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长生者 (第2/2页)
力的捕杀,各地的反抗浪潮也日益猛烈,恼怒之下,他开始迁怒于四川文人,决心报复。 翌年十一月,张献忠下令各府县生员一律前往成都赴考,违令者以军法论处,于是各地士子由水路、陆路赶赴成都,集中于大悲寺。 待各地士子基本到齐,张献忠忽然以重兵包围大悲寺,将全部应试士子尽皆屠戮,人数之众多达五千余人,大悲寺一时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笔墨成丘塚,后世称之为“大悲寺屠戮士子事件”。 此一事后,我对张献忠心灰意冷,悄然挂印辞官,离川远游。 至此我才明白师傅当年所言,善恶本隔一线,世间本无绝对之善与恶,这便是无常。 几年后,内忧外患已达极致,崇祯帝自杀殉国,满清入关。 其时我已对天听一说初窥门径,大势已定,逆之不祥,便云游至九宫山附近。 不久后,清兵攻山,刘宗敏部大败,我甚惜宋献策一身术数本领,以草人替换法救下了他。 逃避清军追赶时,我以刑天亟雷阵退敌,但我毕竟修行不足,尚不到全然体会天意的阶段,招致天罚落下,幸而青冥道人出现,击偏天雷将我救下。 数年不见,青冥道人修为更见精纯,不但武艺一道堪称当时绝顶,就是道术,也难有人可匹敌。 我与他也算是患难之交,更两次蒙他相救,虽说出家人不可妄动无名,心中还是颇为感激。 谈起天下大势,青冥道人反不像他寻常那般情绪激烈,只道朝代更替,天理循环,无宋之亡国何来元,无元之败落又何来明。 听他所言,我竟有些惭愧,同为方外之人,我虽恨朝廷之****,一时间却也难以接受明亡的事实。 闲谈中,青冥道人说起,有一本六道秘闻抄,堪称修行界的秘宝,也不知是何代何人所作,上面记载了游历六道的见闻。这还算不得什么,关键是一种奇术,称之为幻空寻径,乃是移空换位的无上之术,较之道术中的缩地成寸还要神妙的多,只是颇难参透,他数年前有幸得睹,用了几年时间,才不过略窥门径,再难有尺寸之进了。
青冥道人乃是当世一等一的人物,无论武艺法术,都是除了师傅之外我所仅见,竟还有他参透不得的法术? 我不由好奇心大起,问了几句。 青冥道人演示了几手,却不肯传授,道曾答应过此书的主人,只学不传。 他越如此,我好奇心反而越重,不好当面直言,只得旁敲侧击。 青冥道人倒不再隐瞒,只道这书本是峨眉所有,当年失窃,峨嵋派无计可施,知他江湖上名头还算响,便请他帮忙找寻,他花了近三年时间,才查到这书竟是被一只修行数百年的狐妖偷去,以他道行之高,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夺了回来。峨嵋派感念他的大恩,允他观阅,只答应不外传便可。 这法术玄妙异常,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对禅道法术兴趣颇浓,有如此奇术又学不到,心痒难耐,可惜青冥道人关于法术诀窍一句不提,一时间也无法可想。 第二日,清兵大军杀到,我们只得分手,青冥道人向北,我则同宋献策一道向南。 南方尚未被清军征服,政权虽然动摇,却也算是在明朝统治之下,宋献策言下之意,在北方总是不安心。 南明同清朝战事愈紧,互有胜败,但宋献策看出各部之间无法相互统属,绝难维持,已是心如死灰,果然不久后,孙可望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吴三桂趁势率清军攻入云南,福王鲁王等前明后裔相继灭亡。 清军占领全国之后,剃发易服,激起遍地烽烟,无奈在清初高压政策之下,反抗一一被扑灭,除台湾偏安一隅仍以明自居外,大局已定。 我与扮作道士的宋献策同行,一路上倒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只宋献策看起来心灰意冷,全然没有了往日的睿智。 战乱之后,中原元气大伤,鬼狐频繁,疫病广播,我俩沿途医病驱魔,风餐露宿,偶有山贼劫道,以我的武艺尚能应付的来,总算也不寂寞。 我逐渐发现,其实鬼妖一众,也并非个个穷凶极恶,甚至远比一些阴险狡诈的凡人可爱的多。 几年过去,清朝政局渐稳,我早已绝了所谓复明念头,却未曾想宋献策重燃信心,以宗教蛊惑人心,妄图重振汉人江山。 我修为日深,已能察觉大势,但宋献策对术数学究天人,怎会犯如此错误? 总算我仍能记忆师傅临别所说,违天不祥,便同宋献策分别,独自一人云游天下。 张鳞将书页掖了一角,缓缓合上,深吸了口气。 这段文字并不太长,却足以让他目眩神驰,他说不清楚该相信还是该否定,只觉得脑中纷乱难抑,忍不住从衣袋中掏出烟来。 “烟草毕竟对身体不好。”一个声音从身后响起“何不坐下来喝一杯茶?” 张鳞吓了一跳,急转身,见一个坐着轮椅的老人,一臂倚在石桌上,正冲他笑。 ========================================================================================== 连续两个星期加班忙碌,工作甚至要带回家做,又恰逢这章不大好写,搞得这么晚才更新,对不住大家了,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多,事也多,很多都是始料不及的,希望各位理解,这章字数也不太多,不过工作已经忙完,下章尽快更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