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科技强国_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日谈判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日谈判 上 (第2/3页)

产的国家财政,巨大到能够让全日本人沦为赤贫阶级的财政赤字,社会矛盾,都是日本难堪的现状。比如工业产值方面,根据统计局最新的统计结果,日本的工业产值已经被云南超过。

    试问,一个债台高筑,举国勒紧裤腰带参战的民族,在面对工业全面腾飞的中国,他们拿什么来打赢我们。而且,相比于俄国人,我们的力量能够集中在东北,而不用像俄国人从万里之遥派遣军队、战舰来和日本人作战。相比于朝鲜人,我们有广袤的土地,朴实而不屈的人民,基本完成的工业革命。

    日本人如果想要继续战争,哪怕是任何一次反攻,都将牺牲巨大,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整合了拳头的新中国,可以举国之力与他们进行种族决战的中国。这一点,日本的一些老臣,一些财阀,一些包括天皇在内的真正的掌权阶级是看得清楚的。”

    蔡锷点点头,说道:“从军方的分析来看,日本完全可以不承认战败,毕竟,我们唯一能反制日本的措施就是空中轰炸,而这种轰炸在日本有心提防的前提下,效果也会减弱很多。同样也会遭到日本本土空军和防空力量的反抗。而且,日本残存的海军力量也不小,一旦拼死决战,我们的航母特混舰队也将损失不小。

    所以,日本主要还是想从中国赎回那近四十万的精锐部队。而同时,他们需要保护自己的海上生命线,在我们与日本的秘密沟通中,我们明确警告,一旦战争继续下去,中国将会尽一切努力切断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张蜀生点点头,其实,日本真正愿意承认战败的原因,他是非常清楚的。

    第一,1933年的日本,远不是自己后来历史上,全面侵华时期的日本。仓促地挑起中日战争,占据了东北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无法为日本的进一步侵略提供足够的血液。而全面军国化前的日本,海军、陆军与空军,就算倾尽全力都无法与新中国对抗。海军虽然拥有不少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但却被拥有先进舰载战机的中国海军死死地克制。陆军方面,面对轻易就能武装起数百万兵员的庞大中国,日军一次次紧急扩军,却还是不够用。空军方面,甚至还存在相当数量双翼战机的日本陆军航空队,根本不是新中国空军的对手。武器装备方面,从单兵武器到火炮,火箭筒,装甲车,坦克等等,日本也是全方面落后。如半自动步枪,实战型狙击步枪,撕裂者式重机枪,火箭筒,装甲车,中国虎坦克,使用新式炸药的大炮等等,日本全线落后。

    所以,全面军国化前的日本,没有如同后世那样占领东北数年之后的日本,是无法对抗新中国的。

    第二,海上安全问题,小到日常生活品,大到每一桶石油、优质钢铁都需要进口的日本,是无法承受海上运输线被切断的命运的。中国可以轻易切断沿台湾海峡的运输线。日本虽然能转向美国,但高昂的成本,以及美国政府的不予理睬,暗示如果有必要,将答应中国政府,对日本采取联合制裁,这些都将是日本要面对的巨大风险。毕竟,中美贸易额是美日贸易额的数十倍还多,尚未全面敞开的美利坚,是不会舍弃中国,从而为了制衡中国去帮助日本,反过来得罪中国。当然,如果再等上几年,日本还能坚持进攻中国的话,或许能得到美国的支援。但如今,却是太早了。

    第三,从冒险中开始的中日战争,一直让相当部分的日本政治人物感到担心,甚至天皇本人都担心这种把战争冒然扩大化的行为,会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事实证明,日本确实失败了。然而,此时的日本,虽然失败了,却并没有到举国被反攻的地步。此时投降,不会损失太大。

    第四,日本得到了新中国的暗示,认为如果能够通过谈判换回这数十万日本精锐,那么,养伤一两年后,避开中国这个本土大户,他们可以选择苏俄的远东,可以选择南亚,他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完全不必担心对方拥有举国来战的实力。在中国,哪怕是占领中国人一个小镇,对方也会大举反攻。而如果是远东,苏俄首先需要从欧洲调动大军前往远东,长途跋涉的苏俄红军,面对的却是能够就近作战,举国相斗的日本。他们是不是日本的对手?或者如同当年的对马海战、日俄战争一样,再次惨败于日本手下。面对南亚,如同荷兰这样小一些的殖民地宗主国,就算世界局势没有达到预期,但只要被日本找到借口,像美国人从西班牙人手中抢夺菲律宾一样,也是完全有可能。而日本政治阶层不是看不到如今一战后日益紧张的局势,一旦局势适合,日本这样贪婪和灭绝人性的国度,是绝对不会手软,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殖民地,都难逃毒手。

    风险非常小,前景却非常大。

    第五,丢掉朝鲜的风险是完全可预见的。甚至,如果进入中日种族大决战,愈发强大的中国完全可以借朝鲜作为跳板,跨过狭窄的日本海,进攻日本本土。

    所以,张蜀生敢肯定,自己授意转到日本国内的密函,得到了日本高层政治人物的认可,选择和中国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为了面子打下去,还是在战争没有进行到种族决战的时候,先行暂停结束,这是不难选择的一个问题。

    只能看到失败的战争,和保留实力,另外选择更切实际的目标,从头再来,作为政客,也不难选择。

    如果是历史上的全面中日战争时期,张蜀生会毫不犹豫地下令将战争进行到底,甚至不打到东京誓不罢休,但如今这个处于一战与二战间的几年,却是最黄金期,中国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做,远不是决战的时候。而日本人,也没到倾家荡产只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