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章 连山并归藏天书 十三位同是一体 (第2/3页)
下最为厚黑的权谋家,可他们若想凌驾于权势的最高峰上,显然又都并不具备十全的资格,势必要拥立一位能够“振臂一挥,应者云集”的人来充当马首。 正衡此前只先入为主地认为,具备这一资格的人,就只有那个末代的皇帝而已,可直到此时才明白原来他们还别有计划,打算另起一个炉灶,拥立那个叫沐什么的人鱼成为清朝的第十三位皇帝? 正衡自己都被这个发现吓了一跳,不过随之很快平静下来,心想权谋家们虽然敢作敢为,可显然过分高估了他们所具备的实力——军统就不说了,虽说让人闻之色变,可只不过是个特务机构而已,并不具备有任何军政实权,至于川岛芳子说穿了不过是一个曾经受惠于日本的扶持,很快就要被定罪的女间谍而已,尚且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之中,又能有多大的本事比其她曾经的日本主子掀起更为巨大的风浪? 想到这里,正衡忍不住自鼻孔里发出一声不屑的轻哼,不言自明地阐述了他的看法。对于张克易其人,正衡从一早的怀疑,到后来的敬佩,及至此时却只能将他视为和韩四视为同类了。 张三链子既然是那个人鱼的家奴,而今他的儿子更是全盘筹划了东陵盗宝的事件,难怪他会出现在这里,并且否认他是被人囚禁的了,正衡只怪自己百密一疏,先入为主地相信了他,这下可好,先前自己致力于隐藏的底牌,都在这三言两语的交谈中被对方看了个清清楚楚。事已至此,他也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了,自从一踏进这间屋子起,自己的命运似乎就已经注定,不过额外探听到了这许多秘密,始终也算是不虚此行,接下来就看张克易等人要如何发号施令地对付自己了。 正衡做好了必死的打算,神情越发轻松起来,可张克易却仍旧不动声色,顾自地继续说: “大清朝将会出现十三位皇帝,这是上天早就注定的事情。当年我父亲被沐公子从东陵中救出的时候,也对此并不信以为真,直到接受了沐公子赠送的两本天书,这才从中窥探出了一些门道。只是无奈高人行事终究不是世俗之人能够加以预测,前朝国势日衰,正应了《连山》《归藏》中对于天下大势的推演,可沐公子却对承袭帝位中兴天下一事并不热衷,没过多久就辞别了我的父亲自此就了无音信了。一晃数十年过去了,我也是直到最近才从卦象中窥探出他人就在崇岛上……” 张克易说到动容处,花白的眉毛都随之颤抖了几下,可正衡却并不买账,撇撇嘴道:“都什么时代了,竟然还有人像你一样抱有如此愚忠的思想,真可谓是食古不化。你说的那个什么沐公子,就算是当年追随前朝太祖皇帝打下江山十三近身侍卫之一,也没有必须要当皇帝的说法,不然哪天另外十二个侍卫要是跳出来,都要争当皇帝的话,那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了嘛……” 张克易摇摇头,道:“年轻人,你怎么还不明白,大清朝的前十二位皇帝,正是由十二个侍卫依次充当,只不过唯独少了沐公子继承大统,这才会引发外族入侵,社稷不保的局面,如果再这样下去,非但中原之国仍会饱受战乱的侵袭,甚至整个世界都有可能会随之覆灭,你可别不当回事,还记得那根能让人变成丧尸的卷轴么?想想吧,如果他的亮光照射在全世界的土地上,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正衡听张克易说了一通,却只记住了最前面的一句,即清朝的十二位皇帝,都是由人鱼侍卫充当? 这个说法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吧,虽然正衡在心中仍旧无法接受,前朝的创立者努尔哈赤的人鱼身份的猜测,可那毕竟还有相关的证据加以佐证,但张克易新近提出的这个观点,不但完全是无稽之谈,甚至都不符合史实的记载。 要知道,顺治、康熙以及末代的宣统皇帝,都在年少时就继承了帝位,以小到五六岁的年纪,安坐于朝堂内的群臣面前,可那十三个人鱼侍卫都该是成年人的模样,或许能够有人冒充其他几位皇帝,却怎么都无法做到返老还童,以小孩子的面目示人吧?更何况就算努尔哈赤就是人鱼所说的哈赤族长,一旦在陆地上取得了政权,他也应该将皇帝的宝座传给自己的直系后代才对,没有让手下的侍卫去“轮流坐庄”的道理…… 正衡忽然想到,张克易是说十二位皇帝都由近身侍卫充当,却没把哈赤计算在内,这么说来,努尔哈赤的这位清朝的奠基之人并不是那个哈赤族长? 正衡的脑袋里充满了疑问,直到现在他才意识到,事情远超过先前预想的那般简单。先前他曾怀疑过军统和川岛芳子相勾结,后来又觉得张克易的行为古怪,可此时再看,即便是他们这些叱咤风云一般的人物,也都只是充当了别人的马前卒而已,而躲在幕后的那个人鱼,即便不是整件事情的谋划者也势必是一切谜团的根源所在…… 最让正衡捉摸不透的是,张克易既然和韩四等人站在同样的阵线之上,为何又有完全不同的处事态度?韩四一直表现得讳莫如深,张克易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个人一个充当黑脸,一个充当白脸,如果不是事先存有默契,那这其中又有什么猫腻? 正衡一时间全然没了应对的主意,面对如此多的疑问,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向张克易提出,正犹豫间,却听张克易话锋一转继续道: “觉得奇怪吗?很多事情在固有的思维下,确实比较难以理解,毕竟人的智慧存有局限,对于未知的世界,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如此这般,好像将所有事都尽数掌握了一样,亦即所谓的‘无知者无所畏惧’的终极体现。殊不知天下之大,远不是人类所能够轻易窥探,即便是诸如《连山》《归藏》的天书,也只是提供了一把开启未知领域的钥匙而已,并且还不是在每个人手中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