声泪俱下,喊到最后已是喉咙沙哑,秦元敏回头望了一眼秦冕,目带祈求,没有出声,了渺师太几乎忍不住要为胡惟亦拍掌叫好,只是秦冕的性子越激越反,只能坐在一旁,静待事情发展。 秦冕没有出声,不是不想,是因为心头发痒,五石散的药效起了,胡灵玉等了半天没有等到秦冕的反应,心里的怒火却还在不断的上涨,她猛地站了起来,发上的珍珠坠饰晃了晃,本应该是再端庄大气不过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