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NE:混乱的时代,混乱的世界(3) (第1/2页)
本章BGM:出自DC2的“time.will.shine” BGM地址:土豆搜索“七曜下的奇迹NE” ---------------- 黄昏,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在灾害终于结束的现在,已然成了无数学者研究的课题。 当然,因为年代久远,资料缺失——很多东西,恐怕都难以追述到真正的原貌…黄昏的真面目,也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并不影响研究者们,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普遍能够认可的结论—— 双十一黄昏事件中的“黄昏”,实际上,就是一个以蓝色战舰残骸内部还没有被完全破坏的一个(或若干个)结晶回路为中心的巨大导力能量团。 没错…一开始,只是一个单纯的向着周围不断的喷射出游离的导力能量的结晶回路,和它周围的巨大导力团而已… 接着——可能是由于蓝色战舰内部的某种物质,某种机关作祟,也可能是其他什么无法解释的原因…被喷射出游离的导力能并没有散去,而是缓缓沉积于最初的“黄昏”周围—— 然后结晶回路能源耗尽…陷入沉默——一段时间后,在导力那种无法解释的自我恢复性中,恢复能源,接着继续喷射… 这些渐渐积累起来的,被束缚在黄昏周围的大量导力能源,它们形成了“黄昏”新的嗣体…让黄昏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而扩大的“黄昏”,向外扩散的速度非但没有减缓,反而愈来愈快—— 的确,理论上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管黄昏内部的导力能量量有多大,密度又有多大——最终作为核心的结晶回路一次所释放的能量值,应该是不会变的… 所以关于这个难解的历史悬疑,研究者们给出的假设是——在超高密度的游离导力环境中,结晶回路虽然并不会将导力吸回其内部作为填充,然而恢复能源所需要的时间,将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缩短——最终无限趋向于:零。 毫无疑问,这个假设,站在今天的角度,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去证明了——其原因我们稍后再提——不过,不管假设是否正确,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的“事实”,却是确实存在的: 那就是黄昏,最终变成了一个完全没有间断地向外界喷射导力能源的“导力井喷”。 于是,在蓝色战舰残骸——姑且认为是这个原因——对“黄昏”的束缚力达到极限…也就是“黄昏”终于无法再扩大之际(这个过程具体花费了多少时间不明,但不会超过一年时间。)… 包括整个帝都在内,方圆数千塞尔矩范围内的空间,都已经变成了被白色光团——黄昏所包围的奇域。 并且,这个奇域——经过人们最终反向计算,推测在极限情况下,每秒向它的周围释放的导力能量总值为: 四千八百六十五万EP。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每秒钟,黄昏都能够提供让人手一支战术导力器,总数超过40万人的军队即使挥霍也够用的导力能量… 听起来的确很美好——假如能够把这份能量进行控制并投以使用…这种完全可以说破坏逻辑性的现象,恐怕就算能令人类科技水平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进步,也不无可能把? ——倘若是那样,“双十一黄昏”就不会被认为是天灾…某个年轻的狮子王,也不会被认为是恶魔——而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圣贤了也说不定… 现实没有那么天真。 因为——尽管普遍认为,大气中游离的导力能量并不会对人类造成任何负面的影响…那也只是在“正常的浓度”情况下。 由于游离导力的易发散性等等性质——这个“正常的浓度”,大概最多只有零点零几EP每立方亚矩吧? 那么,设想一下,假如这种能量的浓度达到了10万倍…百万倍…千万倍呢?! 假如每立方亚矩含有的导力能量值,庞大到1000EP…10000EP….100000EP呢!? ——就连水喝多了都会有不适反应的人类,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会完全无事吗? 的确,假如按照当时教会的说法——“导力是女神的馈赠”云云…那么它自然不应该会对人类有什么危害才对。 不得不说——这种侥幸的想法,正是之后的惨祸,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的原因(至少是之一)。 一开始,是黄昏所囊括的区域,和周围彻底失去了联系。 然后,在所有人都还没有在意的情况下,好似西北荒漠中的沙尘暴,又如北方雪原中的冰风暴一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