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异录_第四十七章 闻古思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闻古思今 (第1/2页)

    刚刚吃过早饭,众人齐去看望韩文悦,昨晚便已细细检查过,确实除了左臂算是旧伤复发之外,其它身体各处都正常。

    云帆也是少见的一夜没睡着,匆忙扒了几口饭,就领着乘风凌云赶往酒店,恰好和道真子几人碰了个正着。

    韩文悦醒来后,脑筋比起昨晚要清楚的多了,这才想起那两人话语中颇多疑点,忍不住向道真子提起,他虽见多识广,但也没听说过有九幽门这么个门派。

    道真子沉吟了一会,这才道:“倒是确实有九幽门这个门派,但已经被灭门好多年了。”

    韩文悦一怔“灭门?”

    “嗯。”静空师太接过话头,她师父水月师太辈分极长,早年就在江湖上走动,所知甚博“我也是听师父说的。”

    静空师太一说话,众人便都静了下来,包括最爱闹的云帆和王静娴在内。云帆是知道这老尼姑的师父辈分大,连道真子和恩师多吉都得礼让三分,更何况他此时也没有闹腾的心情;王静娴却是得了她几次庇护,知道这老太太为人甚好,自然而然就生出尊敬之心。

    “九幽门忽然销声匿迹,诸位可能都有耳闻,但真正原因恐怕不一定知道。”静空师太接着道。

    韩文悦历来好奇心重,忍不住问道:“这个九幽门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怎么看您们都不愿意提?”

    静空师太笑道:“看来文悦他们对这些都不了解,我就详细点说吧。”

    云帆接口道:“可惜张鳞还醉着,他对这些也挺感兴趣……”话刚说了一半,抬头见到道真子严厉的眼神,吐了吐舌头,闭上了嘴。

    “这九幽门据说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两个亲兄弟所创,这两人曾任职锦衣卫指挥使和副指挥使,以手中特殊职权大肆搜掠,积累了极大一笔财富。后来,两人无意间在皇宫内得到一本武学典籍《幽冥宝录》,借回乡省亲的时候传给了自家人。”静空师太接过王静娴端来的茶,饮了一口,接着道:“这本书记载的倒并非什么了不得的神功,大多是关于暗杀类的阴毒手段,据说对于轻功和暗器方面倒真称的上是有独到见解,但当时世道极乱,这两兄弟又算不上什么武林高手,一见之下直以为是得到了神功秘典,于是这家人自他们而下人人习武,久而久之,倒真让他们练出点名堂来。”

    光这几句开场白,已经听的王静娴等几个姑娘大感兴趣,感觉就像听故事般。韩文悦却知道,中国武术极盛是在宋朝,然后元朝渐衰,至明朝时又盛,但感觉已经类似回光返照一样,到了今天,以前任意一本寻常到极处的武学典籍,只要完整,有人会练,能练的下来,那在当世绝对算的上是一等一的高手。以此而论,那本幽冥宝录恐怕自有它独到的地方。

    果然,只听静空接下来又道:“据说这功夫练到极处,练功者就如鬼一样,行动无声无息,出手先自带了三分鬼气,寻常的正道高手,在他手下连三十招都走不出,照这样看的话,那武功倒也算是了不起的很了。”

    一提正道二字,韩文悦心里不由得又是一阵乱,原本以前听来极自然的话,不知怎的竟有些反感起来。

    静空师太却没留意到韩文悦脸上不自然的表情,续道:“到了明朝中期,这家人权势滔天,在当地也是一等的名门望族,但跟官府走的较近,动辄便与官府私通消息,捕拿良善。有些陕北的武林中人看不惯,便联合起来登门拜访,意思就是凭着众人的面子,请他们稍稍收敛一些。”

    “但这家人自认为自己帮朝廷办事,已经算上的是公门中人,哪儿会理会这些草莽。话不投机,双方当场就动起手来。”静空师太叹了口气,仿佛有些感慨“哪知这家人竟连仆役丫鬟都是一身怪异到极处的武功,据说当时到场的陕北豪杰数十人,活着逃出去的只有两个。”

    众人齐声低呼,王静娴抢着道:“后来呢?后来呢?”

    静空师太一笑,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她对这个活泼的姑娘很有好感“后来自然是引起武林震动,各门各派齐齐声讨,无奈这家人自认是公门中人,对这些一概不理。各派掌门气不过,便联合起来上门讨教,古时候讨教的意思,就是凭武功见个高下了。结果各派人马未到,就先中了伏击,这家人学的是暗杀类的阴毒功夫,背后下黑手正是他们的强项,好在这次各派师长大多在场,当场杀了几人,却仍然是仆役丫鬟之类。”

    “这么一来,双方的仇怨就结的深了。这家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创了个门派,名字就叫九幽门,公然和武林众正道门派叫板。好在这九幽门武功只传自家人,不传外姓,为祸倒也算不上太大。之后几年间,双方交锋多次,互有死伤,但正派人数众多,而这九幽门自恃好歹也是官宦世家,不肯和其它邪派联手,渐渐就处了下风。到了后来,无计可施,干脆上报朝廷,说武林中人谋反。当时正是锦衣卫如日中天的时候,天下缇骑四出,专抓武林人士,这么闹腾了一年半载,各派敢怒不敢言,这报仇的心思,也只得作罢。”

    王静娴眨眨眼睛,忽的又问道:“他们干嘛不造反啊?”

    这话一出口,众人全笑了。

    静空师太笑道:“傻丫头,历来哪儿有武林门派造反一说?这些门派哪个不是千八百年积累下来的?一造反就什么都没了。”

    王静娴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静空师太见她没问题了,继续道:“后来满族人入关,有点民族气节的豪杰都忙着反清复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