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回 新政展望 (第2/3页)
修身勤政、亲贤纳谏,以期鸿图,并及早册立皇长孙。 随着这份遗诏,皇位地更替算是基本尘埃落定。太子朱常洛有惊无险地成为大明新的主人,其后便是筹办万历的葬礼,继位仪式,册立东宫、太后、皇后等。 朱常洛继位以后,即在朝臣地协助下开始行使皇帝职权,下达万历遗诏中定下的几件事,包括发内库银犒边、停止矿税、召回矿监,考选补用空缺官职,任命万历先前定下的史继偕、沈为礼部尚书、大学士。又点用何宗彦、朱国祚、刘一、韩、叶向高等入阁办事。 朝政的更替,于此方为真正开始。 李彦在最后这段日子守卫东宫,可以说立下大功。不过在事情结束以后,他立刻请辞,他也清楚地看到,在这种复杂的朝堂斗争中,自己可谓是手足无措,还是别浑水的好。 骆思恭出人意料地没有挽留,锦衣卫与他地儿子骆养性这次也站对了位置,并且立下不小地功劳,东宫虽然重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骆养性守卫地乾清宫、弘德殿。 “三娃,本都督知道锦衣卫留不住你,不过只要你记得锦衣卫便行,以后有什么事,只管来找,”骆思恭笑呵呵地对李彦说道。 骆思恭也知道锦衣卫虽然显赫,终究不如文官来得尊贵,李彦虽然还没有功名,不过因为华夏社的缘故。他的文名早已经传遍南北,只待有了功名,飞黄腾达指日可期。 现任首辅方从哲虽然也是锦衣卫籍,却与骆思恭没多大关系,骆思恭反而与方从哲代表的浙党的对头杨涟、左光斗等人走得比较近。 骆思恭也是看到李彦的潜力,才刻意拉拢,并且送给他这样一个大功劳。 再加上李彦和骆养性之间地关系,骆思恭觉得这个投资还是值得的。 朱常洛于八月继位,年号泰昌。与很多人一样。李彦对这个新的朝廷充满期待,他回去后地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一篇以“继往开来”为主题的社论,这也是第一次出现华夏社名义的社论。 在这篇社论中,李彦以自己的理解,对新皇帝的政策发出期待,这也是他首次认真地思考大明未来的发展。 以前他是不敢说,也觉得说了没用,现在不同了,起码他立下了功劳,与东宫、锦衣卫还有东林派的关系都不错,就算说的话有些问题,也应该能够顶过去。 还有就是这种新旧更替的时候,一切都非定数,说不定他地主张就被人看上了。 李彦的这篇社论,围绕万历遗诏中的“矿税”,提出矿监可以召回,矿税不必尽免,而且还应当鼓励民间开矿。 开矿、办厂、经商、垦田,这是李彦提出的,从根本上改善民生,以富国强民的四条对策。 又再次扩版,这次却是在改进纸张和油墨以后,实现了双面印刷,虽然张数变为四张,还有所减少,版面却增加到十六版。 李彦辟出大量的版面,对“新政”进行专题报道,采访各行各业的人物,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刊登在报纸上。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李彦自己撰写地系列文章,从多个方面探讨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他的思路又是极其的新颖,但又很清晰,无疑是让朝廷在重视农本的同时,提高商贸、厂矿的地位。 因为在刊载广告的关系,李彦与京城的商界联系较多,报纸上也刊出了一些他们的声音。 随着系列报道地出现,也有很多商人找机会到华夏社,或者是直接找到李彦本人,询问朝廷地政策走向。 经历了大生纺织厂的事情,在苏松会馆做出让步,并成立了事实上地纺织业行会以后,李彦与这些商人的关系倒变得更加近了些。 王嘉鹏、胡文信等人在苏松会馆摆宴邀请李彦,王家曾经出过内阁大学士,家族散枝开叶。门生故旧遍地,在朝中的信息相对灵通,酒宴一开始,王嘉鹏便端起酒杯,祝贺李彦立下护驾大功。 “话可不能这样说,李某不过是尽了一个大明官员的职责而已。”李彦连忙推辞,不过他这个百户做得也确实惬意,平时挂个管工匠的名义做其他事情,有需要地时候也能带兵,实在是进退自如。 众人又都是恭维了一番,胡文信趁机笑道:“新皇继位,马上将那些税监召回,可谓大快人心,以后南方的布运到北方。一路要省许多银子。” “要是能将运河上的钞关都撤了才好,”翁启愚哈哈大笑。 李彦见众人都看着自己,知道他们这是试探。微笑着摇了摇头:“钞关怕是不会撤销,再说运河维护殊为不易,国家维持更是所需良多,农民要叫田赋,商人得纳商税,这也是必然的。” “咱也不是说不能征税,”胡文信笑着说道:“关键是征多少税,如何来征税,得有个规矩。” 对于商人们来说。对于征税向来不按规矩的做法可谓又爱又恨,正是因为没规矩,他们才能通过贿赂或其他方法,来减少缴税的数额,可也正是因为没规矩,地方上横征暴敛,也会让他们付出很多银子。 大商人对此并不太在意,凭着银子或势力解决便是,受到影响最大地是那些中小行商。总要面对许多盘剥。 如果是减少钞关,不管对大商人还是中小商人,都是十分有利。 李彦知道胡文信说得很对,关键在于征税要有规矩,事实上地方的税监闹得不可开交,国库得到的银子却没有多少,其中很大一部分落入了税监的口袋。 明朝皇帝信任太监的原因之一,据说是有人认为官员当官,得为后代谋一份家产。不能尽心为皇帝办事。而太监则不同。太监无后,所以对皇帝更忠心。会尽力办事。 事实上,正是因为无后,太监比寻常人更追求享受,在没有丝毫约束的情况下,想要太监廉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