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 (第2/3页)
这个问题也产生了一些激化影响。 这些都是义和拳发展的温床,真正引发暴乱的依然是义和拳自身的邪教和愚昧想法。 根据机密局目前统计的数据,山东和河北的义和拳成员大约会有三十万左右,潜藏的暴动总数则可能达到一百七十万,随着乱民运动的持续,很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叛乱。 北平新区是河北义和拳进攻的重点,那里近五年间的辛苦建设基本被夷为废墟,死伤惨重,目前预计会有四千多人的死亡,伤者数量更多。 驻扎在霸州和北平新区的两个绿营部队早就提前逃之夭夭,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在这场暴动中,大量的乡绅和地方保守派都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让他们如刺在目的西学堂、女子学堂、公学都受到了攻击。 国内为数不多的保守官员,特别是那些仅剩的满人官员居然大为称快。 事实证明,在中国想要推动共和运动是多么遥远的事情,仅仅是一个开化运动就有太多的人在抵触着,胡楚元可以理解人们害怕变化的心态,但他无法理解这种试图用愚昧和血腥去对抗进步、开放的手段。 陈善元续道:“大人,另外还有一件事……我得单独和您汇报!” 胡楚元道:“你说!” 陈善元悄声道:“陆广荃陆大人发了一封密电过来……,如果可能,他想亲自过来和您密谈一件事!” 说着这番话,他就从秘密的将一封电报送上给胡楚元。 胡楚元将电报抽出来,发现陆广荃用的是特殊密码,国内的电报密码主要是来源于,每个汉字都根据上的数字编号、页数来确定,不过,实际在电报系统中使用的却存在四套,运用于不同的方面。 除了民用的一套,政斧公文一套,情报部门单独使用两套外,其实还有另外一套。 最后的第五套是华盟会内部使用的,也就是陆广荃使用的这一套。 机密局内部只有几个华盟会成员知道这一套密码,其中就包括了陈善元,他已经将密码解析成原文。 然而,将这封原文读完,胡楚元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让胡楚元感到惊讶,陆广荃居然提出了另外一个想法……利用义和拳运动搞一次兵变,他来负责,逼迫光绪下位,彻底将满清推倒! 按照临时宪法的规定,新军超过一个团的调动都需要胡楚元的批准,超过一个师更需要载湉的旨令,新军虽然都控制在胡楚元的手中,他却不可能将这些军队集中调往直隶地区。 现在倒是有一个好机会了。 如果想要调动外地部队进入直隶地区镇压义和拳,首选自然是新军,大量的新军一旦进入直隶,后面就可以轻易的集结起来发动大规模的兵变。 胡楚元不免有些惊讶。 他当然不希望过早的推动共和,那也未必就对他有利,对于现状,他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如果能进一步的打击满清的根基,这似乎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搞兵变……似乎太过分了点。 可是,错过了这个村似乎就失去了这个店。 胡楚元在心里权衡着利弊,毫无疑问,如果一次进入共和,过早的进入共和,那真是弊大于利。如果只是将光绪皇帝载湉软禁起来,彻底将满清逐出中国的政治世界,这就是利大于弊了。 只是撕裂开满清朝廷,他才能真正的推行开化运动。 革命。 革命其实未必是好事,但国民如果不能解放思想,那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然而,真正的问题是陆广荃搞的兵变能不能受到控制! 将陆广荃的电报看完,胡楚元和陈善元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陈善元想了想,低声道:“大人,我以为只要能控制住,那倒是可以搞的。您想啊,如今再这么搞下去,光绪皇帝在国内的声望可也是越来越高了。现在就推翻满清可不是好事,您看,光是一个开化运动就闹出这么多事,百姓和国人还是没有真正做好准备。倒不如啊,乘机将光绪皇帝给软禁了,再将所有的军权都控制大人手中,那不就是最好吗?” 说到这里,他又继续劝说道:“大人,虽然说新军大部分的师长、督军都是您一手栽培的,可您也被宪法约束着,就算是调动一个师也得要光绪皇帝的圣谕。军权这种东西,一半是在师长们手里控着,另一半就是皇帝手里,就像是虎符一扳两半,两边各一半,您至少得抓着另外一半吧?” 胡楚元心里知道是这个道理,可他并不急着说话。 这个事情真的是不好折腾啊,让陆广荃去搞兵变,万一搞出什么大事……那倒也没有什么,最怕是陆广荃赚到了,把另一半的虎符抓在手里。 军权! 现在的胡楚元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长期忽视这个问题,他已经站在了山巅,没有军权就随时会摔下去。 想来想去,胡楚元和陈善元吩咐道:“你去给段祺瑞发封电报!” 陆广荃当然值得胡楚元信任,问题是陆广荃实际上也能算是有自己的一套人马,段祺瑞则不在这些人中,段祺瑞完全是胡楚元的人,也只有胡楚元能够调动。 乘机搞兵变并非不可以,不过,完全交给陆广荃去做……那就不太妥当了。 陈善元微微点头,他心里很清楚要发一封什么样的电报。 陆广荃一直都想尽快将满人驱逐出中国的大地上,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的,陈善元当然也想,可不代表他就会毫无条件的支持陆广荃搞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