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五十二.帝国的军阵 (第2/3页)
朕亲自为他们佩戴勋章,授予军刀。封其爵位。” 帝国新的军制里,刘宏第一次确立了勋章,授刀封爵的仪式,尽管这一套是借鉴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制度,可是却毫无疑问能最大限度的激帝**人的荣誉。 听着刘宏地话语,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激动起来,此时帝国新的爵位制早已颁布,不少豪强已经成为了帝国的贵族,但是和天子亲自授刀封爵相比,那些人在他们眼中不过只是些靠钱财获取爵位的暴户而已。怎么能和他们相比。 刘宏对于军队的这一套军事贵族册封制度,其实质依然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他有义务那么做,作为一国君主的他在帝国皇权衰微了几十年以后再次将国家脑和军队统帅集于一身,在他身上,“最高统帅”原则已经得到了完全充分的体现。 相对于敦煌城中士气几乎达到顶点的帝**民,城外地鲜卑大营里,士气虽然称不上低落。可也让名义上的统帅慕容平相当头疼,虽然手上有着近十万的骑兵,可是实际上能作战地只有七万人,而且这个时候更大的一个难题摆在了慕容平面前,他的确是鲜卑唯一能和檀石槐相提并论的名将,可是他平时最多指挥的骑兵部队绝不会超过两万人,现在如此规模的部队。他丝毫没有指挥经验,更何况日律推演他们这些人未必会完全服从自己地指挥,所以在经历过最初的野心***以后,冷静下来的慕容平对于自己所占的人数优势已经不像先前那样重视了。 中军大帐里,慕容平环视着一众将领,少有地向众人征询起决战当日的布阵,通常情况下鲜卑的骑兵从来都不太重视阵势,在过去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仗着轻骑快马,利用时间差以多打少。而那个时候汉军在他们面前也往往不堪一击,最多是在汉国地高大城池下才碰壁而回,而自现在的汉国天子登基以后,汉国先是利用南匈奴和乌丸牵制他们,重整长城防线以后采取了全面封锁和军事堡垒推进的战术,让鲜卑处在了绝对的劣势中,不过两军大规模的交战还没有过,至于骑兵战最多也就是千人规模,而胜负却是他们败多胜少。不过慕容平始终认为汉国的确可以训练出不输给高柳军的精锐骑兵。但是他相信这个数字不会太大。 “我相信汉国天子手上肯定有一支强悍的骑兵,不然的话他不敢那么狂妄。”慕容平看向了燕荔阳。现在大营里最让他头疼地就是这个脾气暴躁的勇将,他可以想象决战当日燕荔阳绝不会服从自己的指挥。 “你什么意思?”燕荔阳跳了起来,汉国天子给他的那一箭,成了始终在他心头盘旋,挥之不去的耻辱,慕容平的话让他觉得他是在耻笑自己,谁都知道眼下大营里,若单论悍勇,属他麾下的骑兵最强。 “我没别的意思,只是希望到时候,燕大人你可以一雪前耻,只是不知道燕大人敢不敢担任先锋一职。”慕容平看到满脸怒容和责问意思的燕荔阳,不紧不慢地说道,既然他指挥不动燕荔阳,那么到时候就让他作为全军地第一波攻击部队,省得到时候他不服从指挥,连累了全 “我不敢。”燕荔阳地神情变得暴怒,他本就是个以勇武著称的人,在草原上,像他这样地部落领占了多数,想慕容平,檀石槐这样心机深沉的人只是少数,强压着心头的怒火,燕荔阳接下了先锋一职,接着便离开了中军帅帐。 看着燕荔阳的离去,日律推演和置落罗互相对视了一眼后,都是心照不宣地沉默不语,没有起身相阻,现在的鲜卑不过是一个军事联盟而已,并非一个国家,作为鲜卑西部最强的三家势力,若是燕荔阳此次元气大伤,甚至当场阵亡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其实若是刘宏肯采取对鲜卑人进行分化瓦解,以夷制夷的策略,也是有着极大成功的可能,毕竟在帝国的压迫下,鲜卑人未必会在听从檀石槐的命令,只不过他选择了彻底消灭鲜卑,才让鲜卑各部不得不团结在檀石槐身边,当然刘宏这样做自然有他的理由,事实已经证明利用以夷制夷策略的唐朝除了开国有限的时间以外,最后都是为他们这个策略吃足了苦头。无论是吐蕃,吐谷浑,契丹还是回鹘都是唐朝自己一手培养的敌人,而一开始他们只是希望扶植另一去对付另外一,可往往却是得不偿失。刘宏自然不愿意为了五十多年时间地所谓盛世,而让之后的两百多年成为蛮夷欺负的对象,说起来唐朝是历史上签订城下之盟最多,都给外族占领次数最多的王朝,只不过因为一开始阔过,所以才被人们津津乐道。*后世的时候刘宏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人们赞美所谓的盛唐气度,那时候他总是再想如果美国也学唐朝那样多好,将自己的先进科技打包送人。这样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所以那位好面子的天可汗李世民,刘宏不会重复一遍他的教训,游牧民族的威胁,必须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天时间,转眼而过。敦煌城内,黎明前地一刻。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十一军团的士兵们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在军营里集结以后,汇聚成长龙般地队伍,开出了军营。 敦煌西城,早起的百姓和城中的文人名士以及富商大户们也都是起了个大早。守在了出城甬道的两侧,对于那些文人名士来说,今天是绝对值得铭记的一天,城外是十万敌军,而天子将带领三万人不到的军队出城迎战,这将是帝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