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一章 雪中送炭 (第1/2页)
春雨绵绵,江南的大地上,遍地抽出了新绿。 就在一天之前,甘宁、吕蒙和凌统分率的水军,分三路向皖口的吴军发起了进攻。 而在陆上,张辽所率的一支步军,也由寻阳而发,从陆上对皖口实施了夹击。 事实证明,周瑜的防守能力,丝毫不逊于他的进攻能力。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颜良付出了千余士卒和数十艘战舰的损失,仍没有攻破吴军的铁壁。 颜良再一次的强攻尝试,由此宣告失败。 强攻不成的颜良,只得下令诸路兵马暂退,处于江南大营的颜良,便召集众谋士,继续商议破敌之策。 而周瑜的坚守成功,也使孙权对他的信心大增,于是孙权便放心的留周瑜坐镇皖口,自己则回往了秣陵。 孙权的回归,使得江东惶惶的人心渐安,而朱桓等将领也击败了数股山越人小规模的叛乱,稳定了人心。 与此同时,江东大族们在孙权的号召下,纷纷的献出部分家中屯粮,以供军需之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孙权的粮草的不足。 从整体形势上来开,吴军都在从最初连战连败的困境中走出,渐渐的趋于平稳。 北国方面,正如颜良事先预计的那样,平定了雍凉后的曹cao,开始向关东发起了进攻。 实力大增的曹cao,亲率四万步骑东出潼关,连破弘农郡所属数县,兵锋直逼韩猛镇守的洛阳一线。 曹cao的出兵,使得抱着坐山观虎斗之心的高干,再也无法置身于战争之外,不得不率军由太原南下,进入到河东郡一带,声称将由河东南下,攻击曹cao后路。 曹cao自不会退让,遂以曹仁镇守弘农,阻击高干的渡河之举,自将大军继续对洛阳发动进攻。 曹cao与高干激战将起,而河北的战事也正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初春之时,刘备所率的青徐军,避开了袁尚防守严密的黎阳一线,而由高唐突然北渡黄河,攻入了平原郡境内。 刘备的奇击自然达到了奇效,平原郡的袁尚军兵微将寡,岂能以张飞为先锋的刘备军,仅几天的时间内,刘备大军长驱直入,连取平原郡和清河郡,从东南方向威胁巨鹿郡。 此时袁尚,正率大军在巨鹿与袁谭僵持,而刘备军的高歌猛进,使得袁尚的侧翼受到了威胁,他的主力甚至有被刘备切断后路的危险。 苦逼的袁尚,面对着两面的夹击,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派人急往江南,来向颜良求援,希望颜良能出兵北上,牵制一下刘备。 其实不用袁尚来求救,如果实力允许,颜良当然不会让刘备坐大。 但眼下的事实却是,颜良的主力已尽集于长江,北方留守之军不过数万而已,守有余,攻却不足。 颜良不可能在这灭吴之战进行到一半时,忽然间再移兵北上,毕竟此时孙权还保有江东腹地,倘若给他喘过气来,那时候再想灭吴就势必难上加难。 再则,就算袁尚覆灭,袁谭和刘备二人也是互为水火,两人不可避免的要再度开战,短期之间,谁也无法独据北方,更何况,现在还有曹cao掺和了进来。 权衡再下,颜良决心以灭吴为重,对于袁尚只给予了精神上的鼓励,却不发一兵一卒为其解围。 ……时近傍晚,细雨绵绵。 颜良帐门处,远望着淋落的细雨,心情颇有些惆怅。 此时的他,开始有些体会到当年孙权的郁闷了。 面对着强攻不下的皖口敌营,征战多时,颜良头一次感到有些束手无策。 不仅仅是颜良,他麾下的那些智谋之士,绞尽脑汁,同样都想不出什么破敌之策。 周瑜就像是把根扎在了皖口一般,任凭颜良使出何等手段,就是不肯露头。 “周瑜你个贱人,别以为可以当一辈缩头乌龟,老子总有一天会让你露出你那乌龟脑袋。” 骂归骂,但事实上他却依然无可奈何。 看了半天雨水,颜良百无聊赖,坐回了帐中,喝起了小酒。 一杯酒方未下肚,外面周仓来报,言是大营之外,一名文士想要求见颜良。 “文士?可知那文士姓名?”颜良问道。 周仓摇头道:“那文士甚是傲慢,自称只有见到主公,方才会透露姓名。” 奇人异士,多有几分自恃,有些傲慢性子也是自然。 正当无聊的颜良,忽然对这位所谓的文士,产生了兴趣,便叫将那文士请入。 周仓离去,过不多时,帐帘掀起,一人步入了帐中。 颜良抬头看去,但见那文士一身的青衫,身形不高,其貌不扬,皮肤又黑又糙,倒是与那张松有几分相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