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戏 (第1/2页)
法庭门口,一脸呆滞的犬山被一众记者围了个水泄不通。 犬山虽然是生意人,但这种场面实在是少见,面对记者们七嘴八舌的问询,显然不知所措。 一个举着话筒的记者问“犬山先生,请问您是否要对这次的火灾负上一些责任?” 犬山大睁双眼,支吾了老半天,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一旁看样子是他的律师的一个中年男子凑上前去,道:“法庭的裁决是公正的,刚才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犬山先生和这次的火灾毫无关系,是由于天热引起装修涂料发生反应而已。” 另一个记者道:“那么在筑地鱼市内抽烟,是否是违规的呢?” 那律师笑了笑“至于抽烟违规的事,和这件事是无关的,我想您的问题有些离题。” 其他记者七嘴八舌的冲了上去,场面又混乱起来。 那律师扶着犬山向外硬闯,一边道:“对不起,请让让,犬山先生非常疲倦。”那样子倒仿佛犬山是个大明星一般了。 犬山随行几人如同逃难一样钻入一辆小车,一溜烟去了。 镜头一转,对准一个年近三十的女人,看样子也是个记者,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笑容“各位观众,筑地鱼市是全日本最大的鱼货交易中心,因此这次的火灾影响非常大,关于这次的事件,请陆续观看本台的跟踪报道。我是特派记者堂本优,感谢各位收看,明天见。” 这里是新干线的候车室。赵知秋的目光从电视屏幕收回,看了看手中的报纸,报纸的第一版,以很大的篇幅对这次的事件做了报道。 单单发生火灾这件事,倒确实称的上是一件大事,但像这样把犬山上法庭的事宣扬到这么大,不用问也知道是伊藤做的手脚,包括那位极像经理人的律师,只怕也是伊藤特意请来的,意图当然是向自己表明他说到做到罢了。 昨天,赵知秋已经辞了职,并且给犬山留下500万日元,虽然说两人相处时日很短,但犬山对他很关照,如今因为自己连累的上法庭,虽然说伊藤已经答应不再为难犬山,但赵知秋内心仍然过意不去。 赵知秋甩甩头,这里的一切,已经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了,接着把那张报纸塞进垃圾筒,拎起包裹,向站台走去。 就在赵知秋搭乘的列车开动的时候,那辆载着犬山的小车拐过几个街角,停在一栋大厦的门口,犬山跟着那律师走了进去。 大厦顶层的天台,布置的同个花园没有两样,伊藤坐在一张椅子上,正全神贯注的擦着手中的武士刀。 律师和犬山走到伊藤身旁,那律师恭恭敬敬的道:“先生,事情办好了。” 伊藤嗯了一声,依然盯着那柄武士刀看,好一会才道:“做的不错,你下去吧。” 律师鞠躬应了一声,也不再和犬山说话,径自下楼去了。 犬山战战兢兢站在一旁,一句话也不敢说。 伊藤也不理他,又过了好一会才算把刀擦完,迎着阳光看了看,插回刀鞘“犬山,你演戏的本事还不错。” 犬山鞠了一躬,双手奉上一个布袋“这是赵……留下的钱。” 伊藤也不接,伸手拉开袋子翻了翻“嘿!钱真不少。既然是他给你的,你留下吧。” 犬山应了声是,支吾半天,又道:“那……那我儿子他……” “放心。”伊藤站起身踱了两步“明天你们就能团聚了,不过你最好管教好他,以后不要再犯法。” 犬山表情立时变的又惊又喜,连连鞠躬道谢。 “你要记清楚,”伊藤转过身,沉声道:“这件事如果你说出去,后果就不只是你儿子进监狱这么简单了,你明白吗?” 犬山浑身一抖,急忙连连应是,怔了一会,又道:“伊藤先生,您……您不会为难赵吧?” 伊藤眉毛一挑“这跟你无关,少说废话。” 犬山身子又是一抖,再不敢说话,只是脸上仍有担忧神色。 伊藤顿了顿,又道:“你可以走了。” 犬山应了一声,又道了声谢,这才离去。 在回家的计程车上,犬山一直在发呆,直到下车时,才喃喃的说了一句“赵,原谅我……” 时值六月中旬,北海道的气候比起本州岛倒还凉爽几分。 赵知秋到达北海道函馆时,已经过了16个小时。 一别经年,重又踏上这片土地,虽说赵知秋外表平静,但内心仍是禁不住有些激动。 和父亲生活的那个小村庄,其实并不在这里,赵知秋12岁那年,真田师傅举家搬迁到了函馆。这么做是为了重新开办道场,但其中仍有另一层意思,一方面赵知秋总往旧居跑,真田师傅担心他出些什么事;另一方面,真田诚自己觉得在赵知秋父亲失踪这件事上,自己并没有尽到一个做朋友的责任,心里也多少有些不痛快。 函馆是个港口城市,也是日本最先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可以说是北海道最富异国情调的城市了。 和东京不同,北海道的人要质朴的多,人情味也重了不少。 自己并不是日本人,这点赵知秋倒是清楚的很,但童年有一半时光在这里度过,对这里颇有眷恋之情,那也是必然的。 出站后,赵知秋伸手拦了一辆计程车,告诉司机地址,便不再说话了。 那司机是个四十来岁的矮胖男子,看起来颇为健谈,见赵知秋行李甚少,不像是外地人,但腰间挂着一个铁制水壶,一时间摸不清来路,便热情的介绍函馆一众旅游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