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百万大扩军 (第3/3页)
而张蜀生也有自己的考虑,国毕竟底蕴不如西方国家深,预备役制度也不如德国完善。二战爆后,各国都疯狂扩军,预备役兵员制度瞬间崩塌,大量的新兵只经过短暂训练就投入战场,从而导致了动辄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人的损失。 这就是新兵训练不足,各国准备不足的结果。如果国同样只保有几十万人,甚至是一百万人的正规军事力量,那么,战争开始后,国能够动员的不过是-4oo万人,其他的就只能疯狂扩军了。 最终的结果是,**队将和其他西方国家军队一样,由于只看得到眼前利益,从而最终仓促扩军,将什么都不会的新兵送上前线,让他们被敌人疯狂地射杀。
红色苏俄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反面例子,疯狂扩军,甚至在德军兵临城下打到莫斯科的时候,还在疯狂地向前线输送兵力。但是,这些新兵的死亡率惊人的高,战斗力惊人的低。虽然德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始终还是强一筹,战损比上,俄国人丢尽了脸。 作为国土同样辽阔的国,如果只为了经济展,从而导致军事延后展,那未来就将用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人的生命,去填补今天为了经济为节省下来的区区十亿或者二十亿的军费所带来的报应。 只有今天就保持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将来才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扩充大规模的军队,基数如果太小,一切都是空谈。 当然,经济建设肯定是要全面进行的,华夏的复兴是不可阻挡,但同样需要全国上下集体力,资金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军费的增大,必须找到一个补偿口。 这方面,张蜀生也想好了。 “军费方面的缺口,你们不用担心,我已经决定,将蜀生公司每年的利润上缴由o个亿,增大到o个亿。这足够我们的扩军之用,甚至还能够有多余的钱用于建设预备役部队。” 张蜀生并不是信口开河,在建国后,蜀生公司的实力进一步扩大,虽然政府组建了许多国有企业,但蜀生公司同样依靠近乎苛刻的条款,拿到了许多能源、交通、电力、社会生活方面的国家战略行业经营权,当然,条件就是高额的利润上缴以及在相应公司划出高额的国家股份。国家需要蜀生公司的巨大财力、先进的社会科技,成熟的技术储备,蜀生公司需要不断扩大,这种新形势的公私合作,也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经济展形势。 反观同期的gdp,总值不到oo亿人民币,只排在美德苏英法等国后面,和英法差别不算大,可以说很小,至少完全过了意大利,这就是整个半壁国,西南在5年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毕竟,西南的工业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尤其是在对外贸易上,以汽车、档电子产品、先进医药、日化用品、服装、高端食品、军火等为代表的先进产品,在世界各国不知不觉,取得了惊人的利润。而机械行业,新国只出售西方国家水准的机械,电子行业更是只出售实用型的普通技术产品。 但蜀生公司却要承担o个亿的利润上缴,这种恐怖的利润上缴,在计算了这些相应的垄断性公私合营公司的国有股份价值后,蜀生公司对新国的贡献,甚至过同等公司数量的国有企业。 “委员长,这,这……这不太好吧。” 蔡锷惊得有些坐不住了,谁都知道,蜀生公司是委员长的起家公司,委员长对新国的巨大贡献就不说了,蜀生公司对新国的贡献更是庞大到哪里想象,可以说,没有这个巨无霸一样的蜀生公司,新国的工业**,西南时期的工业**根本无法完成。甚至就算是张蜀生向对待蜀生公司一样,cao持这些国家产业,给人给钱给技术,也同样达不到这种赚钱和展效率。 原因只有一个,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效率的问题,终究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一样的。尤其是在前期,一个庞大的公司,更是会把这些不断摸索着前进的国家企业抛在身后很远。 而如今,委员长却要再次自掏腰包,充当部分军费,这如何说得过去。 蒋百里也不同意这种做法,“委员长,这样虽然能够解燃眉之急,但长期如此,却对蜀生公司和政府财政都不利。我看还是另外找办法补上这个缺口,委员长虽然心系国家,但蜀生公司却是您的私人财产。新政府的法规可是非常强调保护私有财产的,委员长不能开这个头。” 蒋百里清楚,虽然看似蜀生公司占了国家的便宜,但其实是国家占了蜀生公司的便宜,先有蜀生公司,后有新国,可以说,如果蜀生公司不是张蜀生的,而是别人的,那么,这个公司从头到尾都在吃亏。 张蜀生摆摆手,说道:“我意已决,你们不用再说了。我从没想过把蜀生公司变成国有企业,也没想过用国家去养肥蜀生公司。新国与蜀生公司是互补的,所以,不会存在谁吃太多亏,谁占太多便宜的问题,这一点,将来百年、千年以后,亿万国人都会看得到。因为,在那个时候,蜀生公司和国,都将是另外一种概念,而不是如今局限于一方。” 当扩军的消息传出后,整个人民军上下都沸腾了。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谁不愿意国家强大,军队强大,刚刚获得日战争胜利,刚刚迎来的解放局面,全国人民都还处于欢欣鼓舞,更别说军队。 军队不会考虑经济,不会考虑别的,他们最大的意愿就是强大强大,更强大。 华夏要崛起,势必要面临众多的虎狼敌人,那么,只有扩军,建设更强大的人民军,才能在将来的战场上,将敌人统统打倒。 其实,当最早的整编消息传出来时,许多人夜不能寐,有识之士们害怕国家在建国后放下军事,转为全力展经济,让将士卸甲归田园。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在这个全民一心图复兴的时代,如果说追求权力和财富等**是一种本能,那么,为国奉献,为了新华的崛起而劳动、学习、战斗则是几乎9o%的人的想法。 上到耄耋老者,下到读书报国的青年,都是热血、爱国、奉献的。 当扩军的消息被证实后,所有人都在想同一件事情:新国的强大,指日可待了。 因为,在人民的想法,经济是不可见的,而军队的强大与否则是可以用一些数字来具体化的。 在国防部和总参谋部联合宣布大扩军开始后,又一个重磅消息传来:新国,即将进行建国后的第一次军队大授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