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_第一二零回 再论辽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零回 再论辽东 (第2/3页)

也容易产生麻烦。

    李睿轻轻摇了摇头:“少爷。其实地主的损失并不大,虽然说今春种子的价格不低,大概是现在价格的十倍左右,可番薯和玉米的产量也高,一斤种子能长出几十上百斤,说到底还是赚的。”

    “现在番薯和玉米的价格比稻米略低,比麦子贵一点,产量却至少是一般麦田地五六倍以上,都算起来。他们比往年还要赚得更多。”

    “还真是这么回事,”李彦也笑了起来,本来嘛。番薯和玉米的价格就应该比稻麦低上一些才对,如今既然价格差不多,那总是应该赚地。

    “但这里还有个预期,”李彦放松地说道,只要还是赚地,那事情便好办:“如果大家都觉得番薯价格还会下降的话,明年情况还是会很不乐观。”

    “那也是没办法地事情,”夏熙说话道:“记得俊杰你也说过,利用人们自发地力量总要比强迫大家去做容易很多。番薯和玉米到了今日的程度,即便有所反复,终究会推广开来的。”

    李彦点了点头:“自发的力量虽然重要,如果引导得力的话,却可以事半功倍。”

    李彦微微叹了口气,朝廷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少,不过距离明年春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可以想办法试一试。

    李彦最终还是放弃公开薯片和爆米花的制作方法,这也给李睿和夏熙吃了定心丸。他们计划多开几家分店。

    彦熙楼在天津、北京之外,还在通州、静海等地开设了分店,天厨扩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有彦熙楼的地方,都要开设分店。

    看到李彦最终支持了自己地想法,李睿干活的积极性变得很高,很快拿出木盒回收的方案,顾客只要拿着木盒过来,就可以抵扣一定地价钱。这种做法实际上降低了薯片和爆米花的售价。

    随着的广告。以及彦熙楼食客、玩客们的宣传,两种零食的销售量增长迅速。

    李彦将精作坊的“精作管理”也延伸到天厨。将厨房变成了制造车间,薯片主要是通过热油油炸,但使用的漏勺等都是特别定制。

    爆米花起初用的是李彦见过很多次的那种街头转炉,后来考虑到制作效率,经过研究改进,改作了更大地高压锅炉。

    凭借先进的理念和设备,天厨的薯片和爆米花,要比街头那些仿制品更受欢迎。

    天厨实现作坊式生产的还包括红薯粉粉条,因为与传统的粉条制作并无太多区别,李彦雇请了手艺高超的师傅,做出来的的粉条口感筋道、滑溜爽口,也卖得很好。

    受到包装、存储以及运输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代地食品加工还都是作坊式的,天厨的出现算是打开了一道缝隙,但要继续发展,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天厨的薯片和爆米花利润空间还算可以,粉条差不多能维持保本,但能够走量,依着这些产品的支持,天厨一直在缓慢储存一些番薯和玉米,而市场的价格也逐步稳定在小麦价格的水准上。

    虽然不公开薯片和爆米花的做法,但李彦依然想办法要让番薯、爆米花具有更多的用途,在怀柔地厂区,主食已经改作番薯粥和窝窝头。

    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地秋天,大明各地的收成还算不错,但在最紧要之地地辽东,还是发生了旱情,此外在淮北,也有饥荒。

    李彦在上鼓吹北方番薯和玉米的丰收,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地方会种植,又在通州设粥棚,用番薯粥救济饥民。

    去年还是酒楼中价格高昂的“黄金菜”,如今却成了给饥民充饥的救荒食物,番薯和玉米的遭遇可谓古今罕见。

    不过饥荒也确实为新式作物的推广提供了机会,李彦寻思着通过朝廷,用番薯和玉米作为这两个地方的赈灾选择,并且在明年推广种植,相信这些灾民在吃过番薯和玉米以后。应该更容易接受。

    朱由校正式登记以后,孙承宗以詹事府洗马升任左庶子,充当日讲官,他的讲课方式很受朱由校的喜欢,朱由校也经常问一些奇怪地问题,而他提出的这些问题。还有自己的想法,与孙承宗的思路很贴近,他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些问题都和国战棋有关。

    孙承宗也发现朱由校关于政务的兴趣多半来自国战棋,最后也同意了李彦的想法,将完善后地国战棋提供给朱由校。

    完善后的国战棋已经不是简单的种田和开木匠铺就能够完成的,它具有庞大的国家系统的设置,如果选择国战模式,其cao作和计算会非常的复杂。

    不过在李彦和孙承宗的刻意引导之下。朱由校对国战棋的兴趣相当热烈,经常要召李彦陪他玩棋。

    李彦对国战棋地了解,其他人难以相比。而他对经营性策略游戏的熟悉,也不是孙承宗他们能理解的。

    李彦玩国战棋地策略和别人也不同,他会有很多细致、新奇的玩法,所以朱由校也最喜欢和他玩。

    孙承宗作为裁判,经常会设计一些现实的问题,让朱由校来解决,在这个方面,人工的国战棋却要比僵化的电脑游戏来的灵活。

    “孙先生,朕要守着辽东这些田。似乎还要调集更多军队,看上去不太划算啊!”朱由校在辽东经常被李彦的游骑劫掠,守也守不住,便犹豫起来。

    孙承宗凝眉看着地图,满脸愁云,地图上的形势,已不仅仅是棋盘,与辽东有异曲同工之妙。

    “皇上圣明,若只是这样守下去的话。确实得不尝试,”孙承宗小心翼翼地说道,毕竟这很可能牵涉到辽东地政策,孙承宗如今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那我进攻,可是这点兵力似乎也不够,”朱由校托着下巴,犹豫着说道:“三娃的骑兵跑得太快了,朕的步兵追不上,他的老巢也太远了些。”

    “皇上圣明!”孙承宗在旁边道了一声。若平时与朱由校说这些。他肯定不会明白,不过此时看着棋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