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泰_第一百九十三章 达成默契(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达成默契(上) (第3/3页)

答着李泰的问题:“虽然不能说是无价之宝,但也

    李泰的两个问题虽然很简单,却让杜正伦彻底的明白了他的心思,叹息一声后,缓缓的说道:“其实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了,不过眼下是非常时期,我总不能因为别人尽心的招待我,而去找麻烦吧。而我只是安抚使,殿下才是巡察使,这种事情也不归我管啊。所以就在这里一边耐心的欣赏“书圣,的字,一边等殿下的到来了。”

    杜正伦的话虽然没有说透,但已经是很明白了。这是你李泰的事情,和我无关。我不会越权处理,但也不会为他们说情,殿下自己看着

    李泰要的就是杜正伦的这个态度,同样来自长安,又同样是李世民的心腹,两人在这个问题上若是产生了纠纷,那就难办了。杜正伦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这些事情我不会管,也不想管。

    李泰心里也怕杜正伦对他掣肘,现在见到杜正伦的态度小心中一阵轻松,叹息道:“这不是一幅字画,而是民脂民膏啊。”

    “那也不一定吧!”杜正伦笑着说道:“这个河南府刺史可是名门之后,家底可不是殷实,而是大富。”

    “哦?”李泰对此表示疑问,转头问道:“这个河南府的刺夹还有什么来头吗?”

    杜正伦话中的意思就是让李泰明白这个河南府刺史的来历,见到李泰问,笑着为他解惑:“殿下,这个河南府刺史姓郑。来自山东郑家。虽然不是郑家的族长,但也是正备八本的郑家嫡系,此人以年纪不足五旬而坐到刺史的官位,可不是一般之人。”

    李泰轻蔑的一笑:“崔、卢、李、郑、王,这“五姓七家。又能如何,他们不还是自称为大唐臣民吗?因为他们声誉好,家教严才被世左称道,若是有了不法之徒更当严惩。让名声臭了容易,想建立好名声拆是很难,既然是饱读诗书的世家名门,他们七家更应该克己奉公才

    李泰说的不客气,但心中却是渐生警惧,这河南府附近算得上是郑家的势力范围。而眼下正是世家大族声望欲隆的时候,处理起来李泰心中自然会小心谨慎。

    李泰手指虚点房间内的各种装饰,耻笑道:“我还真的想去问问郑家的家主,让他看看这个刺史府的奢华。这难道就是一贯以书香门第自居的郑家门风?”

    杜正伦他判断不出来针对郑家是李泰自己的主意,还是李世民的交代,毕竟谁都知道。李世民对这些世家大族已经是忍耐够了。他的老眼一眯:“这要看和谁比较了,若是和老夫比较,当然是够奢华的了,若是和殿下比较。恐怕”

    李泰瞥了他一眼,反驳道:“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我的这份奢华是从何而来吗?您老想护着郑家也不必拿我说事吧。”

    “我可没有护着郑家的意思,也就是随便一说,殿下不要误解。”杜正伦解释了一句之后,也是一声长叹:“要说这点上我还是真的佩服殿下小小的年纪就会未雨绸缪,当年没人会想到你能将和你最亲近的侍女送出宫去,要说起来,你我还是在那个时候相识的。”

    “在看看现在,你在长安的两处产业不说是日进斗金吧小也差不多。这还不算。长安中能够日进斗金的大户人家多的是。我佩服的是殿下这个钱赚的轻松,赚的应该,您赚的都是那些有钱人的钱,而不是录削穷苦百姓。所以我认为,殿下再奢华别人也说不出来什么。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这点上老夫是真的佩服您。”

    李泰嘿嘿一笑。摆手道:“杜侍郎,咱们可不能胡说啊。你口中的两处产业可不是我的,而是人家乔家的,您老千万不要按在我的头上上,这口黑锅太大了,我身子瘦小可背不动。倘若那一天有御史参合我以皇子身份参与商贾之事,告我一个于民夺利。我先说好了,真到了那一天,我一定会找你算账的。”

    杜正伦不以为然的一笑:“好好好,殿平,我不说了,你就继续藏着掖着吧,你去问问,这事情满长安又谁不知道?要说不是您的产业,您为什么一怒砸“文记。呢?”

    看到李泰要和他解释,他摆摆手示意李泰不用说话:“殿下,您不用和我解释。要解释去和御史以及满长安的人解释去。老夫这里只有钦佩,而没有别的想法。要说起来,老夫也是爱财的。谁不想金银满屋,不过是老夫没有殿下的本事,只能守着几倾田地度日了。虽然说不能大富,但也足够温饱,这样老夫已经知足了。”

    杜正伦说的客气,而且还不让李泰解释,想了一下,李泰也就不做这个掩耳盗铃的事了。两处产业的收入大部分都被嫣儿送到了越王府,事实已经是如此了,再如何解释与掩盖都是苍白无力的。何况别人的想法是他控制不了的,他的身份在明面上摆着,只要他死不承认,也没人能拿他怎么样。更不会有人想怎么样他。

    杜正伦心里对这个来此郑家的河南府刺史也是有意见的,李泰是没见到人,没有给李泰一个直接的观感,但杜正伦却是见到了,而且给他的印象还不怎么样。

    见杜正伦就是一副恭敬的属下的神情,但隐埋在恭敬之下的桀骜和高傲却瞒不过当了一辈子官的杜正伦。只不过杜正伦在表面上不说而已。

    当时迎接杜正伦的仪式的十分浩大的,讲究排场是杜正伦给这位郑刺史下的第一个,评价。要说讲究官仪官风,杜正伦还能理解,但一个刺史府中的奢华程度过了他这个中书侍郎的家里,就让他眉头紧皱了。

    和李泰的想法一样,他也认为郑家可能在仕途人脉上给予这个河南府刺史帮助,但要说在钱财上也是一样供其挥霍,杜正伦就不敢相信了。毫无疑问这份奢华是建立在搜刮地皮的挤出之上的。

    杜正伦是满心的不满,却没有作,笑呵呵的应付着郑刺史,却不料大头在后头。也不知道这个郑刺史从哪里打听到的他喜欢名人字画,于是捧着王羲之的一副字就要送给他。

    杜正伦怎么敢接?连番推辞之后,这位刺史将画挂在了他房间的墙上,美其名曰作为装饰让杜正伦欣赏。人家郑刺史在自己的府中装饰房间。杜正伦想要反对也说不出口啊。

    面对早晚请安。嘘寒问暖就的郑刺史,杜正伦百般无奈之下将他打出去赈济灾民去了,这才得了几天安稳。

    如今李泰来了,杜正伦不用想也知道,这个郑刺史很快就会回来,有心提醒一下李泰。却又想到,身份尊贵出身后宫的李泰什么样的奢华没见过,那个郑刺史的贿赔未必能被李泰看在眼里。何况李泰风评也不是贪图财物之人。

    想到这里杜正伦放下心来,一心的和李泰谈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