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内心之戏说金庸心理学_第二十一章、理事迥异、理事圆融、理事不二(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理事迥异、理事圆融、理事不二(三) (第1/2页)

    六哥:“我大致上理解这个理事不二的意思。但就像你说的,只是表面上的理解,不能证到。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啊。虽然我很确信那里有一座山,但是终归是看不清,也没有亲自攀登上去。很难学以致用”。

    我:“这很正常,理事不二是极高的境界。你能大致理解已经很不容易了。关键在于,绝大多数人在理解世间万相的时候,总是有一个二元对立的心态。把一切分成对错善恶、冷热美丑等等。这都是第六识,也就是意识心造成的种种分别妄想,其实都不过是假象”。

    六哥:“这个我能理解一部分。比如说叫我六哥也好、叫我丁某也好、叫我真名也好,指的都是我本人,毫无分别。

    至于美丑更是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以身高腿长肤白为美;而长颈族,会用铜环把脖子拉长;唇盘族在嘴唇上镶入石盘,以此为美,我们就万万欣赏不了。而我们眼中的美女对他们也没有吸引力。人类以为冷的温度,企鹅会以为热。都不过是以人类主观的标准去分别的,并不是真理。

    但你说对错善恶没区别,这我无法接受,这不是混淆是非吗。你老帖里写过善恶不二,但我不喜欢。我是嫉恶如仇的人,错就是错,恶就是恶,不能含糊”。

    我:“你看,你首先就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一个理论正确与否,不可能取决于你是否喜欢。这不是用主观歪曲客观吗,一旦用主观色彩去理解客观,得出的结论就必然是错误的”。

    六哥:“你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你刚说过,一切都没有分别。然后你又分主观客观,又分正确和错误”。

    我:“你好好想一想。刚才你说过,叫你六哥,或者丁某,是没有分别的。那么扩大了来讲。其实无论叫你什么都没有分别。你母亲还可能叫你臭小子,你父亲可能叫你兔崽子,你老婆叫你老公,都没有分别,名相都是虚幻。

    但在事相上,为了不让你心理混乱,必须还得有个称呼,不能乱叫。你父亲不能管你叫老公,你的领导不能管你叫兔崽子。否则你接受不了,也会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别人听见也会不舒服啊。我说主观客观、正确错误,那只是假名。为了让你明白道理,不得不这样称呼区分。

    好比说,我教你开车。明知道油门和刹车只是一个假名,如果当初命名的时候两者对调,那么现在我们所有人都会把油门叫刹车,把刹车叫油门。

    但为了让你不在以后的驾驶过程中犯错误,我就必须把油门叫油门、刹车叫刹车,红灯叫红灯、绿灯叫绿灯,不能随意调换。否则你就彻底糊涂了。

    用世俗名词讲道理,这是事相上的权宜之计。这就像圣经开始肯定没有中文版,但为了让中国人明白,必须翻译成中文。又好比医生的处方本来是简写,只有内部人能看懂。但为了要普通人也能看明白,就得一笔一划的写。

    所以,我说的一切名词、概念,从本质上说都不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为了适应你的认知体系而借用的”。

    六哥:“好好,这个我理解了。我看你怎么能用实例说明善恶不二,老帖里面的内容我也没时间细读,你简单点说,我印象可能会更深一些”。

    我:“好啊,咱们就说两位历史人物,岳飞、袁崇焕,两人的事迹有相似之处,都是为国为民精忠报国,最后惨死收场。袁崇焕更惨一些,岳飞受到了百姓的爱戴,而袁崇焕被凌迟后又被当时的京城百姓分食其rou。细节就不讨论了,两人的经历大体可以概括成一句话,精忠报国后蒙冤而死。

    主流观点自然是弘扬其忠君爱国的精神,两人是民族英雄也基本没有争议。这当然就是常理的善。

    但这其中也同样有恶的存在,只要拓展了时空来看即可发现。我就不说什么他们的抗争阻碍民族融合的话了,这种观点毫无新意了。反对这种观点的人也很多,其实也不过是在理和事上双方各执一偏而已。

    我只谈史实对后世人心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可以做到杀身成仁的英雄,而是以自己利益为先的常人。那么历史上面对危难挺身而出的英雄,大多最后落得冤屈惨死的下场。你想想,普通人会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感悟,当然会认为凡是英雄都没有好下场。所以明哲保身的人越来越多,世道人心越来越冷漠,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那么假如历朝历代的英雄人物,都能如郭子仪一般,资兼文武,忠智俱备,不但战场上少有败绩,官场上也能几度起落后亦可平安收场。而不是为了名节、原则,不懂妥协迂回,得罪上级,招致惨败。这样的话,面对危难愿意挺身而出的人,一定会略多一些。这就是岳、袁二人的善里面暗藏的恶”。

    六哥:“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一个人做英雄还是叛徒,那是自己选择的,和历史人物什么关系”。

    我:“你好好想一下,一个人的三观是怎么形成的?一个人的言行,尤其是在重大事件面前的抉择,是不是由他的三观决定的?

    一个人的三观,是由他一切所见所闻,包括了社会对他的教育,加上一部分自己思考建立起来的。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自己思考和推敲的比重占的很小,不容易全面、客观的考虑问题。所以会直接从所见所闻中简单的提取某种观点,再加上每个人都有的私心。很容易变成利己主义。

    所以他会选择性的注意,历史事件中、现实生活中,好人没好报的例子来安慰自己。在潜意识或表意识中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你看不自私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再有一点,民族英雄往往会被拿出来煽动情绪,以便统治者利用民众来发动战争,对其他国家、民族加以理直气壮的屠杀。自古以来以大义之名造下大恶的例子多不胜数,比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极端信仰、错误的使命感等等。

    这些所谓的大义,民众如果不能智慧地加以鉴别,在别有用心的人煽动之下,就会变成他们的炮灰。远的不说,二战时德意日征兵的时候,用的不就是这些大义来蛊惑煽动嘛”。

    六哥:“按照你的意思,汉jianian叛徒都得怪岳飞和袁崇焕之类的人吗”?

    我:“当然不是。意志坚韧,三观正确的人,他们会从岳飞和袁崇焕的例子中得到相反的感悟。他们会认为,坚守自己的道,杀身成仁,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很光荣的事。这样的人在遇到危难时,就会挺身而出,这就是善的一面。

    同样一件事,善人会从中看到善,恶人会从中看到恶。

    但是从整个时空看来,并没有客观不变的善和恶。所谓善恶,不过是人类出于自身的角度去衡量,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比如说成吉思汗,你说他是屠夫,也有人支持。说他是民族英雄,也有人支持”。

    六哥:“你一会儿说善恶不二,一会儿又说有善恶两面。你到底能不能自圆其说”?

    我:“我说有善有恶,是从世俗道理层面去衡量。说善恶不二是从天道因果的高度来讲,两者并不矛盾。

    好比说,动物学家研究动物的习性和小孩子观察动物的习性,得到的结论绝不会一样。

    动物学家完全从理性出发,不代入情感。对于他来说,外来的一群蚂蚁杀光了原住地的蚂蚁;狮子吃了一只羚羊;狮子被毒蛇咬死;死后又被秃鹫吃掉等等等等,不过都是动物本能支配下的,为了生存而做出的行为。没有哪一方是善或者是恶。

    只有小孩子代入了情感,才会说羊是可怜的,豺狼虎豹是恶毒的。同情弱者是人类的本能嘛。有这个本能的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人类会把自己代入弱者的角色,因为害怕自己被强者侵害,所以会可怜同情弱者而厌恶强者。

    而只有少部分真正善良智慧的人,才能去除这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