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三章 骑兵的战争 (第2/3页)
兵主力。但每次小规模遭遇战中,中国骑兵总是能很快招来援军,原来还有优势的哥萨克骑兵立刻被四面八方冲出来的中国骑兵给砍碎。如果是大部队遭遇到中国骑兵,他们则立刻掉头逃跑。好不容易抓到几只中国骑兵小分队,也什么都问不出来。 灵活中国骑兵让米哈伊洛维奇企图尽快决战的想法破灭。为了保证后勤补给的安全,那就要想办法压缩中国骑兵的活动范围。分散军队很容易被灵活的中国骑兵给个个击破,其损失惨重。加强单支出动的军队又会拉大各部队的间隙,给中国人以可趁之机。寻找中国骑兵主力位置成了米哈伊洛维奇无解的问题,三天后,灵机一动的米哈伊洛维奇派出一个师专门保护物资的运输,其它部队干脆收拢起来,以师为单位在草原上高速出击,以绝对的兵力优势一只只的将中国骑兵小队给吃掉,米哈伊洛维奇不信中国人还敢分兵。只要中国人不分兵。总有机会进行决战。 五天,五天时间里中国骑兵部队遭到了重大损失。一共损失了近三千人,还有数只连队联系不上,虽然给俄国人造成了不少于四千的伤亡,但中国骑兵军司令孛儿只斤确实坐不住了,这样一比一的交换不是他的目的。 俄国骑兵虽然有四个师,但一个师已经派去保护运输队。那双方兵力都是三个师,既然俄国人想要决战,那就战吧。孛儿只斤立刻发报袁寿山请求发动决战,袁寿山很快回电同意。因为此刻的袁寿山兵团正在进攻鄂木斯克外围城市特罗伊茨科耶。遭到了俄军顽强的抵抗进展缓慢。但鄂木斯克就在眼前,袁寿山相信只要投入装甲师能够很快攻入鄂木斯克,那在此时能够歼灭俄军的骑兵,对未来战略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但出于保险起见。袁寿山打算派出一个装甲连来支援骑兵,他相信装甲部队的出现能更快的击溃俄军,最大程度的减少我军伤亡。对于总司令的好意,孛儿只斤拒绝了。 作为成吉思汗的后裔,孛儿只斤总想恢复先祖时代的荣耀。他也曾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向先祖那样,纵横大漠。可系统学习过军事理论的孛儿只斤知道。装甲部队有着厚重的防御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与有着强大的机动力。骑兵将从过去冷兵器时代的绝对主力,逐渐变成装甲部队的护卫兵力。其实骑兵已经成为装甲部队的护卫队了,这次不就是一路掩护着装甲师过来的吗?朝廷大规模组建装甲部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未来的战场上装甲部队必将全面替代骑兵。装甲部队的出就意味着骑兵的没落,这也许将是骑兵最后一次作为**兵种之间的对抗了。双方共计六万余骑兵在草原纵意厮杀,这也是骑兵空前绝后的大规模交战了。孛儿只斤是幸运的,能够指挥骑兵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交战。孛儿只斤也是不幸运的,此战过后的骑兵将彻底沦为辅助兵种。但孛儿只斤发誓,纵然骑兵要像烟花般凋零,也要在这最后一刻爆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孛儿只斤相信,这道光芒将永远被历史记录。所以孛儿只斤拒绝了装甲部队的增援,因为这是一场只属于骑兵的战争。 孛儿只斤下令各部队向自己靠拢,同时派出小分队将俄国引导到自己的预设战场。部队各级指挥官得到命令后全部变的斗志昂扬,这可是一场将要被世界都记住的战争。 中国骑兵的变化引起了米哈伊洛维奇的警惕,这不符合中国人的战略需求。但对他而言,这可能是唯一一次彻底歼灭中国骑兵的机会。所以他选择了应战,因为他也别无选择。 孛儿只斤集结着军队缓缓后退,米哈伊洛维奇收拢着部队快速进逼。终于在6月14日傍晚,在埃别伊特湖北岸追上了中国骑兵主力。夕阳下,相隔十余里的数万大军各自下马生火造饭,孛儿只斤和米哈伊洛维奇很有默契将决战日期选在了第二天。 清凉的晨风吹过草原。还粘着露水的小草随风摇摆,整个大地呈现出如波涛般的涌动。埃别伊特湖北岸的中俄两国骑兵都已经整装完毕,人无声马不嘶,马背上的中俄骑兵同时都放弃了骑枪而是全部都举着马刀。因为骑兵的骄傲让他们更愿意通过马刀来解决骑兵间的战争。草原上如同升起一片马刀的森林,唯有那刀锋上闪动的寒光让整片草原显的格外萧瑟。万马齐喑,但马儿似乎感到了大战紧张,马蹄也不安的轻刨着脚下的草地。双方的每一位将士都知道,今天。这片草原将被鲜血覆盖。 太阳懒懒的从草原东方升起时,它将温暖的阳光无私的洒向大地。当阳光从远方滑过,当阳光照耀到两军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是谁第一声的呐喊,引爆了震天的厮杀声。双方骑兵同时催动坐骑,高举着马刀朝对方冲了过去。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蒙古骑兵纵队摆开极宽的阵势,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很宽的一条阵线向前推进。这是传自成吉思汗时代的战术,当敌对双方的部队越来越靠近时。经过仔细瞄准后向敌人投射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标枪和毒箭。然后重骑兵发起冲锋,轻骑兵便向翼侧疏开,绕向敌人的两侧和后背。完成对敌包围后,各部即从四面八方发动进攻,引起敌阵大乱,最后将敌人彻底击溃。这种包围运动是蒙古军队常用的作战方法,这也是蒙古骑兵得以纵横欧亚无敌的战术。 但是现在不行,双方的兵力大致相当而且都是骑兵,最重要的是谁也不会将六万骑兵一次性全部派上战场厮杀。但双方都派出一个师进行第一轮的交锋,没有战术只有方向。进攻进攻进攻,这是一场勇气的较量,这是一场硬碰硬的交锋。两万匹马都驮着各自的健儿迎头相向。 马儿在不停的催促下已经跑出极限速度,哥萨克骑兵呐喊着舞动着马刀冲来。蒙古骑兵却将马刀交到左手。反手从背后拿出标枪,用尽全力的投掷了出去。 铺天盖地的标枪迎头射来,哥萨克骑兵们纷纷伏倒在马脖上,高速出击的骑兵跟本无法转向,也无法减速,因为前后左右都是战友。他们只能向前冲。 “噗噗噗……”大量哥萨克骑兵或人或马中枪倒下,但后续的骑兵马不减速,从他们身上踏了过去,留下满地血泥。随后蒙古骑兵再从背后取出一条长枪,握在手上…… 远远观战米哈伊洛维奇恼羞成怒的指着中国骑兵却急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没有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