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坚强小保姆 (第2/2页)
你们厅长争光。你们下派挂职干部,不能和我们一样,在地方一干就是五年十年,你们定的是一年,干得高兴,有成就感,就要求多干一年。两年时间一混就过去了。” “所以我心里也急,巴不得这个项目半年就动工,两年以后就见成果。” “李县长的心情我们很理解,我们希望专员给我们指点一下,还有哪点不完善,我们好抓紧修改,然后请行署批准我们上报。” “你们的心情我都理解,当总不能我当着你们的面把这材料看完了,马上就答复你们呀。这也不是我一个人说算的事,我这个人还是很讲究民主的,要和其他几位主要领导通气呀。你们先回去吧,等我们商量了,该怎么办,我们按正规程序通知你们。这么样?” 还能说什么呢?二人告辞走出门来到院子里,没见贺国荣。张敬民说:“他不会走远的,会估计着时间来的,我们就在这里等等,他来了会看见我们。” 李俊说:“张县长,你对今天的谈话,有什么感受?” 张敬民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有了今天的开始,以后再见就容易一点了。” 李俊说:“除了接受训斥,还能是什么呢?” 张敬民看着地:“是呀,专员对我们的成见,不可能一时半刻就消除。” 李俊说:“我们厅长的风格就不是这样,对下级就很体贴,哪怕我们做错了,或者不听话了,他也不计较。我对我们厅长太了解了。这个项目他看准了,他会坚持不懈,贵汇这边要是还有什么阻力的话,厅长会出面的。” 张敬民说:“风格不一样的两个领导,见面和会谈会不会顺利?这个个是我担心的,所以你要事先和厅长说心里话,把问题说透了,要多说我们县里的问题,少说行署的问题,或者干脆不要提及。就说县里面存在问题,我们正在努力缓解。县里面一定要办这件事,要搞工业化,地方经济要强大,这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有条件要办这件事。水电有了,但还不够,要办火电,水火互济。”
“你说水火互济?这是个什么慨念?” 张敬民正要解释,贺国荣跑来了。说他去了《贵会文艺》编辑部,和编辑聊了一会。 李俊说:“又有文章要发表了?” 贺国荣笑说:“讨论了一下。” 李俊忽然说:“我看过你写的东西,好像都市类小说,都是老百姓的故事,家长里短得多,也有写革命故事的。” 张敬民说:“那就是生活,写生活的细节,表现特定环境里的人的精神面貌,这是现在流行的风格。” 李俊说:“你对政府工作应该也熟悉,我看你很喜欢看各类材料是,你敢不敢写写官僚主义?” 贺国荣不解地望他。 张敬民也只是笑笑。 李俊说:“像刚才领导对你那样的态度,那种呵斥,就像对待敌人。这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表现,口口声声要接近群众,关心下级,表面上说的光鲜,而实际上呢?” 贺国荣说:“我不敢。” “有什么不敢的,难道这不是生活?” 张敬民说:“生活包罗万象,也应该有官场里面的,其实不是不敢写,是还不成熟,这方面需要有功底,体会感悟一定要深刻,才写得出好的作品。” 贺国荣有感而发,说新近看到一篇官场小说,叫《七品县令和办公室主任》,作者对县里面的情况就很熟悉,一些细节县里就有发生。 李俊说:“这个名字起得怪怪的,七品县令是过去的说法,办公室主任是现在的词语,相隔怎么遥远,怎么可以扯到一起来?” 贺国荣说:“七品县令是古代的用语,但在文艺作品里确是不衰的节目,提到七品,人们就会联想到县一级领导。而且读者都喜欢先看题目,题目怪一点,新一点,他就会想看下去。平淡无奇的就不怎么很感兴趣了。” 李俊说:“要说反映官场的小说,还是那本《官场现形记》写得真,把那个时候官场的腐败乱相活灵活现表现写出来了。” 张敬民说:“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改革开放大潮汹涌的时代,这是生活的主流,反映大变革的时代,是作家的责任。” 李俊说:“可是腐败现象也不能忽视呀,忽视了就等于容忍了。” 贺国荣说:“是的,所以《七品县令和办公室主任》这样的新时代官场小说就顺应潮流出来了。” 李俊问:“知道是谁写的吗?” 贺国荣答:“是个省级以上的大作家,名声大。还要有大领导支持,他就可以写大胆一点。” 李俊说:“我支持你,你写。” 贺国荣说:“我不够格,毫无一点名气。” 张敬民说:“你支持他,他就成了县一级的大名家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