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卷 第四回 新政 (第1/3页)
天佑元年十二月。高俅领禁军十万,赶赴淮南。领军驻守,严防叛军李民,挥军过江。 这赵佶觉得今年气数不好,天下叛乱的太多,却是又改年号了。取名天佑,意图上天庇佑。可这天佑的年号一出,却是与李民来的那个年代的大宋年号,正式产生了分歧,从此历史走向,也是截然不同了。蝴蝶的效应,正式出现。 而且,这个年号虽然寓意不错,可上天,却未必会因为赵佶更改个年号,就会庇护他。自古,天心就民心,不行善政,民心皆怨,那是不可能有什么庇护出现的。 尤其是赵佶派来领军的这个人,那对李民来说,更是利好。 那高俅,可是老早就暗中投靠了李民。此次高俅领军前来,更是事先暗中给李民送了密信,不仅阐明了大宋朝廷向吐番大理安南等国借兵的政治举动,更暗中表示了准备一到淮南,控制了淮南之后,就直接把淮南贡献出来,挑明旗帜的投靠李民。 对此,李民派人回信高俅,令其不比着急投降,先在淮南稳定下来,而后,与李民合演一出戏,假打假闹,拖上一年半载,待李民平定了东南各处动乱,以及痛击了吐番,大理安南等国的援兵之后,待李民正式讨伐大宋,进攻京都的时候,再来投靠李民。 高俅获信后,自然按计而行。此时对高俅来说,天下乱世已成,大宋兵力匮乏,连平乱都需要借助外力,那已经足以显证大宋的江山,已经是到了穷途末路,摇摇欲坠了。显证了当初他高俅的推断:二日并空。必有一日落的先见之明。这赵佶就是那要落的太阳,而这李民就是新生的朝阳。 故此,高俅才会在这相对的局势明朗的情况下,自请率兵来讨伐李民。 而这高俅虽然早就暗中投靠了李民,朝中大臣。更多知高俅与李民交好。可这高俅却是不愧有jianian臣之名,一干地大臣,包括蔡京和梁师成在内,愣是没有一个想到在李民已经被定性为叛臣,尤其是在东南兴兵的情况下,这高俅还会与李民有瓜葛。毕竟,李民红的时候,连赵佶都与李民交好,巴及李民的大臣更是不计其数。高俅这么一个jianian臣小人。讨好李民,那是一点都不奇怪的。而此时李民倒了,高俅这jianian臣。自然要与李民划清界限地,请缨讨伐李民,也是一个不错的政治举动。 所以,蔡京梁师成这等老谋深算的jianian贼,都没有一个怀疑高俅用心的。可见高俅平日里的无能弄臣形象,是多么的成功了。 而至于赵佶,他是一手把高俅提拔起来的,对高球更是放心。尤其是现在禁军当中空饷暴露,李民叛乱了。种家军也叛乱了。赵佶除了他身边的这几个人之外,也是真没几个可信的了。高俅病好请缨,更是合了赵佶心愿。 如此。一个皆大欢喜地平稳局面。就在淮南与金陵之间地长江水面上上演了。 李民军兵。是不是渡江北上。多于高俅兵马交锋几日。而后不敌败退。而高俅更是沿江打造船只。日夜cao练水军。准备渡江南下。 那战报捷报。如雪片一般地。不断传回朝中。令赵佶好生地兴奋安心。觉得还是这个心腹高俅。关键地时刻顶用。而至于高俅停留江北。并没有渡江讨伐李民。更是称赞沉稳。 毕竟。高俅之前。种家军和童贯。早已把扬州水军和淮安水军折腾光了。而且童贯地兵马只有十万。连那童贯近三十万地军兵都打不过李民。高俅能用十万军兵防御住李民地进攻。更有反击之举。赵佶已经是知足了。 此时。赵佶只求高俅能守住江北。把守住通往京都地要道。容他腾出工夫来。再招新兵。整军训练之后。再讨李民。 只不过。赵佶不知道地是。那高俅与李民打地热闹。却全都是假打。帮李民练兵而已。甚至。别说李民地主力了。就是李民地本身。也是没在这里。 李民哪去了 李民回返了苏州,传谕东南,召开了第一届公务员招收大会。 本次公务员招收条件,不问出身,但必须有当地百姓推举拥护,官样文称,就是得其民望。 对此,百姓拥护,原本的官僚体制,也不抵触。毕竟,得其民望,也算是如今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之一。只是不问出身,稍稍让东南士子有些诋毁。 要知道,李民虽然用出了新名词,公务员招收大会,可在百姓,以及这些士子的眼中,依然还是新王朝招收官员人才。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早就在大宋王朝的风气下,成了时人的思想习惯了。即使是最穷苦的百信,也是认为读书人尊贵,乃是理所应当的事。甚至,贫寒之家,为了供养一个读书人,父母姐妹皆下地务农干活,哪怕有病累死,也决不让一个有着秀才希望的读书人下地务农,帮衬家用,免得落了读书人身份,无能考取秀才。晋身官宦。 好在,此次公务员招收大会,除了这一点之外,也不过把时下地文章诗词等考核,变成了时政考核。对此,却是当今读书人的强项。 如今大宋虽然重文轻武,国防低下。可不以言论罪人,却是华夏历代最开明的时刻,别说是那虽然号称康乾盛世,可实际上不仅大兴文字狱,更随意篡改历史,借修四库全书之命大毁汉家书籍的时代要好,甚至比某些西方民主自有言论的世界,还要言论开放。 这谈论时政,不过就是相当于殿试的策论考证。当今的读书人,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