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永凯旋 (第1/2页)
在月影心安理得、若筠苦苦思女之际,出征边陲长达三年的敬永终于凯旋归来了!日夜兼程的他掩饰不住的疲惫,头发凌乱,脸色更显沧桑,也更显得成熟有魄力。久未出现在京师的他,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他本欲先回王府,见见三年未见的爱人,见见想来早已蹒跚学步的爱女,他非一般地担心月影会在他出征期间肆意欺凌若筠,兴许,还会虐待他和若筠的孩子。但出于肩上的责任,以及大周的律例,他不得不入宫向皇帝,也就是他的父皇汇报此次出征的战果和战况。 皇帝因偶感风寒并未亲自出城迎接,而是与众臣候在金銮殿内。说到底,还是因着敬永匈奴后人的身份。 这日,敬永并未卸下戎装,而是在回京后的第一时间来到金銮殿内觐见父皇。当他英姿飒爽地跨进殿后,面对高高在上的父皇,恭恭敬敬地按礼节跪下道:“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一改以往的严肃,露出一副和蔼的面容:“敬永此番远征边陲,可有何收获?” 皇帝的话让敬永有些吃惊,众大臣亦然。敬永定了定神道:“启禀父皇,儿臣蒙父皇厚爱,此番才得以出征边陲,且幸得宗伯悉心教导,才得以不辱使命。” “很好。”皇帝点点头,起身,缓走几步,试探性地问道,“那乱臣贼子可有投降?” “回父皇,”敬永仍是一脸凝重,“如前次一般,儿臣得宗伯鼎力相助,已将祸乱之臣押解进京,不日将交由父皇亲自裁夺;另有唐洪硕、曹悉诺等一干贤臣感激父皇恩德,此番欲进京向父皇请罪。” “哦?”皇帝颇为意外,“竟还有投降之徒?” “禀父皇,”敬永作揖道,“唐曹二人本无意造反,只因有jianian佞之人蛊惑而为之,据儿臣所知,此二人绝非十恶不赦之人,他们感念父皇的宽仁礼让,颇为感慨我大周当今日益昌盛的国势,且二人文武双全,只要父皇不嫌,他二人愿以父皇及大周马首是瞻,以尽绵力。” “很好。”皇帝扬扬手,示意敬永起身。 “谢父皇。”敬永满脸谦卑。 皇帝昂昂头,意气风发:“此番淳郡王平定边陲,功在社稷,当隆重嘉奖一番。”他说着,取笑道,“敬永啊,此番远征,可有遇到心仪之女子?” 敬永一愣,随即道:“父皇明鉴。儿臣此番远征三年,一心只在政务,并未曾遇到任何女子,且儿臣早已有妻有妾,断不会再心仪其他女子。” “好一个有妻有妾,”皇帝点点头,重新坐回龙椅,“皇亲贵戚,有个三妻四妾本属正常。朕有意,将陆子其之女指给你为淳郡王侧妃,算是你此番远征的犒劳,你意下如何?” 敬永吓了一跳,一旁的李则亦一惊,唯独后面的陆子其吓得瞪大了眼,因为他知道敬永对侍妾王氏情深意重,还有个难缠的李则之女坐镇府中,如若让他的女儿嫁给敬永为侧妃,怕是日后有得难过了,但又碍于皇帝不敢言语。 好在敬永不假思索地婉拒了皇帝的美意:“父皇,儿臣本不愿抗旨,但想来父皇也知道,儿臣与……王氏情投意合,又有月影当家理事,儿臣,实在不愿多娶,还望父皇明鉴。”他本欲脱口而出“若筠”二字,但一想父皇及众臣,便只能硬生生将到嘴的爱人之名咽了下去。 皇帝假装惋惜地叹了口气,道:“也罢,可惜了。” 殿内气氛有些沉闷,陈士达突然越众而出,向皇帝行礼道:“陛下,微臣有一要事请奏。” 皇帝有些意外,示意他讲下去。 陈士达道:“陛下,如今我大周春秋鼎盛,且诸位皇子业已成年,微臣以为,是时候议立太子了。” 皇帝颇为意外,他没想到陈士达会在这个时候提出立太子,但他既然提出来了,就得有所表露:“陈爱卿,莫非你有人选?” “微臣不敢擅专,微臣只是以为,众皇子已经或即将成年,是时候该确立国本了。若真要微臣举荐人选,微臣斗胆,最合适的太子人选非二皇子莫属!” 此语一出,举座皆惊。底下开始有人窃窃私语。皇帝见状,忙道:“你何出此言?” 陈士达不卑不亢:“历来皇位继承人的择选,无非立嫡立长立贤,这其中当以立嫡为首要。” 皇帝有些迟疑,问李则:“李爱卿,你有何见解?” 李则行礼道:“禀陛下,陈尚书所言并无不妥,二皇子是皇后娘娘的亲子,被立为储君也并非不妥,但众所周知,微臣是皇后娘娘的亲兄,此事如若微臣过于支持,怕是有徇私之嫌哪!” “说起来,”皇帝分析道,“二皇子是你的亲外甥,而八皇子是你的亲女婿,理论上,还是敬永跟你的关系近些。” “陛下,”李则有些惶恐,“恕微臣直言,这立太子本就关乎国本,立嫡立长与立贤,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八皇子,虽说八皇子刚刚立了大功,但在皇子中立有大功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