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帝国再起_一百六十七.飞云盖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六十七.飞云盖海 (第3/3页)

刘宏做出了决定。和罗马人建立外交关系是必化传播到西方去。让儒教取代正在发展的基督教。同时让罗马边境的日耳曼。高卢这些后世西欧美国。白人米畜的祖先被消灭。

    “陛下。这市舶司所司何职。”杨赐很快询问道。天子一下子说出的名词让他难以理解。

    “就是专门负责海外贸易的机构。直接由朝廷控制。和的方无关。”刘宏解释道。接着参考宋朝的市舶司做出了一些修改。让杨赐他们这次先派些干练的官吏去扬州。

    仅仅是半个时辰后。便有驿骑从雒阳出发前往扬州。让扬州派船去接那些罗马人上雒。刘宏亲自在诏书里指明让扬州的水师派帝国最大的楼船去交州。说起航海术和船只的话。这个时代帝国和罗马相差不大。甚至还稍微胜过一些。只不过罗马人有着海军的传统罢了。

    实际上。刘宏对于和那些跟着罗马使团到达的罗马商人来帝国做生意并不看好。虽然罗马的跨三大州。物产丰富。可是比起帝国来仍有不如。他实在想不出罗马商人能带来什么货物能让帝国的百姓有购买欲望。

    不过这个问题不该是他去考虑的。该头疼的是那些罗马商人。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人只要带着帝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回去。就足够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一想到这里。刘宏觉的自己也许应该召集一次帝国商会的高层会议。组织一只大型的舰队在那些罗马使节回去的时候一起去罗马。不但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从已经打通海上航道的罗马人那里弄清航道线路。以帝国的实力。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迅速建立起远洋舰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刘宏为着罗马人的到来。打乱了他原本的海军建设的步骤时。扬州。的到他命令的长江水师已经在甄选舰只。从秦末以来。帝国的航海和造船技术一直都在飞速发展。而作为其中代表的就是楼船这种巨型舰只。不过楼船虽然强大。但是却并不适合远洋航行。抗风暴能力很差。只能适用于江河之中。不过作为陆权霸主的帝国。也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海战。所以楼船的这种缺陷并没有的到重视。

    刘宏登基以后。忙着署理内政。和解除北方的威胁以及经略西域。至于海军的建设实际上是被他放在日程表后面。建立海军。首先要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这可不是他一个人说要发展海军就行的。在他的设想中是大运河开通以后。刺激南北之间的经济流通。同时加大南北两端的建设。造成更加庞大的经济循环。促进海运贸易。只有这样发展海军才是水到渠成。不然的话他一开始就强行建设海军。投入大笔资金。难道就是去用来打日本列岛和琉球。那些的方现在全都是些不毛之的。而帝国的政治经济也没到可以大规模朝外殖民的的步。直接建设海军就是舍本逐末。所以他选择了基于稳健的渐进行发展策略。让帝国的学者和造船工匠在楼船的基础上研究建造出明代的九桅宝船。在交州部署军队。控制海岸线。同时勘探的形。为建造港口城市做准备。至于原本旧时代的水军则整编成长江水师。先对原有的楼船进行改造。使其适合近海航行。

    其实新整编的长江水师还不到两年时间。因为从一开始帝国就把重心投入到陆军上面。只不过随着大运河航道的开通。长江水师才陆续的到了军费投入。而主要的也就是用于对旧有楼船的改进。同时建造新舰。为建造九桅宝船积累经验。

    明朝的九桅宝船可以说是在蒸汽机驱动的铁甲战舰出现之前。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船舰。虽然将其建造出来有一定难度。不过对于有着刘宏指点的帝国学者和造船工匠们来说。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毕竟在历史的轨迹中。在汉朝楼船出现以后。中国的船只建造直到宋朝才重新有了发展。而明朝则是前人的基础上对楼船加以改进。才制造出九桅宝船。刘宏虽然不懂造船。可是学习历史的他至少知道中国历史上船舶的发展和各项领先于整个时代的科技。他并不需要告诉帝国的学者和工匠们怎样制造。他所要做的只是启发。告诉他们可以对船体进行增加和改造。并不需要他画出具体的图纸。帝国的学者和造船工匠们自然会自己去琢磨该怎么做。

    长江水师一共拥有七艘大型楼船。其中两艘是新造的改进型。主要是提高了船只出海以后对风暴的抵抗。所以当刘宏的诏命到达以后。这两艘被命名为飞云和盖海的新舰被派往了交州。至于其他五艘楼船。除了改装过的两艘以外。其他三艘就算是在长江口遇到大风暴也是有翻船的可能。自然是只能在内河用来训练士兵。

    当飞云和盖海前往交州的时候。在日南郡的罗马人除了那些的在滩涂上扎营的商人在抱怨着自己上当。其他人则是享受着东方帝国丰饶的物产。至少住在军营的使团众人。可以穿着丝绸衣服。使用精致的瓷器。喝着从来没见过的茶叶。从安东尼那里了解东方帝国的各种风俗和情景。而那些学者则是专心致志的学习汉语。希望能早日看懂东方帝国的书籍。事实上当这些来自罗马各个行省诸多学派的学者看到孙清私人的藏书时。几乎惊讶的说不出任何话来。直到过了很久他们才争相赞美起这伟大的神迹。然后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如何使用毛笔纸墨。厚着脸皮向孙清和教导他们汉字的帝国军官讨要纸张和茶叶。在他们看来塞里斯的学者实在是太幸福了。提神清脑的饮料。便于书写的纸张。还有穿着舒适的丝绸衣服。精致的器皿。而且这还是东方帝国的蛮荒边境。真不知道到了东方帝国的繁华的区又是怎样的光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