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节 一碗粥 (第2/2页)
绝不反悔,拿去吧。” 朱贵磕了个头:“皇上,这珠子虽然贵重,可给您煮了粥,咱们兄弟就没饭吃了。这珠子我们不要。” 赵谌生气了,他从椅子上跳下来,踹了朱富一脚,朱富倒没怎么样,赵谌却摔倒在地上。 黄彦节立马急了,从后面上来,伸手抓住朱富的肩膀,低声说:“要命的话,快倒下。”朱富会意,哎呦大叫一声,倒在地上。黄彦节又道:“你这个蠢东西。”一巴掌把朱贵也扇倒在地上。 赵谌倒没有追究他这一脚的效果,被人扶起来以后,他气得大叫:“朕就是抢了你的,又怎么样?” 张仲熊在一旁说:“陛下,万万不可,你真要用御龙直抢一碗粥吗?” 黄彦节道:“乡下人有什么好东西,陛下,日头过了,咱们就出发吧,奴婢给皇上煮一碗白米粥。” “以为朕贪图喝一碗粥吗?朕身为天子,连一碗黍米粥都喝不到,没有一个人听朕的,这皇位还坐得有什么意思。” 赵谌把水杯摔在地上:“滚,都滚。” 黄彦节使了个眼色,众人都退了出去,黄彦节去找童穆:“是不是请李相公来。” “李相公都走到前面至少十里地了,这点小事,让他来作甚,店家,你过来。” 朱富到了跟前,童穆道:“我给你一斤粮食,和你换一斤黍米,给我们这些人都煮碗粥吃。” “遵命,多谢大官人体谅。” “你知道送粥进去怎么说吗?” “说大官人给换了……” “什么话,就说你们知错了,先给陛下煮了粥,然后用夜明珠去应天府上买粮食。”
“是,是。” 朱富给赵谌送完了粥,把夜明珠给童穆送来。 童穆问:“你不自己留着?” 朱富道:“是大官人给草民解了围,草民哪能贪这颗珠子。” “嗯,不错,不贪。”童穆称赞了几句,吩咐左右:“给取一百贯钱来。”他对朱富朱贵说道:“尔等去应天府买粮食,在左近办个粥场,若有步行的流民路过,便接济他们一碗粥。” 朱富称赞了一番,将钱收了:“必定帮大官人办好,请大官人留下名讳,小的为官人扬扬善名。” “不用了。” 赵谌喝完了粥,心气顺了些,将朱贵找去,问道:“你这里可有什么消遣?” “乡下地方,能有什么消遣,无非说书唱曲的,可这两年世道不安靖,卖艺的都见得少了。” “那你会说书唱曲吗?” “小老儿不会唱曲,但评话听得多了,倒会讲上几段。” “那好,有什么新鲜的,说来听听。” 朱贵喝了一口说,拿手掌当惊堂木在桌子上一拍:“小老儿今天要说一段书,出涿州桃园三结义。” 这一段书,是说在后晋的时候,后唐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都割让给契丹,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官吏,不愿奉契丹为主,纷纷南迁。 赵谌听到这里,扼腕叹道:“若非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哪里轮到金贼肆掠” “且说蓟州刺史赵尊,迁任涿州刺史。” 赵谌一时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听到姓赵,就格外注意。 赵尊有一子,名赵传光,生得英雄豪气,他在街头看到燕云逃来的难民,不禁摇头叹息。 这时身后有人叫道:“大丈夫不去报效国家,驱除鞑虏,在这里叹息何意?” 赵传光回头一看,只见说话的是一员武将,身边还站着另一人。赵传光请教二人姓名,原来一人是淄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呼延综,另一人是归德兵马钤辖高行周。他们是来拜访赵刺史的。 三人饮酒详谈,甚是相得,于是在赵家屋后的桃林里结为兄弟。 开运元年,契丹狼主耶律德光南下,赵尊降敌,赵传光匹马投奔自己的大哥呼延综,呼延综,高行周合兵一处,起兵反契丹。 说到起兵这里,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赵谌一拍桌子:“这赵尊也太无用,堂堂汉家大将,怎么就降了。” 黄彦节一直在边上伺候着,这时叫道:“陛下,已经过了未时,我等当去追赶王殿帅了。” 赵谌道:“且把这书留着,待朕到了汴梁,在找你去讲书。” 黄彦节护送着赵谌上了车,高呼一声,“起驾。” 看着赵谌的龙辇,黄彦节悄悄问张仲熊:“那段书,机宜也听见了吧。” “听见了,涿州赵氏,尊者敬也。”赵尊就是说的翼祖赵敬。张仲熊想:“有点不对啊,契丹占涿州,当时的涿州刺史应该是宣祖赵弘殷啊。他可是跟着后晋投降了耶律德光。不知道这部书是谁写的,要纠正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