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 大摆天门阵 (第2/2页)
够了,人再多却不能展开也是无用,这样吧,徐太守,你与我副将李大目领二千军奔赴函谷关,我在这里布阵。” 并州晋阳府 杜长拿着一捧竹简就来找沮授。 “公与先生,你看,侯爷真是料事如神,关将军果然发兵陈留,兴兵报复曹****。” 沮授连忙放下手里的公文,接过军情,粗略一看,叹了一口气:“杜将军,雁门关鲜卑人可有动静?” 杜长摇头道:“还算太平,未有军情。” 沮授点头道:“嗯,将军不可延误,速速发兵两万支援弘农。” 杜长一愣,“弘农?我们不去支援关将军么?” 沮授摇头道:“侯爷料定,关将军若发兵,董卓那边肯定会坐不住,函谷关危矣。” 杜长一惊,抱拳道:“明白了,我这就去。” …… 孙策领着万余军民,花费了七天的时间总算是布好了天门阵。 孙策站在阵前,放眼望去,阵中云雾缭绕,根本看不清阵内玄机,孙策大为满意,哈哈大笑。 就在这时,自函谷关飞来一骑。 “报……” 孙策心里咯噔了一下,不会函谷关出事了吧,应该不会啊,这么快? “讲!” “敌军日夜攻关,函谷关告急,守军已不足千人!” 嘶,孙策倒吸一口凉气,七千守军只剩下一千人?这函谷关战况何其惨烈? 董卓这次是不惜拼了老本也要敲开函谷关啊,自己防守这一方,依托着险关碍阻,都拼成了这样,那董卓的五万军也好不到哪里去。 自己手里现在剩下三千军,这些个地方守备力量,抓抓盗贼、强盗是绰绰有余,拉他们上关抗敌,实在不够看啊,更何况对手是董卓手下那骁勇的凉州军。
哼哼,董卓要拼命,我可不能跟他蛮干,一千军现在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既然函谷关受不住…… “你回去传令,所有人马撤出函谷关,退至虎谷。” “尊令。” …… 军令传到函谷关时,弘农太守徐良和副将李大目都惊呆了,放弃函谷关? 徐良第一个不同意,函谷关若是丢了,弘农就首当其冲要遭殃,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李大目原本是黑山军的一个小首领,在并州被刘长重用,做了孙策的副将,对于刘长留给孙策锦囊的事,李大目是知道的。 李大目摇头道:“徐太守不要着急,孙将军让我们撤也是有道理的。” 徐良皱眉道:“什么道理?” 李大目叹息一声,“徐太守你看,我军伤亡固然惨重,可这凉州军更是疯狂,连日来,关下撂下的尸体是我军的三倍,可就是这样,他们仍然在继续攻关,你认为孙将军那三千地方守备拉上来能撑多久?” 徐良听了也觉得有道理,这函谷关兵力是严重不足,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要是多一倍人马出来,借董卓个胆,他也不敢这样强攻。 李大目干涩的笑道:“徐太守,撤吧,不要做无畏的牺牲,我看孙将军那边应该是做好准备了。” 徐良一愣,“什么准备?” 李大目呵呵笑道:“下邳侯刘侯爷一年多之前曾留给孙将军一道锦囊,说若是关将军执意发兵陈留或是潼关,就拆开锦囊,按计行事,唉,真是神人啊,这里发生的事情,侯爷他一年之前便预料到了。” 徐良如梦方醒,“你怎么不早说,走,我们这就撤。” 李大目一看徐良背影,这老家伙,刚才还不肯撤,现在到比我走的快,不过他倒是个心系百姓的好官,也算是个可敬之人。 这李大目姓李,没有名字,只因为一双眼睛很大,其他的叛军首领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李大目,李大目是受尽了士族贪官的压榨,一家六口人只剩下他一个,其他都饿死,这才起兵造反。 本来李大目对徐良这种官吏印象并不好,可这几天与徐良生死相依,彼此之间经常相互扶持,无所不聊,心中对徐良已是敬佩万分。 本来这函谷关打仗,这个弘农太守完全可以不闻不问,刘备治下的太守都是没有兵权的,只负责内政方面的事情。 可这个徐良不一样,他认为,董卓这个****,倒行逆施,残暴不仁,一旦函谷关破,弘农百姓必定是惨遭烧杀掳掠,所以发誓与函谷关共存亡。 这种心系百姓的好官,李大目是越看越顺眼,虽然徐良笨手笨脚的帮忙搬运箭矢、包扎伤口,有的时候甚至是在帮倒忙,可李大目一点都不恼他。 李大目和徐良领着一千残军到了虎谷,孙策单人单骑在谷口相迎。 徐良喘气道:“孙将军,董贼已然占了函谷关,杀奔弘农而来,如何是好?” 孙策呵呵一笑,“徐太守莫急,随我退入天门阵便可,李副将,传令军士们都跟紧了,若跟丢了会被困在阵内。” 孙策看了一眼那漫天飞舞的尘土,深吸了一口气,带着人马进了天门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