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_第二十四章 绑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绑票 (第2/2页)

河南省三门峡),迎接助我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的回纥兵。可是,野蛮的回纥人竟然对我大唐太子出言不逊,极尽羞辱不说,还打死了太子的亲信韦少华等人。从此,太子和回纥的仇就算结下了。加上后来回纥在攻下东都洛阳后大肆jianianyin劫掠,杀死万余百姓,然后又纵火把繁华的东都焚为一片废墟。正因为这些原因,太子就把回纥人作为仇敌。登基后立即制定了和吐蕃、战回纥的国策,支持你们吐蕃去侵占回纥的领土。再者说,安史之乱后我大唐内部藩镇割据,现在的天子自登基那天起,就没有过君临天下的感觉,天子政令能有一半的藩镇服从就不错了。如今的大唐连自己内部的藩镇都不能使之臣服,又哪有能力去侵犯你们吐蕃?如果韦大人胆敢冒然对吐蕃挑衅生事,是否如老夫所说的那样会自动送死呢?”

    尚杰赞听了点头表示同意,继续问道:“那如果韦大人趁我们现在专注于在西域作战,执意要孤注一掷呢?”

    “国相大人怎么如此不放心韦大人呢?即便如国相所言,韦大人执意挑动两国战争,他攻入吐蕃境内需要多少兵力呢?依老夫看至少需要十万精兵才可能有所斩获,否则就是以卵击石,可实际上韦大人能指挥的兵力最大也不过两万余人。如果要进攻吐蕃就要征兵,可是这种违抗皇命的行为本身就是死罪,又有哪个百姓愿意放弃安稳的生活冒死罪而主动去战场送死呢?纵使凑够了十万大军,这临时拼凑的军队又有什么战力呢?国相也知道西川四面环山,尤其是西面,从西川进犯吐蕃需一路仰攻,且山高路窄,易守难攻,根本无法展开兵力,连军粮是否能运上去都是未知,到时候不用你们发兵俯冲下来,我**就会自乱阵脚。另外,我想贵国即便再专注于西域战场,也不会连戍边的军人都抽调光了吧。吐蕃境内的城堡全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坚城,如果韦大人逆天而动,不要说占到便宜,能全身而退就是上苍眷顾了。何况一旦你们从南诏发兵,韦大人的军队全部都陷于崇山峻岭之中无法回援,那岂不是将西川拱手送给贵国了吗?”

    听了李泌于情于理的分析,尚杰赞心里不得不承认韦皋根本就没有进攻吐蕃的可能。于是缓缓地问道:“那韦大人为什么刚到西川任职,就开始改变前任的现状开始招兵买马,甚至对我们吐蕃商人严加盘查,他种种不友善的行为,难免让我们吐蕃有所怀疑。”

    “据我所知,前任张延赏大人是在蜀川平定兵祸之后,临危受命入主西川,主要任务是拯救劫后余生的百姓于水火,既是救难,他先要保证百姓能够活下来,然后接下来就是恢复蜀川的经济。一场持续几个月的战乱,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平复所受的损伤,而这期间绝对不能再生波澜。正是因为大唐和吐蕃有了互不侵犯的清水盟约,所以我大唐天子相信你们吐蕃,相信你们不会乘人之危而对大唐趁火打劫,并允许张大人把边防军务先缓一缓,专心致志的恢复民生。而你们吐蕃确实也遵守了盟约,对此我大唐天子每每和众臣提及此事,都称赞贵国信守承诺,叮嘱各位边将不得做出任何破坏两国盟约的挑衅行为,否则将严加惩处。张延赏大人正因为坚决执行了大唐天子的国策,没有穷兵黩武,边境安宁了,他才能专心恢复和发展蜀川的经济,因此受到天子青睐,从而拔擢其赴京入主中枢。而新任的韦大人入川接手的是一个已经恢复了元气的蜀川,既然经济上已经恢复了,那就要把前些年因为发展经济而欠下的军备补上。按照兵部规定的员额补齐兵士这也是他分内之事,否则兵部会说他吃空额军饷,这可是一条大罪;这些年整个大唐的战马几乎没有补充,西川的马军已经成了一个摆设,马军手里居然连一匹能上战场的合格战马都没有,甚至西川兵马使邢泚大人的坐骑都是一匹瘸马,故而韦大人为了补充战马,高价收购吐蕃的马匹,这对吐蕃牧民也是一件好事啊;至于对吐蕃商人严加盘查,国相大人此次入川想必也亲眼见到了,贵国的商人各个都携带着兵器入境,给我大唐的百姓带来了极为不安的感觉,为了消除百姓误解,稳定民心,韦大人才要求商人入境检查,把携带的武器暂为保管,出境时再行发还。如果大唐的商人到贵国去经商也携带兵器,恐怕贵国就不是这种做法了吧?不知我这样说国相大人是否满意,如果这些还不能消除国相大人的疑虑,莫非国相大人和贵国只是希望自己的边境兵强马壮、防守严密,而我大唐边境这里却不许设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