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_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义灭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义灭亲 (第2/2页)

帅就是随口说了句玩笑,自古临阵只有增加粮饷,哪有大敌当前削减士兵粮饷的?既然朝廷当下困难,那就等日后收复长安再让陛下补发吧。咱们还是说说吐蕃这件事。”李怀光岔开话题继续说道:“本帅认为朝吐蕃借兵有三个弊端,第一是收复京城以后,吐蕃一定会向当年回纥帮助收复洛阳那样纵兵大掠;第二是吐蕃如果立了功,肯定要求朝廷厚赏,长安已遭叛军抢掠,国库如洗,从哪里给吐蕃人筹集赏钱呢;第三是吐蕃临阵之时,一定先观望,我军胜,他们就来分功,我军败,他们很可能见风使舵取悦叛军,吐蕃人一向jianian诈贪婪,根本不值得信任。所以,本帅绝对不会给吐蕃人写什么保证书,如果一定要写,就让卢杞这种jianian佞去写吧,本帅才不背这个骂名。”

    李怀光关于吐蕃人这段话说的大义凛然,不仅让李晟心中暗暗赞许。陆贽听了心中也同意李怀光的观点,但是嘴上却说道:“二万吐蕃军如今驻扎在邠州,元帅这番话说的不错,可是下官奉旨而来,元帅说这些让下官如何回复陛下?”

    李怀光站起身轻蔑地说道:“你们这些朝官整日侍候在陛下身边却不能为朝廷驱除jianian佞小人,难道不觉得羞耻吗?学士除了写写画画还有什么能耐?本帅还有军务在身,恕不奉陪了!”说完,理也不理陆贽,转身就向帐外走去。

    ……

    陆贽回到奉天,将李怀光的意思禀告了德宗。

    德宗听李怀光不仅不同意给吐蕃人承诺,反而趁自己需要仰仗他光复长安之机逼迫自己杀掉卢杞等人,心中十分恼怒,看了看俱文珍,说道:“去把先生找来。”

    陆贽趁等待李泌到来的间隙,又将李晟的担心和建议说了一遍,听的德宗不知道到底该不该相信李晟的判断。

    不一会,李泌随俱文珍走了进来。德宗就让陆贽将此行面见李晟和李怀光的情况又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先生听了这些,有什么建议给朕?”

    李泌说道:“陛下,如今朝廷对李怀光颇有依仗,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很难说服他率兵出击。况且,宰相卢杞等人这些年把持朝政,在施政、用人、抚民方面确实阴阳失调,令朝内百官不满,天下万民怨怼,如果陛下还要保全他们,轻则会影响平定叛乱收复长安,重则使天下离心,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当今陛下播迁在外,民心不安,孰轻孰重,还请陛下三思。”

    德宗听了李泌的话,心中十分不忍地说道:“朕为了社稷可以外贬宰相,但是让朕用宰相的人头去换取李怀光的满意,朕万万做不到。”

    陆贽一听德宗已经同意外贬卢杞,马上说道:“陛下可以不杀宰相,但是必须杀掉白志贞等人来给李怀光一个交代。”

    德宗摇头说到:“其他几人确实有罪,但是罪不至死呀。况且他们忠心追随朕来到奉天,都是定难功臣,朕当初都没杀他们,此时更没有杀他们的道理呀。”

    李泌站在边上不动声色的听着德宗的话,但是心里却替德宗至今还看不出这几人的jianian诈谄媚而感到悲哀。

    俱文珍的脑袋此时在飞快的转动着,看情形让德宗杀宰相卢杞是不可能的,而杀白志贞等人德宗也不舍得。如果自己此时大义灭亲,建议德宗杀掉自己的属下翟文秀来应付李怀光,自己能不能从中获益呢?经过简单的权衡,俱文珍觉得牺牲翟文秀能让德宗明显觉得自己顾全大局,在后宫没有私党,而且还能让外臣觉得自己无私心,一心为朝廷。即便什么都得不到,但是自己并没有损失,至少替德宗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想到这,俱文珍跪倒说道:“陛下,如今朝廷还指望着李怀光能尽速收复长安,不可再优柔寡断了。老奴不敢妄议几位朝臣,但是翟文秀一向恃宠不法,老奴一直怀疑他与京兆尹王翃一起贪墨朝廷犒赏泾源军的赏赐才引发了泾原兵变。老奴恳请陛下降旨杀掉翟文秀这个内宫败类,给李怀光一个交代。”

    德宗没想到俱文珍居然会这么体贴自己的难处,心中十分感动,不由得说道:“朕知道俱总管的一片忠心,容朕再考虑考虑。”

    俱文珍的举动也出乎李泌的意料,心中不由得暗想:此人倒真是能揣摩陛下的心理,他到底是为了朝廷还是隐藏着更深的意图呢?

    陆贽虽然吃惊,但是觉得俱文珍的办法不失为目前能说服德宗的最适当办法,马上说道:“是啊,陛下,再不能犹豫不决了,俱总管这么建议,也是以大局为重,朝廷还需要李怀光尽速收复长安啊!”

    德宗心里也知道俱文珍的办法是目前能保全这几个大臣的最小代价,权衡再三才艰难地说到:“学士可以去拟旨,卢杞贬为新州(今广东省肇庆市新兴县)司马,白志贞为恩州(今广东恩平市)司马,赵赞为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司马,内侍翟文秀,恃宠不法,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