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人_地热能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热能源 (第3/4页)

要存在于干热岩层中,可以通过钻井将它们引出。

    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老的技术现在依然富有生命力,新技术业已成熟,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在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地热能是天生就储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使用,也可根据需要提供使用。

    地热能的利用自古时候起人们就已将低温地热资源用于浴池和空间供热,近来还应用于温室、热力泵和某些热处理过程的供热。在商业应用方面,利用干燥的过热蒸汽和高温水发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利用中等温度(100℃)水通过双流体循环发电设备发电,在过去的10年中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该技术现在已经成熟。地热热泵技术后来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由于这些技术的进展,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较快的发展,也使许多国家的经济上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潜力明显增加。从长远观点来看,研究从干燥的岩石中和从地热增压资源及岩浆资源中提取有用能的有效方法,可进一步增加地热能的应用潜力。地热能的勘探和提取技术依赖于石油工业的经验,但为了适应地热资源的特殊性(例如资源的高温环境和高盐度)要求,这些经验和技术必须进行改进。地热资源的勘探和提取费用在总的能源费用中zhan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成熟技术通过联合国有关部门(联合国培训研究所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艰苦努力,已成功地推广到发展中国家

    {转载自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

    概况

    一、地热资源概念

    地热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条件下,地壳内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中的热能量和地热流体中的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

    地热资源按其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可以分为水热型、干热岩型和地压型地热资源;其中水热型地热资源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蒸汽型和热水型地热资源。

    各种类型地热资源,均要通过一定程序的地热地质勘查研究工作,才能查明地热资源数量、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开发后的地质环境变化情况。从技术经济角度,目前地热资源勘查的深度可达到地表以下5000m,其中2000m以浅为经济型地热资源,2000m至5000m为亚经济型地热资源。资源总量为;可供高温发电的约5800MW以上,可供中低温直接利用的约2000亿吨标煤当量以上。总量上我国是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

    二、成生与分布

    地热资源的成生与地球岩石圈板块发生、发展、演化及其相伴的地壳热状态、热历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更新世以来构造应力场、热动力场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全球地质构造观点来看,大于150℃的高温地热资源带主要出现在地壳表层各大板块的边缘,如板块的碰撞带,板块开裂部位和现代裂谷带。小于150℃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则分布于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断陷谷和坳陷盆地地区。

    地热资源赋存在一定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明显的矿产资源属性,因而对地热资源要实行开发和保护并重的科学原则。

    三、成因类型

    根据地热资源成因,我国地热资源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表4-1。

    表4-1中国地热资源成因类型

    成因类型热储温度代表性地热田

    现(近)代火山型高温台湾大屯,云南腾冲热海

    岩浆型高温西藏羊八井、羊易

    断裂型中温广东邓屋、东山湖,福建福州、漳州,湖南灰汤

    断陷盆地型中低温京、津、冀、鲁西、昆明、西安、临汾、运城

    坳陷盆地型中低温四川、贵州等省分布的地热田

    1.现(近)代火山型

    现(近)代火山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大屯火山区和云南西部腾冲火山区。腾冲火山高温地热区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台湾大屯火山高温地热区属于太平洋岛弧之一环,是欧亚板块与菲律宾小板块碰撞的产物。在台湾已探到293℃高温地热流体,并在靖水建有装机3MW地热试验电站。

    2.岩浆型

    在现代大陆板块碰撞边界附近,埋藏在地表以下6─10km,隐伏着众多的高温岩浆,成为高温地热资源的热源。如在我国西藏南部高温地热田,均沿雅鲁藏布江即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出露,就是这种成生模式的较典型的代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在井深1500─2000m处,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羊易地热田ZK203孔,在井深380m处,探获204℃高温地热流体。

    3.断裂型

    主要分布在板块内侧基岩隆起区或远离板块边界由断裂形成的断层谷地、山间盆地,如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以及福建、广东等。这类地热资源的成生和分布主要受活动性的断裂构造控制,热田面积一般几平方公里,甚至小于1平方公里。热储温度以中温为主,个别也有高温,单个地热田热能潜力不大,但点多面广。

    4.断陷、坳陷盆地型

    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巨型断陷、坳陷盆地之内,如华北盆地、松辽盆地、江汉盆地等。地热资源主要受盆地内部断块凸起或褶皱隆起控制,该类地热源的热储层常常具有多层性、面状分布的特点,单个地热田的面积较大,几十平方公里,甚至几百平方公里,地热资源潜力大,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四、温度分级与规模分类

    根据地热勘查国家标准GB11615─89规定,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级,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见表4-2、4-3)。

    地热资源的开发潜力主要体现在具体地热田的规模大小。

    表4-2地热资源温度分级

    温度分级温度t界限℃主要用途

    高温t≥150发电、烘干

    中温90≤t<150工业利用、烘干、发电、制冷

    热水60≤t<90采暖、工艺流程

    温热水40≤t<60医疗、洗浴、温室

    温水25≤t<40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工

    表4-3地热资源规模分类

    高温地热田中、低温地热田

    能利用年限能利用年限

    电能(兆瓦)

    计算年限计算年限

    电能(兆瓦)

    大型>5030>50100

    中型10-503010-50100

    小型<1030<10100

    资源储量与分布

    通过地质调查,证明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其中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在2000亿吨标准煤当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