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 决胜军 (第1/2页)
东渭桥。 就在李愬的洞房花烛夜,李晟向德宗辞行,星夜赶回长安东渭桥的大营。 第二天中午李晟回到大营,马上让人去找归属于自己节制的镇国军节度使(治华州,今陕西华县)骆元光和商州节度使(治商州,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尚可孤来自己的帅帐商议收复长安。 李晟说道:“昨日在梁州听到最新战报,在河北战场上,昭义军和恒冀军在贝州大胜朱滔,此战幽州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朱滔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幽州,目前河朔地区的恒冀军、义武军、魏博镇、淄青镇已经合力将朱滔困死在幽州;中原战场上因为江西镇和镇海军已经北渡大江,李希烈占据的沿江重镇都已经被夺了回来,加上李抱真已率领昭义军南下中原,李希烈不得不放弃洛阳,将一部分兵力调往江北稳定战局。” 骆元光说道:“听了元帅所讲的河北和中原战局,那长安城内的叛贼岂不是已经陷入孤立无援了吗?我军既无后顾之忧,完全可以乘机收复长安。” 李晟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蒙朝廷信赖,陛下已经将收复长安的主攻任务交给本帅,本帅昨日在梁州与浑瑊元帅做了分工,二位将军和本帅所辖之五万兵马主攻长安,浑瑊元帅率领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原邠宁节度使杜希全已病故)和盐州刺史戴休颜共三万人马负责肃清咸阳以西那些已经投降叛军的州县,防止他们派兵援助长安城内的叛军。” 尚可孤刚要张口请战,骆元光却抢着说道:“末将愿带镇国军做先锋攻打长安。” 李晟笑着说道:“骆将军稍安勿躁,且听本帅慢慢道来。长安乃是帝都,抛开城高池深这些困难不说,但就居民百姓而言,强攻将给他们造成多大的损失?再说长安城里坊星罗棋布,如果叛军持强弓硬弩占据里坊与我军巷战,我军和百姓的伤亡都会很大,用硬拼的方法攻打长安,即便我军最终获胜,长安也会变为一片废墟。所以,我们不能用人命去硬拼。” 二位将军听了有些晕了,攻城战历来都是强攻,除非守将主动投降才可以避免百姓和房舍受到损失。可朱泚是不可能献城投降的,因为他犯得是谋逆的死罪,不灭九族已经是天恩浩荡了,他现在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每多扛一天就能多活一天。 李晟看到了二位将军脸上的疑惑,继续说道:“除去守着城门的三万叛军,剩余的约三万泾源叛军主力都驻扎在皇宫北面的禁苑之中,只要我们能攻入光泰门,叛军的气焰必然受到打击。且禁苑宫墙低矮,我军可以捣破禁苑宫墙与叛军决战,大军一入禁苑,叛军必定士气全无,我军即便不能在禁苑全歼他们,残敌见大势已去,也会放弃抵抗逃离长安。” 尚可孤听了点头说道:“如此战法,确实能将光复长安过程中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但是,光泰门我们如何才能攻下。” 骆元光起身说道:“元帅,请让末将带兵去攻打光泰门。” 李晟笑着摇摇头说道:“据斥候探知,驻守光泰门的叛军乃是尚将军的手下败将张庭芝和李希倩(李希烈的弟弟),骆将军攻光泰门非首选,本帅认为让尚将军去更合适。” 骆元光正色说道:“元帅这是小看我吗?尚将军当初在蓝田不过是凭地形之利才小胜叛军而已。据我所知,张庭芝和李希倩完全是因为对蓝田地形不熟、盲目冒进才被尚将军偷袭成功的,再说此战叛军只损失了几百人,两个叛将心中甚是不服,早就扬言日后再见到尚将军,要连本带利的将损失讨回来。” 李晟说道:“骆将军所言不虚,正因为两个贼将在蓝田输的很窝囊,所以才会耿耿于怀,心中惦记着要找尚将军报仇雪恨。光泰门紧邻禁苑和皇宫,叛军防守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要想拿下光泰门只能智取。尚将军只要出现在光泰门外,张庭芝和李希倩必然想一雪前耻,肯定会出城来攻打尚将军,我们派精兵事先埋伏在光泰门外的米仓村,趁叛军出城的机会,伺机夺了光泰门岂不是更好吗?” 骆元光此时才恍然大悟,拍着脑门说道:“是末将粗鲁无知,让元帅和尚将军见笑了。” 尚可孤也是此时才明白李晟的意图,说道:“元帅妙计,如此一来,光复长安可期了。” 李晟刚要继续说下去,听到帐外亲兵急报:“报----朔方节度副使唐朝臣将军带二千骑兵来助战,目前正在大营外等候。” 李晟一听唐朝臣的名字,大喜道:“天助我也,光泰门唾手可得了!二位将军快随本帅去迎接。” 两位将军一听也十分高兴,因为唐朝臣带的朔方骑兵不仅作战勇猛,关键是他们的战马都是草原良种,脚力迅猛,正是快速夺取光泰门的保证,于是立即随李晟一起到营门去迎接唐朝臣。 唐朝臣风尘仆仆的从洛阳赶到东渭桥,他在路上就不断激励手下士卒们,无论李怀光如何做,身为朔方军将士,永远不能忘记朔方军忠君报国的优良传统。他不仅这么激励士卒,自己心中也暗暗憋了一口气,李怀光虽未像朱泚、李希烈那样公开叛逆,但是却在朝廷最需要朔方军的时候拥兵自重甚至割据一方,这严重背弃了朔方军的传统,自己必须用行动来为朔方军正名。所以,他带领着手下这二千朔方骑兵,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赶到了东渭桥。 李晟亲自带着尚可孤和骆元光来迎接唐朝臣,这令唐朝臣心中十分感动,因为李晟作为元帅,不仅仅是三军统帅,还代表着朝廷,他这么做就是让唐朝臣放心,朝廷对唐朝臣和他手下的朔方军士卒都是深信不疑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