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2 蒙南防梅西?NO! (第3/3页)
天才的
因此,梅西把弗格森将安德森派来盯防自己看成了是弗格森和蒙南对自己的瞧不起! 梅西能够年纪轻轻就在球星云集的巴塞罗那混出名堂,自然不会是那种头脑简单的人。他虽然被曼联队的“轻视”给激怒了,但却不会完全丧失冷静。 当然,冷静并不代表他不渴望向对手证明自己的实力,证明他们“轻视”自己是一个多大的错误! 面对虎头虎脑的安德森,梅西想都没想就选择了自己突破。 刚好埃托奥的插上帮助梅西拉开了一个中路的空当。 看出了梅西突破的意图,安德森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对于弗格森将梅西交给他来防守,他可是看做弗爵爷对自己的重用的。这个年轻人不希望自己辜负头儿的信任! 然而有的人注定了只能成为场上的配角,安德森虽然能够成为一届世青赛的主角,但是在这样的顶级对抗当中,他只有配角的命。 对于梅西来说,足球早已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他一旦下定决心突破,很少有人能够从他脚下将皮球带走。 在梅西连续的几个晃动之后,安德森的重心就被晃开了。 梅西佯装将球趟向右边,但几乎是同一时刻的一个扣球又将球踢向了左边,安德森再想将丢失的重心重新调整回来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看着梅西与自己擦身而过! “梅西轻松的突破了安德森的防守!他的下一步动作是什么呢?” 由于曼联队今天下定决心死守了,因此他们今天后场的防守收缩的很紧,这对一般的人来说,如果选择突破的话无异于将皮球送给曼联人。但是梅西却不同,身材矮小,重心很低,同时控球技术已经熟练到一种极致。即便是很狭小的空间他仍然能够从中窜过! 再又晃开了补防过来地卡里克之后,梅西直接一脚低射将皮球从曼联队禁区内的人缝中穿向了球门。 好在范德萨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并没有被身前的人群挡住视线,再加上站位极佳,直接一个侧扑将梅西那脚力道并不是非常大的射门揽入了怀中! “梅西的突破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难道弗格森真的没有打算让莫纳去盯防梅西吗?他应该清楚梅西对于巴萨来说意味着什么吧?” 弗格森当然清楚梅西对于巴萨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小罗彻底失宠之后,梅西就是诺坎普的新国王。虽然他现在并没有正式登基,但是已经没有人怀疑这个结局了。 但弗格森同样清楚巴萨是一支什么样的球队!本赛季,在梅西光芒四射地现下,巴萨那行云流水的配合被掩盖了。 外界都说曼联和巴萨的对抗是整体与个人的对抗,但弗格森知道,如果他真的认为巴萨是梅西一个人的球队,而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他身上地话,自己是一定会吃亏的。巴萨的几个中场哪一个不是拥有着出色地得分能力的?还有猎豹埃托奥!他可一直都是个危险分子。 因此,他才会让蒙南负责整体的中路防守,然后将梅西交给其他球员来对付。 这样似乎看起来解放了梅西,威胁大增,但是总比让巴萨整体流动起来要好。 从场边里杰卡尔德那紧皱的眉头并没有因为梅西刚才那次精彩突破而松开就可以看出,经验老到地弗格森的确在战术上胜了年轻的里杰卡尔德一筹! 因为里杰卡尔德赛前正是准备拿梅西来作为幌子,为其他的球员创造机会,从而取得胜利。毕竟梅西只是刚刚伤愈,荷兰人并不想把所有的担子都放在这个不满211岁的年轻人身上。 在弗格森这么一布置战术之后,里杰卡尔德地如意算盘就算是彻底打错了。 因此,里杰卡尔德只能寄希望于梅西的个人挥能够拯救球队了。 遗憾地是,这一幕并没有生。 梅西的确具有以一挑N地实力,弗格森甚至从来就不认为梅西当年的那次连过五人地进球时偶然,而坚定的认为是阿根廷人出色技术的完美体现。 但是梅西毕竟是重伤初愈,况且你真当曼联的后防线是那些西甲普通球队可以相比的? 都说曼联队本赛季在度过了赛季初的“1比义”时期之后就掀起了进攻狂潮。 连续五场四球的大胜更是将曼联队中前场四重奏的攻击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不少人都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无论是赛季初的“1比义”还是随后频频出现的,5比C。这些比分都是包含着两个部分的。那就是进球数和丢球数! 1比5比进攻端比起来或许差了不少,但是在防守端效果确实一样的,那就是没有丢球,或说零封对手! 可以说,曼联队从“1比义”到进攻狂潮之间的攻击力是有着起伏的。但他们的防守却是非常顽强而稳定的。 本赛季曼联联赛仅仅失了22个球就是明证,在崇尚进攻的英超联赛保持一个赛季场均丢球只有近半个丢球是多难做到的? 原本,凭借着巴萨的华丽中前场,是有希望在正常的对抗中轰开曼联的球门的。 但很不幸的,他们队中伤兵满营,梅西和亨利都是有着轻伤,这无疑影响了他们的攻击力,再加上弗格森放下了所谓的面子在客场打起了死守,更重要的是,曼联队开场仅仅1分多钟就收获了一个关键的客场进球。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影响着本赛季风雨飘摇的巴塞罗那队的挥! 因此,在上半场比赛结束的时候,比分是比1。 而在里杰卡尔德中场做出了调整,下半场先后换上了亨利和博杨等攻击手之后,比分仍然没有被改变。 的比分保持到了终场,弗格森和他的球队心满意足的带着一场胜利离开了诺坎普。 留下的只有梅西被提前换下场无奈和诺坎普球场的一片骂声,不过谁在意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