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回 轮番大战 (第3/3页)
下的骑兵兜转马头再想要杀回来,发现要面对的长枪更多,无奈只能在外围兜起圈子,再找不到攻击的机会。
对阵到了这个阶段,结果差不多已经明了,骑兵无法进攻,步兵也追不上骑兵,谁胜谁负就要看战场情况。 而按照事前的约定,如果延绥骑兵冲不开步兵阵列,便是锦衣卫赢了这一场。 盛以彰也没有什么不服的,骑兵一比五,如果不能赢的话,那确实是骑兵的失败,这样地情况发生在辽东,每次都是大明的步兵被追杀,还从来没有步兵迎上去杀伤骑兵的。 “骆都督,锦衣卫骁勇,延绥兵这场输了,”盛以彰大度地向骆思恭拱了拱手。 “盛游击的骑兵也是精锐啊,”骆思恭投桃报李,也夸赞了延绥兵。 第一场就此结束,锦衣卫赢得胜利,他们敢于以散兵迎战骑兵,表现得异常勇猛,并且刺枪的水准很高,是获胜的关键因素。 虽然只是一场低烈度的小规模步骑兵作战展示,但对看台上的观众来说,依然看得目眩神迷。 疾如风火的骑兵,挺身而出地枪兵,这与纸上看来,耳中听来地战争截然不同。 “第二场是浙兵对川兵,浙兵为平原步兵,川兵为山地步兵,这一次将演练一场大规模的山地攻防战,由五百浙兵,攻打一百川兵所把守地土山……” “第三场是延绥兵对浙兵,同样是骑兵对步兵,不过这一次规模更大,将由一百延绥骑兵,进攻五百浙江步兵……” 浙江步兵连续出战两场,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对山地擅长的石柱土司兵与强大的骑兵,浙兵面对川兵把守的土山一筹莫展。伤亡惨重。 而面对骑兵的冲击,浙兵虽然有两百弓箭手,但是杀伤力有限,依然是挡不住骑兵的冲击,居然发生了崩溃,这让坐在点将台上的陈策气得脸色发白。 第四场是由锦衣卫步兵对阵石柱土司地山地步兵。前面是川兵主守,而这一次则由他们进攻,锦衣卫主守。 虽然用的是去了枪头的木枪与木刀,在前三战中,不可避免造成了一些损伤,这对所有的兵丁来说,都是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毕竟在未上战场之前,他们从来没有像这样真抓实干地打过。 李彦对受伤的人进行了调换。依然是一个总旗五十六人出战,就地立阵防守,面对一百川兵地进攻。 这一次。由锦衣卫刀盾兵在前,长枪兵在后,在平地上结成圆阵,川兵也没有选择重点突破,而是很简单地四面攻击。 虽然家丁的长枪刺击威胁很大,但是他们要守住的面积相对打了些,枪阵不是很密集,加上锦衣卫防守训练的不足,很快被川兵冲开一道口子。整个阵型崩散以后,防守宣告失败,石柱土司兵赢得了第四场的胜利。 第五场则是石柱土司兵防守土坡,延绥骑兵进攻,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三比一,一百骑兵进攻土坡上的三百土司兵。 土坡虽然能够阻碍骑兵的冲击,土司兵弓箭手也很厉害,但是他们没有阵列,也没有长枪兵。等骑兵在损失三十余骑,冲上土坡以后,即便以土司兵的强悍,也在骑兵面前被大量杀伤,最终只是惨胜。 土司兵之所以能赢得第五场地胜利,土坡显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场只是两支平地步兵之间的较量,五十六锦衣卫对五十六浙兵,一比一地正面对抗。 陈策觉得浙兵这一场能赢,也一定要赢。不然他就是连输三场。把脸丢尽。 陈策觉得锦衣卫和川兵都是没有战术,乱打一通。第一场锦衣卫乱打一气居然吓跑了延绥骑兵,完全是侥幸,如果骑兵再多一点,这种步兵打骑兵肯定会死得很惨。 第四场则是两支没有战术的队伍乱打一通,遇上更勇猛的川兵,锦衣卫很快就崩溃了。 最后一战是人数相等,自由攻防,陈策觉得兵器配备更加周全的浙兵对上只有长枪与秀春刀的锦衣卫,肯定能赢。 不过结果出乎陈策意料,李彦带领的锦衣卫将长枪兵放在最前面,上来就是进攻,而且表现得极其勇猛,几乎只是一个冲锋,就将同等数量的浙兵打散,赢得了第六战的胜利。 最终结果,石柱土司兵三战皆胜,得九分名列第一,锦衣卫两胜一负得六分列第二,延绥兵一胜两负得三分列第三,陈策的浙兵终于是一场未胜,排在最后。 石柱土司兵、延绥兵、浙兵地排名并不令人意外,石柱土司兵本来就是最强,而且他们的三场战斗要么占着地利,要么占着人多,加上自身的实力,赢得胜利并不让人意外。 延绥兵三场派出的都是骑兵,自然胜面较大,令人意外地是第一场的小规模步骑冲突竟然没赢,因为规则的关系被判负。 这次比武最大的意外就是锦衣卫,作为皇帝亲兵,锦衣卫毕竟不用上战场,所以训练的内容也不同,如果论及单兵素质,锦衣卫或许强些,但谁也没有料到,在以战场为标杆的模拟演练中,锦衣卫也能赢得两场胜利,特别是还赢得了一场步骑对抗。加上锦衣卫地特殊身份,这场比武的最大赢家不是全胜的石柱土司兵,反而是输了一场,却赢了两场的锦衣卫。 借着这个胜利,骆思恭在第二天就上疏,请求充实锦衣卫,并进行练兵。 对于徐光启来说,这次比武帮他解决了迫在眉睫地粮饷问题,他还发现李彦竟然会练兵,希望李彦能成为他的幕僚,帮他练兵。 而在另外一边,骆思恭始终认为参加比武的兵丁都是骆养性的手下,而在校场上,李彦也没有表现出多少指挥才能,并没有太在意。 “三娃你不妨捐个监生,”知道李彦想法的汪文言建议道,他本人也捐了个国子监监生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便相当于举人,可以直接参加会试,或者担任一些低级地官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