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十九 胜利女神,和平女神(二十一) (第1/2页)
钓鱼台传奇之九十九九十九 胜利女神,和平女神(二十一) 诸葛亮默默地思考着这句话:“孙策送到袁术去的那块玉玺,铭文正是‘既寿恒昌’。” 诸葛亮是何其聪明的人物,他立刻意识到孙策家中可能有两块玉玺,而且铭文不一样,一块既然是‘既寿恒昌’,另一块一定是‘既寿永昌’。 但是聪明的诸葛亮是不会把他的猜测对任何人说出来的,特别是对正在兴头上的主公刘备说。 那么这块玉山美玉的传奇经历是怎样的?我们简要叙述一下。 袁术得到‘传国玉玺’一一玉山美玉之后,当然也看到玉玺上的铭文“既寿恒昌”,是与传说中的“既寿永昌”不一样。 我们知道袁术是出身于世代的高官世家,所以对传国玉玺的传说是很熟悉的。 袁术却认为这块玉玺是真的。 袁术认为那些把传国玉玺的形状特征描绘给其他人听的人,其实他自己并不可能见到过传国玉玺。 自秦朝丞相李斯把和氏璧琢磨成传国玉玺之后,这个象征国家之正统权利的国之重器,只有极少的几个最高权力者拥有者能见到传国玉玺。而这几个人是不会把传国玉玺的信息传出去的。 传说流传几百年,必然会出现以讹传讹,如果一块玉玺与传说一模一样,那么是伪造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有人要伪造传国玉玺,则会力图做得与传说中的真品一模一样,不可能会出现明显错别字,故意让人识破的事情。 所以袁术认为,与传说略有不同,有所谓“错误或瑕疵”的玉玺,恰恰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至于孙策,袁术认为当时孙策是个正在忙于征战的有勇无谋的半头青,他没有时间与精力,更没有头脑会想到要去伪造传国玉玺。 袁术对曹cao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是十分嫉恨的。为了与曹cao抗衡,当袁术拥有了传国玉玺之后,袁术立即宣布自己登基作皇帝。 本来袁术拥有传国玉玺就已经是“怀璧其罪”了,而袁术公然宣布自己登基成为皇帝,就得到公认的僭越之罪,大逆不道,于是成为全国诸侯讨伐的目标。 这时的袁术才深感传国玉玺的烫手。可是袁术非常爱这块传国玉玺,他准备了一块伪传国玉玺,而且是按照传说中公认的铭文“既寿永昌”刻的。他打算在一个适当的时机,退下皇帝的名号,同时把这块伪传国玉玺交出去,瞒天过海,使自己重新一身轻。 袁术把玉山美玉时时带在身边,而那块伪传国玉玺则交他的妻子冯夫人收藏。 袁术此时如丧家之犬,走投无路,在离寿春十里路的地方,要吃的没吃的,暑热,想喝一口蜂蜜水都无法实现。 袁术仰天大吼道:“天哪!我袁术竟然走到这种地步吗?!” 袁术突然喷出一口血。 袁术看到自己的大口鲜血,惊呆了,连退两步。 冯氏(袁术妻)连忙上去扶住袁术。 袁术看着冯氏,从腰间取出一个红布包。 冯氏一手扶着袁术,一手去接袁术手上的红布包。 此时袁术的口中的鲜血如同大开的水龙头一样的涌出。 冯氏把淋满袁术鲜血的红布包交给身边的一个小厮,自己扶着袁术躺在椅子上。 冯氏对小厮说道:“王休,快给皇上磕头,要叫父皇。皇上是你的亲生父亲!” 王休(小厮)被突然的变故惊呆了,他麻木地跪下磕头叫道:“父皇!父皇!” 袁术此时吐完血,头脑清醒了,他看着手上拿着红布包的王休说道:“好,好!快走!快走!走得越远越好。” 袁术死去。 冯氏对王休说道:“你母亲是自小随我的陪嫁丫鬟,我们亲如姐妹。把你母亲嫁出去,是为了给皇上留下一支民间血脉。现在只有这些碎银子,你赶快走,越远越好。那个红布包是国宝,绝对不可让任何人知道。快走!马上就走!” 王休提着血淋淋的红布包跑走了。 第二天,袁胤(袁术的堂弟,被袁术任命为丹阳太守)听闻噩耗,急急带领一些亲信赶来料理后事。 袁胤带领小队人马,护送袁术的灵柩,穿着丧服的袁术的妻子冯氏,及子女走在路上。 他们要去庐江投奔庐江太守刘勋。 一支小队武装部队从后面急驰赶来。 徐璆(被曹cao征召为廷尉。此时曹cao挟汉献帝迁都许昌。徐璆要去许昌赴任,中途被袁术挟持,要授予徐璆上公之位,徐璆不应)趁袁术死后,树倒猢狲散之机,追击袁胤这支治丧队伍)大声喝道:“袁逆残贼,还不俯首就擒!” 袁胤说道:“此处只有妇孺老幼,并无贼寇。廷尉大人,我们愿献上全部财物,只求老幼平安。” 徐璆喝道:“胡说!我乃堂堂大汉廷尉,岂是打家劫舍的强盗,稀罕你的财物?我今天就是要铲除袁逆残贼。” 袁胤说道:“廷尉大人,得饶人时且饶人。如果大人一定要赶尽杀绝,袁胤也只得血拼到底了。” 其实现在双方都是小股的护卫部队,实力在伯仲之间,只不过袁胤还要照顾老弱妇幼罢了。 双方立刻剑拔弩张,恶战一触即发。 冯氏走上前来,款款说道:“且慢!奴家知道廷尉大人需要什么。” 冯氏解开外衣,露出挂在玉颈上的一个红布包,她指着红布包说道:“如果廷尉大人一定要赶尽杀绝,奴家就只能玉碎了。如果廷尉大人放过奴家一家人,奴家愿将此物献与廷尉大人。愿得廷尉大人一声金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