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异录_第五十六章 转变(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转变(1) (第1/2页)

    董存忠原本是昆仑山下一座小镇边上的一个农民的孩子。

    当时正逢香港功夫片大行其道,一部以清末民初武术名家霍元甲为名的电视连续剧风靡大江南北,不知感染了多少青年少年立志从武,以盼将来为国争光。

    他在这种氛围下长大,自然也和一众孩子一般,满心全是神奇的武术,跟着电视中似是而非的学了几招,成天跟着几个小伙伴一起比划切磋。

    说来也是缘分,这一日恰逢碧灵子下山办事,路过田间的时候,见一个小孩舞动锄头,口中呼喝连声,姿势虽然幼稚,倒也算有章有度。

    碧灵子见这孩子一本正经的模样,虽稍觉好笑,也生出几分感动来,便忍不住停下脚步指点了他几招。

    昆仑武学虽和寻常民间功夫姿势动作皆有差异,但毕竟历时悠久,乃是极强调实战能力的一派正宗道家武学。董存忠虽觉得这老道教自己的拳术和电视上的大异,仍是依着他所教的演练一遍,只觉得一趟拳打下来,说不出的舒泰痛快。也真难得他小小年纪就极有见识,猜到眼前这老道绝对身怀绝技,当即跪倒在地,要拜碧灵子为师,这番动作,却仍是从电视中学来的。

    碧灵子见只教一次,这孩子就能把一整套拳依势练出,只是两式繁琐的招数上稍有错误,记性悟心俱为上乘,也不禁心中欢喜,但昆仑武术多为古代传下来的功夫,用于正途自然能修身养性儆恶惩jianian,但用来杀人伤人,危害也着实不小。是已自来昆仑派择徒甚严,唯恐教出心术不正的弟子为祸社会。

    因此碧灵子虽然极喜欢这孩子,收徒这种事可不敢草率大意,当下便扶起董存忠,笑道:“拜师就不用了,你只要把这套拳练好,包你受用不尽。”说罢扬长而去,再不向他望上一眼。

    这番传艺却是碧灵子多了个心眼。世界各国无论哪种格斗技术,强调的都是体术,以锻炼自身身体强度为主,也就是说,以自身锻炼出爆发力、耐力等等为主。独独中国功夫强调的是内在修为,通过特有的呼吸、运气方式,修炼内在的劲力,当这种劲力通达人身诸xue,发出的力道何止千钧,不但破坏力比起寻常体术强横数以倍计,对于自身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众所周知,一般的格斗锻炼方法,虽然自身能够练到如钢似铁,但到了中老年,各种疾病便纷涌而至,比如说以霸道刚猛称雄世界拳坛的泰拳,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以这方面来说,中国武术非但不会过度造成身体的损耗,长时间的内功锻炼,更是于自身有极大好处。只不过内功修炼极耗时间,纵然你如何资质聪颖,也取不得半点巧,全靠积累。

    所谓练外不练内,到老一场空。碧灵子未传董存忠内功修炼的方法,便是担心他学了拳后胡作非为,虽然说此时董存忠尚小,真想做什么坏事,以他这般年纪也想不到,但碧灵子心血来潮教了他一套拳,将来能否再见还未可知,自也就存了防微杜渐的心思。不传他心法,说白了就是控制拳术的杀伤力,担心他学成之后胡乱动手,惹出祸事来。

    董存忠见拜师不成,心里自然失望之极,此时人心尚极为质朴,他也不懂得软磨硬泡的求碧灵子收他为徒,其实以当时形势,他若苦苦哀求,碧灵子兴许还真就答应下来。但他只是呆呆的望着碧灵子背影出了一会神,便兴高采烈的又琢磨起新学的那套拳法来。

    说来董存忠这人真谈不上有什么优点,唯一出众的便是执着,说好听了那叫毅力,难听了就是死心眼。之后几个月,每天苦练这套拳术,日常和小伙伴们打闹“切磋”,越使越觉得这套拳术奥妙异常。乡下孩子直率,打架这类事自也是家常便饭,董存忠向来内向,有不少孩子便以欺负他为乐,开始时打了几架还看不出什么,到了后来,仗着这套拳术,竟然是战无不胜,连原先学校里的霸王都被他打了个鼻青脸肿,渐渐的也就不再敢有人欺负他了。他尝到甜头,练拳练的更勤快了,不由得连带着想念起那老道士来。

    要说缘分一事,也真是奇妙。大概事隔大半年,碧灵子仍是下山办事,恰好看见了仍在田埂间练拳的董存忠。

    相比上次,董存忠的拳术大有进步,再加上实战的熏陶,竟然打的颇有章法。

    碧灵子一见,也是暗暗欢喜,要知道一个小孩子,无人督促能够持之以恒已然难得,不拘泥于招式、能够自己稍做变通更是难能可贵。

    等到董存忠一套拳打完,这才看见一旁土路上的碧灵子正笑咪咪的望着自己,当即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紧接着又冲到碧灵子身前,又磕了几个。

    这次碧灵子却不再阻拦,眼见这孩子极有学武天分,却又不善言辞,已打定主意收他为徒,便坦然受了几拜。

    如此,这师徒名分就确定了下来,碧灵子也不再藏私,认真的把昆仑派内功心法传给董存忠,怕他年幼难以理解,还特意认真解释,丹田如何凝气,内劲如何走xue等等。

    待董存忠得知这种盘坐功夫练到上层,便能如电视电影中的侠客一般飞檐走壁、举掌碎石,怎能不喜出望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