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古今武较 (第2/2页)
文悦用轻功避了开,第一轮比赛时韩文悦和李鹏飞那一场他正是叫好叫的最响亮的那个。无奈的是他所长是拳脚功夫,对于轻功这种玄之又玄的古董一点不懂,好在那一场之后他已经思索出对付韩文悦这类古代武术传人的办法,那就是以快速移动抢攻,毕竟这台子方圆也不过十来米,轻功再好也不能脱出这个范围去。 当下孙双庆猛然转身,大踏步向韩文悦冲去,中路又是简简单单一记直拳! 咏春拳拳理中,有两条极易明白,那就是中线攻防和短距精简。 中线攻防指的是无论攻击还是防守,都以对方的身体正中直线为准,物求严守这条直线。而短距精简是指无论攻击还是防御,都以最短距离和最简单的动作为主。可以说,这种拳理,正是现代技击的标准理论。 韩文悦见识广博,哪儿会让他如愿。心知刚才以太极云手防了一招,对方恐怕已有对策,当下斜滑一步,往孙双庆右边抢去,右手反掌劈向他后颈! 孙双庆身子忽的一转,左脚起直线踹向韩文悦小腹! 这一转妙在几乎和韩文悦的动作是同时进行,而这一脚则是直线。韩文悦必然先中脚后,右掌才能劈中对方。 其实以韩文悦的功力,就算硬碰硬,对方这脚也未必能踢的动他,但这毕竟是比武,并非以性命相搏,只得借挥臂之力一个筋斗翻出。 刚一落地,只感觉劲风扑面,孙双庆又逼了上来,这下却是一拳加两脚,如暴雨般毫不停歇的一阵猛攻!
韩文悦无论功力还是速度都较对方强出不少,也不再退避,凝神接招还击。 孙双庆最愁的正是韩文悦的轻功,见他肯正面交锋,精神大振,出手越来越快,脚下也不闲着,咏春拳中的小巧贴身脚法连变,当真是一招紧似一招! 韩文悦越打越是心惊,他对咏春拳了解不深,但见对方招式简洁,出手直接,只要一近身,几乎全身都是发力点。这才知咏春拳闻名世界,确实名下无虚。 两人又交手了约一盏茶工夫,韩文悦已经变得守多攻少了。 其实若论拳理,咏春拳这种立足于防身实战角度的拳术的确是极为先进的,它要求习练者的速度、力量、反应,这三项虽然也需经过锻炼,但比起古代内功动辄以十年来计进度,可是容易的太多了。 一般来说,一个再瘦弱的人,只要系统的进行健身和锻炼,最多两三年的时间,也足以成为一名有着混身肌rou的壮汉。而古代拳理,招式未必非得多么精妙,但如果没有内功为辅,连称为武林中人的资格都不够。 打个比方,练散打两年和练内功心法两年的人对打,几乎毫无悬念,铁定是练散打的厉害。但同样这两人,过十年再比,就算这位散打运动员仍能保持十年前那种旺盛的精力和暴发力,恐怕一招之间就会被对方击进医院去。 因此,单以理论方面,现代的训练方法比古代的进步的多。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的话,古代中国诸派内功、轻功、暗器等等,比之现代反倒强出甚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矛盾。 就拿韩文悦和孙双庆来做比较。韩文悦习武十多年,内力也有十多年的火候,就算普通人的拳脚再重,一接触到他,内力立生反击之力,也未必能伤的到他多少;孙双庆的寸劲虽然某些方面和内力相同,但毕竟需要一个发劲的过程,就算他能做到咏春拳中的寸劲攻防,仍然是每次都需要发劲,这和正统内功中的内息自动流转相较,高下立判。 由于现在是比武,并非以命相搏,韩文悦就等于是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对方的长处相比,但尽管如此,不少人仍然看的出,胜负只是时间问题。 ====================================================================== 分段没分好,这章字数较少.近两章加入了一些武术类知识,有真实的,也有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可能显的有些啰嗦,诸位多担待了. 风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