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海上霸主_第117章 暗算(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7章 暗算(上) (第1/2页)

    其实,以定海军现在的实力,还不能撬动天下。所以,现在谈支持谁上位,反对谁上位还为时过早。刘致远将景王到访之事放到了一边,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埋头于霸海这项前程无忧的事业中去。

    装了十五天船,六千桶货物全部装完。刘致远也没有食言,最终还是把严绍庭和王直交给了徐渭。至于朝廷那些官员如何用王直向朝廷请功,他是不管的。

    “起程,回迎君港。”

    出海两个多月,虽然几经波折,最终还是满载而回。刘致远一声令下,起锚回家了。

    对面一艘官船上,几个朝廷官员正在密议。

    “大人,要发动突袭吗?”徐渭向胡宗宪问道。

    “任大人,比之对方的战船,我们的战船的功能如何?”胡宗宪沉思了一会,突然向坐在下首的一位官员问道。

    “我们的新战船由于载重量很有限,船上又不能安放神威大炮,火力主要靠使用抬枪与火铳。在正面交战中,只怕敌不过对方的铁甲战舰。”那位官员说道。

    那位官员姓任名环,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现任苏州府同知。四十多岁的模样,身个高壮,又生得英俊,肤色白净,素有“白面郎君”之称。如果你认为他是一个文弱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

    任环,字应乾,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生,山西长治人。他自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少年时代又拜师学武。为了磨练毅力,锻炼体魄,任环常随师傅爬山涉水,去家乡附近的太行山深处旅行,广交朋友,还练出一身武艺。善击剑又精骑射,文武兼备在明朝众多进士当中,那是相当少见的。

    而且,任环熟悉战船制造,他受命在太湖洞庭东山建起船厂,打造了40艘战船。这些战船的船头船尾蒙上熟铜皮,以防以后在战斗中受到倭寇的火攻。这种战船备有双帆提高航速,还在船尾加建木飞轮,行驶时由几名强壮的水手轮班踩飞轮。

    这些战船是为了抗倭战斗而建造的,对付小股乘坐小船的倭寇时尤为有效,平日又可用以江湖上巡弋及运送军民。只可惜,这些船支太小,上面装不了火炮,用他们来对付巨型战舰——定远号,那真是风萧萧兮易水寒。任环当然自知不足,所以并不支持出战。

    “夜间发动偷袭,或者可以得获全胜。现在王直已入我手,倭寇不足为患,不日可平。定海军有贪狼之志,是朝廷劲敌,我们不可再放任其发展了。”徐渭说道。

    “先生,你近距离参观过敌船,你认为我们有几成胜算?”胡宗宪向徐渭问道。

    “如果战术得当,有七成胜算。”

    “以属下之见,我们的胜算为零,最好不要出战。”这时戚继光不得不插话了,因为他是武将,这仗要由他带兵上阵。而徐渭一介书生,只在幕后指指点点,胜败对他影响不大,他怎么说都行。可是,戚继光可不想带着部下白白送死。

    “咱们有上百条战船在附近埋伏,怎么会没有胜算?戚大人如此说法,未免是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徐渭不以为然地说道。

    “你们觉得有胜算,这一仗你们去打吧。本官这一次要抗命不出战了,战后有什么处罚,我一个人担着就是。”戚继光说完,一甩手就出了议事厅。

    “这个戚老虎,越来越放肆了。”徐渭看着戚继光的背影,说道:“大人,在下觉得戚继光此人与定海军交往过密,不可重用,应调往他处。”

    “上次把俞大猷发配到了广东,现在再把戚继光发配走,本部手下就无虎将了。”胡宗宪摇头苦笑。

    “不能用的人,留在身边亦是无用。”徐渭说道,上次把俞大猷排挤到广东去的时候,就是他这个狗头军师的主意。现在,他又想把戚继光弄走。

    其实,徐渭之所以不容于俞大猷以及戚继光二人,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将领都是前任东南总督张经的人。俞大猷还与张经是同一战线上的人,而戚继光,张经是最早的举荐人。另外,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是武将,他们自然只认兵部的人。他们能与兵部有老长官张经合作愉快,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新来的胡总督出身御史,靠投机钻营发家。这些久经战阵的武将,自然是看不起这种文人。别看俞大猷和戚继光平时看似还听胡宗宪的命令,其实私底下多有怨恨。

    这样的人,早点打发走早点省心。徐渭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才不断地游说胡宗宪打压这两个人。

    胡宗宪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他自己的底太烂,投靠严党再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