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_第三十三章 商界怪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商界怪才 (第2/2页)

你为商界奇才,本王也很佩服。因此想看看你能不能帮本王打理一下财务。别看本王在人前是风风光光的亲王,但是你也看到了,这么大的王府,开销太大,上上下下几百张嘴都得吃饭,而本王又不善于理财,光凭着朝廷给的用度,本王这日子过的比一般的京官还要拮据。”

    这世上都用对弈高手来形容一个人的思维迅速并且缜密,别人走一步,他至少能想到十步以后,窦乂就是商场中的高手。(谈到对弈顺便讲一个小笑话,曾经看过一部港台剧,两个高手下象棋,执黑的那人沉思良久才走了开局的第一步棋---拱卒,而执红棋的高手竟然仿佛看到了绝世杀招一样无法破解,直接认输。)窦乂当然明白舒王是想让自己为他谋利,他无法拒绝,因为拒绝就意味着自己必须离开长安商界,如果想留在长安,就必须投靠在舒王的门下,毕竟舒王这块金子招牌能让窦乂在长安如鱼得水。于是窦乂马上说道:“承蒙殿下抬爱,小人不胜荣幸。”

    窦乂的决定早在舒王的计算之中,毕竟背靠自己这棵大树好乘凉,舒王大笑着说道:“窦乂呀,本王先给你十万缗的本金,以后你看到什么生意,只管大胆去做,有困难就告诉我,本王帮你去疏通各个关节。”

    “既然王爷这么说了,小人正好有一个生意想请王爷帮忙,如果王爷能促成这笔生意,王爷的本金都不用出就可获利数十万贯。”

    舒王一听,眼睛瞪得如牛眼一般,惊讶地问道:“天下有这么好的生意?快说给本王听听,什么困难尽管说,一切皆由本王一力承担。”

    “现在长安城的柴炭生意都是由户部管理,他们按时收购民间的散碎柴炭,这样不仅周期长,而且小炭农烧炭的规模小、柴炭的品质也没有保证。小人早有一个自己改良的制炭棒方法,小人称之为‘法烛’,用新方法制出的法烛火力旺、耐用,最关键是成本低,所以小人想请王爷跟户部打个招呼,由小人供应户部柴炭。朝廷的柴炭生意不仅价格高,而且需求量大,如果王爷能把这个生意交给小人去做,小人保证王爷的一年之内能获三十万贯以上的利润。”

    舒王听了心中想,这户部侍郎赵赞专管这件事,而赵赞又是丑鬼卢杞的人,自己出面肯定不行,但是这钱还必须要赚,看来只能想办法让父皇直接下旨了,于是说道:“明日你给我府上送一车你制出的法烛,其他的你就不用管了。”

    ………

    窦乂的法烛送来了,确实和民间的炭不一样。民间烧炭都是用各种木头截成段放到炭窑里点燃,到一定火候就用泥土把炭窑密封起来与外界隔绝,等到几天以后火自然熄灭了,木头就变成了木炭。烧好的木炭重量比木柴轻了很多,在以后使用过程中,木炭比木柴更容易燃烧,而且几乎没有烟。但是用这种方法烧出的木炭很难保证成品的长短粗细,一车炭看上去总是不整齐。窦乂不知是用什么方法制出的法烛,他送来的法烛都是长二尺、粗三寸的圆炭棒,整整齐齐的。舒王掌握了使用方法后,算准可以进宫探望韦贵妃的日期,用一个木盒装了法烛进宫了。

    ……

    长安的早春夜里还是很冷的,但是蓬莱殿内却格外温暖。

    因为天气冷,德宗本来不想去后宫的任何一个妃子处,但是俱文珍却说韦贵妃早就派人请陛下到蓬莱殿去吃“古董羹”(古董羹,唐代也称为暖锅,现代的火锅),德宗一听来了食欲,于是起驾蓬莱殿。

    一进蓬莱殿,香气和热气以及韦贵妃的热情扑面而来。

    …….

    第二天,紫宸殿。

    德宗在议完政事以后,对着户部侍郎赵赞说道:“赵爱卿,舒王最近给贵妃买了一些新炭叫法烛,比你们户部现在供应的炭好很多,规格一致、使用时间长、炭温还高,听说是舒王府的下人在西市附近的窦家店买的,朝廷以后的炭就从窦家店采买吧。”

    赵赞一听陛下指定了炭行,暗想自己又断了一笔财路,心中不免有些痛,但是嘴上却高声答道:“遵旨,臣即刻就去办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