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事半功倍 (第2/2页)
位故交李靖兄弟。本公子只好拜托小柱子你,代替本公子为红姑娘引路去见李靖。” “二,二公子,你,你言重了。您,您的这个吩咐,小,小的一定把红姑娘带到,您放心处理繁忙的公务去便是,小的不会让二公子您面上无光的。小的办事,二公子您把心揣进肚子里便是。”家丁小柱子,听到自家二公子非常罕见地对他如此的好言好语,一时半会儿的功夫,竟然让他不知所措起来。待他怔了片刻后,缓过神来,躬身拱着手,嗫嚅着答应道。 得了李世民的吩咐后,家丁小柱子,见到红拂女一副心急如焚的样子,赶紧点着头哈着腰,在前方带着路,把红拂女以及侍候在左右的丫鬟青儿和红儿,一路引领着她们向着李靖所在的住处的方向行去。站定在原地的李世民,目送着她们这一行四人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他的视线里之后,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捶胸顿足了一番后,向着自己的住处大步行去。 接下来的这几日,李世民便安排他的四弟李元霸,带着他写好的“招贤纳士”的布告,以及李渊的亲笔信,带上十几个身手不凡的兵丁,骑着十几匹快马,在三日的光景之内,探访便了山西境内大大小小十余个府县,并把李世民所写的布告和李渊的亲笔信都转交给了当地的府县大人。 于是乎,在整个山西境内,立马刮起了一股“用钱粮换官职”的风来。不过,这些手中握着钱粮的地主老财们,想破天也没有想到,他们所用真金白银和颗颗饱满的粮食,所换来的官职,在官府的常设机构里根本就不存在。但是,听说这是当今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唐国公的二公子李世民,他可是担任着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御书房的四品官职,这也是以前他们从未听闻过的官衔,却真实地存在着。
这个布告的杜撰者恰巧就是如今风光无限的李世民本人,又有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的官印,不得不由那些自以为见多识广而又深谙世事的地主老财们,对于布告之上所罗列的那五个等级的各种员深信不疑。由此可见,他们李家在山西的威望可见一斑。 官瘾一旦犯起来,就如同吸食大yan和鸦pian,即便你是想戒也是戒不掉的。而且,自古以来,把人的等次分为以“士农工商”而论。虽然地主老财们,他们最不济也是家产万贯,最低有良田几百亩,有三进三出的大宅子,有妻妾成群的女人,富甲一方的人在山西也大有人在。以至于在清朝时,晋商几乎成为了当时整个中国商人最有典型和代表性的一支地域性的商人集群。 而话又说回来,在当世,只要你是商人,即便你富可敌国,也是被一个家徒四壁的清苦百姓瞧不起的。尤其是在秉承着“君子固穷”的读书人那里,更是把经商之人视为洪水猛兽。 因此,现如今,随着李世民所在整个山西境内的十余个大大的府县张贴的“招贤纳士”的告示,让处在社会等级低垂的商贾们见到了高人一等的希望。他们积极踊跃的程度,大大地超过了地主们。 又过了七日的功夫,从各地呈报上来的情况来看,李世民粗略估计了一下,加上太原府从参加评比者缴纳的钱数,足足有了十万贯之举。这在还从未见过如此多钱的李世民眼中,当他见到自己核算出来这个数字时,一下子就瞠目结舌了。在他的眼里,这简直就是一个令他不可思议、思议不可的天文数字。看着如此多的钱,起义的军饷这下有着落了。 除了十万之巨的军饷之外,在这七日之内,在整个山西境内参与“招贤纳士”的地主商贾们,共计缴纳了二十一石粮食。仅仅在太原一地,地主商贾们就共计缴纳了十万石的粮食,几乎占到了总粮食数目的一半。其中,排在第二位的便是潞州,共计筹集了三万石的粮食。至于山西境内的其他府县,若是单个来算的话,至今还没有一个府县能够突破一万石的大关。 当挑灯夜战了一个通宵后,李世民才核算出了上述的统计数字。由他亲手挑选以前跟着李世民的亲信委派到各府县主管此次“招贤纳士”的评比活动。因此,他们呈报上来的钱粮数字跟实际的情况应该不会有踢太大的出入的。当李世民统筹完钱粮的数据后,他看着自己书写的十万贯钱和二十一万石粮食,这两个数据,还是令他大感意外,因为这才只是十天的功夫,去掉先前被他睡过头浪费的一日,接下来,还将有九日的功夫。 若是照此一片大好而又节节攀升的形势发展下去的话,在这九日里又是评选活动的最后冲刺阶段,相信钱粮多而官瘾上来后傻得冒泡的地主商贾们,为了能够最终争得更高等级的官职,定然会互相比拼一番。如此一来,保守估计,筹集到的钱粮也能够跟前十日一样多。这还只是保守的估计,若是大胆猜测的话,可是上不封顶。最终的结果,自然是难以估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